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景德元年大宋王朝1004年的历史大变局 > 议定和平盟约(第1页)

议定和平盟约(第1页)

议定和平盟约

临行前,曹利用再一次面见了宋真宗。曹利用有些疑惑,需要向宋真宗寻求答案,否则这次和谈便没有底线:比如,此前答应给辽国岁币,但是给多少合适?比如,辽国要在礼仪称呼上争取权益,该如何处置?

对于曹利用的疑惑,宋真宗不好回答。其实曹利用提出的,也是宋真宗的疑惑。除了割让关南之地这个条件不能谈之外,其他的条件都可以谈。所谓给辽国岁币,其实不过是花钱买和平罢了。即使这样,宋朝都可以接受。因为宋朝再也经不起一次次的战争了,这些年来消耗在战争上的钱太多了。(1)

可是给辽国多少钱,辽国才能满意呢?宋真宗自己也没有答案。俗话说,人心没底,辽国这时候会选择合理的方式谈判吗?会站在两国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吗?

曹利用的询问,让宋真宗很为难。辽国若因为得不到关南之地,就在钱财上狮子大开口,也不是没有可能。所以,在给辽国的钱财问题上,宋朝还得有一个底线,不能辽国要多少就给多少。

看着眼前的曹利用,宋真宗良久不语。曹利用的问题,正如当初王旦回京留守前,询问十日没有胜利的消息该怎么办一样,让宋真宗难以回答。

想来想去,还是没有一个好办法。要让辽国退兵,岁币的数量一定是辽国最关注的,萧太后和辽圣宗一定很清楚,想要从宋朝手中讨要关南之地,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所以他们一定会在岁币上大做文章。

曹利用的询问,也非常有道理,没有一个底线,最终只能让和谈陷入僵局。这种改变两国关系的决策,曹利用不敢擅自做主。

考虑再三的宋真宗,艰难地对曹利用说,你去和谈时,对辽国提出的条件尽量满足,实在不行,给辽国一百万钱也是可以的。(2)曹利用对宋真宗的这种答案,多少有些吃惊。毕竟一百万钱,绝不是个小数字。宋朝尽管富有,但也经不起这么大方,而且这个数目是每年都需要给辽国的,不是一次性。若宋朝一次性给辽国那么多钱,买得两国平安,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年年给钱,就得精打细算了。

得到了皇帝最终的答案,曹利用准备和韩杞北上和谈。此时的曹利用心里也有一杆秤,他不会任由辽国漫天要价。

然而,曹利用还没动身,寇准便派人请曹利用到自己的住处商议要事。曹利用只能前往寇准住处。皇帝的话要听,宰相的话也要听。

其实,对于这次曹利用与皇帝的对话,寇准已经获悉。宋真宗答应给辽国的一百万钱,寇准是不能接受的。在完全能胜利的情况下和谈,已经是一件屈尊之事,而赔钱——谓之“助军旅之资”,就更让人难以启齿了。可是皇帝却认为这么做可以接受,甚至表示可以给辽国一百万钱。

寇准询问了宋真宗给曹利用的底线,曹利用据实以答。对于曹利用,寇准还是相信的,通过这几次与辽国的周旋,就能看出其能力。

可对于宋真宗提出给辽国一百万钱,寇准觉得太多了。称兄道弟的事情,寇准不想管。他是个务实的人,毕竟称兄道弟对宋朝的国力而言,并没有影响。可给钱这种事,涉及国家经济,只能少不能多。

寇准对曹利用说,尽管官家给了你一百万钱的底线,但这些钱给辽国,实在太多了。一年一百万,十年一千万。宋朝要永保江山稳固,还得年年给钱?

寇准继续说,官家承诺的一百万也是有条件的,辽国实在胁迫,就给他们一百万。但我认为,不管辽军如何狮子大开口,你都要记住我的底线,这次给辽国的钱,最多不能超过三十万。我不管你想什么办法,记清楚三十万这个底线。你这次谈判,只要超过了这个数,等你回来,我就会将你斩首示众。(3)

起初,曹利用以为寇准要给他安排其他和谈事宜,可面对眉头紧蹙的寇准说出这些话,曹利用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这倒不是说寇准故意将给辽国的岁币数目压低了,而是一直主张讨伐辽国的寇准这时候也妥协了。

这一点,让曹利用最不能理解:主战派的寇准竟然也支持和谈?曹利用虽然自觉不才,但三十万也是个巨大数字,按照他的意愿,他一个子儿都不想给辽国。

这时候的曹利用还能说什么呢?事已至此,没有人能够扭转和谈这种大势。曹利用对寇准的回复,还是那句话——尽力而为。

于是,曹利用和韩杞出了澶州,直奔辽营。

曹利用去谈判,一时半刻也谈不下来。谈判桌上,没有几个回合的较量,不会得到想要的结果。这就像天平,只有让两端的砝码重量相等,才能达到平衡。

曹利用北上以后,宋朝内部依然不平静。不过,此时的宋真宗已经没有初到澶州时的紧张了。

不久,澶州的物资就不够用了,毕竟这么多人都在澶州住着,吃喝拉撒睡都需要照顾到位。宋真宗便命户部判官、员外郎李含章从澶州回到汴京去运送物资。(4)

没过几天,竟然出现了日食。善观天象的人声称,这是凶兆。在古代,若出现日食,就会被认为是君王不道、朝政不明、政令不通,因此得罪了上天,上天命天狗食日,作为警示。

这时候出现日食,着实让宋真宗捏了一把冷汗。宋真宗自问执政以来没有荒废政事,而是一直勤勤恳恳,为社稷谋太平,为百姓谋福祉。可为何就在辽宋和谈之际,出现了日食?这难道意味着辽宋和谈会失败?或者这次和谈本身就不合天意?

没有人给出答案,也没有人解释得清楚这件事。这让宋真宗本来稍微宽慰的心里又增加了负担。

收到了上天的暗示,就需要进行分析。但曹利用赴辽营和谈,已经是板上钉钉之事,不能更改,也没法更改,因为此时曹利用已经去了辽营,这是辽宋和好的象征。

宋真宗紧张的心,又开始缓和下来。(5)

这时候,有朝臣建议做两手准备。万一辽国坚持索要关南之地,导致和谈没办法进行下去,宋朝还得准备打硬仗。

宋真宗和群臣商量了之后,进行了两项部署,以防御不测:其一是给左神武军大将军王荣、寄班供奉官郑怀德两人下了一道圣旨,让他们率领龙卫兵马,与沧州部署荆嗣等人在淄、青二州部署,以防和谈失败,辽军从此处南下。(6)其二,又命令永兴军守将留一部分人驻守永兴军,其他的人都立即赶往皇帝行营,防御不测。(7)

部署完后,就等着曹利用的和谈结果了。

然而,这时候又有大事发生了。当时,澶州知州何承矩得到消息称,辽军主帅萧挞凛在宋真宗还未到达澶州时,就被宋军的床子弩射死。何承矩对此事进行了核实,从张瓖处得到了确认:他们曾经对在澶州北城下巡视的辽军小分队进行射击,也的确射伤了契丹人,但不能确定是不是萧挞凛本人,但的确有这件事。

何承矩认为,萧挞凛之死绝非空穴来风。辽国之所以这么急着和谈,应该与萧挞凛之死有着必然的联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