王继忠听说宋军粮草被辽军抢夺,赶紧带着一百多骑回救。但很显然已经迟了,不仅粮草被辽军所断,就连王继忠本人也陷入了辽军的包围圈里。因为主帅和其他人员官服不一样,所以辽军一眼就在宋军队伍里发现了王继忠。
官方记载中说王继忠身着官服,但此时已是隆冬,官服远没有铠甲严实、暖和。再说,已经在战场上,官服等于光着膀子让人袭击,但穿了铠甲就不一样,一般的武器不会轻易刺穿铠甲。当然,这里追究王继忠当时到底身着什么,意义不大。王继忠应该是身着战袍的,只是作为副都部署,他和其他人的战袍不一样,所以才会被萧挞凛轻易认出。
萧挞凛指着王继忠的方向,对副手耶律诺衮交代了一番,耶律诺衮便带着人直接冲击王继忠。宋军看到辽军的意图后,想掩护王继忠撤离,与宋军的中军会合。
然而,耶律诺衮此时已经死死咬住了王继忠所部,辽军将王继忠所部包围了。
这次,辽军志在必得,他们充分发挥骑兵来回穿插的机动能力,彻底打乱了宋军的防御体系。辽军的骑兵像一把锋利的刀,将王继忠部与宋军中军划开,并将王继忠部团团围住,不断压缩空间,将宋军包围在了一个狭小的空白处,而外面宋军的中军被辽军主力咬住,无法及时救援王继忠所部。
于是,王继忠所部就在辽军的一轮又一轮进攻中,人数变得越来越少。王继忠组织人员突围,意图冲出辽军的包围圈,可此时辽军宛如一道铜墙铁壁,宋军根本没办法突破。
王继忠所部,已经陷入了绝境。王继忠急中生智,让他的部队向反方向突围,只要能突围出去,就能回到威虏军。
然而,他的这一想法,根本没办法实现。(5)
此时,宋军面临着王继忠被俘、粮草辎重被焚的局面。当时距离王继忠部最近的是镇州副都部署李福、拱圣军都指挥使王升,他们见王继忠深陷重围,为了自保,没有去营救,反而带着部众撤退了。
而王超率领的宋军主力继续与辽军主力对峙,分不出兵力来援救王继忠。
刚刚还处于战争优势的宋军,瞬间因萧挞凛奇袭王继忠而处处挨打。随着李福等人南撤,萧挞凛率领的辽军开始向南撤的宋军发动大规模猛攻。王继忠生还希望渺茫,王超被辽军击败。南撤的宋军根本无心恋战,只顾逃亡,辽军乘此机会,冲击宋军尾军,顺便在宋朝的边界上大肆烧杀抢掠。那些原本属于宋朝的村落,都被辽军洗劫一空。
宋军根本顾不了这些,一直向南逃窜。宋将魏能、李继宣等听说王超战败,被辽军追击着正往回逃,便率领威虏军前去接应,阻挡住了追击宋军的辽军。萧挞凛见王超残部回到了威虏军,便命人撤军。
望都之战,就此结束。
这一战,按照最初的设定,应该是宋军占据优势,可随着战争不断深入,王继忠被俘,王超令人回撤,辽军趁势追击,宋军最终遭遇了惨败。
望都之战中,直接影响辽宋两军的事应该是王继忠被俘。这件事,直接间接地改变了历史走向,最终促成了澶渊之盟。
王继忠是宋真宗赵恒在太子时期的幕僚,赵恒做了宋朝第三任皇帝后,依然对身边的人加以重用,比如,李沆、寇准、毕士安等人。而王继忠也是因为这个背景,被派到前线担任定州副都部署。萧太后得知俘获了王继忠以后,并没有像对待杨业那样,而是对王继忠进行了招抚。
刚开始,王继忠也像那些被俘的宋朝大将一样,面对萧太后和辽圣宗的招降拒不接受,甚至破口大骂。但萧太后并没有生气,而是让人解开王继忠身上的绳子,又命人端来酒菜。萧太后屈尊向王继忠低头,并给予了王继忠很高的礼遇,这让王继忠深受感动,他的骨头变软了,最终向辽国妥协,表示愿意效忠辽国。
王继忠就此成了辽国的一名官员,萧太后还给王继忠赐了契丹女子。后来,王继忠时常接待宋使,还作为使者出使宋朝,据说每见宋人必大哭。
但望都之战结束后,发生了一个天大的误会。
宋朝以为王继忠英勇就义,威虏军对朝廷上报的也是这样的消息。宋真宗对于失去这位心腹感到万分痛心。宋真宗认为,既然王继忠已为国捐躯,就是烈士,就要进行追赠,还应该恩泽他的家人,这是历朝历代的惯例。于是,宋真宗下了一道诏令,追赠王继忠为大同军节度使,对他的家人进行安抚,并让他的儿子们入朝为官。
宋真宗是个比较厚道的人,没有干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的事。(6)
这次战争极大地震惊了宋朝,就连老将李继隆都上书请示,希望朝廷允许他继续出山,对辽军予以打击。但李继隆身份特殊,宋真宗并没有批准。
宋朝不得不重新部署望都及威虏军的防御工作,并安抚那些阵亡的将士家属。
最后一项任务,就是追究责任。在历朝历代,秋后算账都是必做的事情。
王继忠战死(实际被俘),让宋真宗对其他人非常恼火。他认为,一定是因为那些与王继忠一同作战的人没有尽心尽力,王继忠才会命陨战场。尤其是王继忠的两名手下李福和王升关键时刻撤退,眼睁睁看着主将被杀,这两个人严重失职,罪责难逃。
于是,朝廷下旨,对镇州副都部署李福和拱圣军都指挥使王升进行流放。但奇怪的是,王超给宋真宗上书,要求对之前没有出兵援救的周莹进行追责,宋真宗却没有准奏。最终,此事不了了之。
但这次大集团军作战的失败,给宋朝释放出了强烈的信号:辽军还会卷土重来。于是,宋朝对整个关南地区加强了布防。(7)
在辽国一方,望都之战的胜利,给了他们无比大的信心。
一年后,也就是公元1004年,辽国由萧太后和辽圣宗亲率辽军二十万来攻打宋朝。这次,辽军出兵的名义是要收复瓦桥关(8)以南的河北十县。
历史将宋辽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地。
那么,公元1004年这场直接影响两国国运的战争将会如何推进?这对辽宋统治者来说,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