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景德元年大宋王朝1004年的历史大变局 > 一个女人引发的奇案(第1页)

一个女人引发的奇案(第1页)

一个女人引发的“奇案”

世间之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的。那些看似毫无关系的事情,往往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世界的进程。

就在宋朝不断发展的时候,开封府竟然发生了一桩奇案。而这桩奇案直接牵扯了宋朝四个宰相:薛居正、张齐贤、向敏中、寇准。

除了薛居正早亡之外,此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三个人的仕途,最终导致朝廷罢免了向敏中,贬谪了张齐贤,为毕士安和寇准登上宰相之位创造了条件。若不是发生了这件事,寇准能否顺利登上宰相之位,进而影响中国历史的走向,都很难预料。

而接收这个案子的人,就是寇准。当时寇准刚到开封府任职。

这件看似极其普通的案子,对宋真宗统治阶层人员的调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非常有必要介绍这桩奇案。

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秋天,一个叫薛安上的人状告自己的母亲(其父薛惟吉的偏房)柴氏。儿子状告母亲,实在匪夷所思。但对于一百万人口居住的汴京来说,任何奇事的发生,都不足为奇。

不久,这件事就在开封府传遍了:不孝子薛安上竟然状告自己的母亲。尽管柴氏没有生养他,但也是他父亲的女人,也是薛家仅存的与薛安上最亲近的人。即使柴氏对他不如自己亲生父母对他好,可她也是家里的长辈,薛安上一点儿人伦道德都不讲了吗?(15)

但薛安上既然敢状告柴氏,就一定事出有因,他不会无缘无故状告柴氏。民间诉讼案件,原因无外乎权、钱、色。那么,薛安上状告柴氏,究竟是为什么?

猜测行不通,只能对整个事件进行调查,摸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才能定性这件事。

于是,寇准叫人去调查此事。

薛安上本是个小人物,没有这次事件,历史都没有记载他的必要。可因为他状告母亲一案,牵扯出几个重要人物,他才被历史记住。

薛安上的父亲是薛惟吉。这个人说起来也让人感觉比较陌生,因为在宋代群星璀璨的文人群里,薛惟吉实在太没有名气。他最高的官职,也只是做到了左千牛卫大将军。当然,这也是凭借着他父亲的影响力才有的职位。

薛惟吉年轻的时候,是个纨绔子弟。(16)后来,他被一个大官收养,而这个大官,就是前宰相薛居正。

那么,薛居正作为堂堂宰相,为何没有儿子呢?

据说,薛居正为官清正、手段高明,处理政事也非常到位。可在处置家庭事务上,他却没有在政治上的强硬手段。他老婆比较强悍,以至于他连个偏房都不敢娶。(17)这个强悍的老婆并未给薛居正生下一儿半女,薛家就这样断了香火。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在古代是极为严重的事情。薛居正虽然官拜宰相,却没有儿子,这成为他难以在人前抬起头的苦楚。

无奈之余的薛居正,只能将养子薛惟吉作为继承家业的人来培养。这样一来,薛惟吉便从一个浪**公子哥摇身一变,成了宰相的公子,身份地位随之水涨船高。但薛惟吉成了薛家的养子后,他原来那些毛病并没有改变,继续吊儿郎当,玩世不恭。薛居正虽然看不惯,可薛惟吉与薛居正的老婆关系处理得比较好,所以,薛惟吉便继续在薛家肆意妄为。

后来,薛居正去世,朝廷为了表示对薛家的照顾,便给薛惟吉封了一个官。因此,薛惟吉便进入了宋朝官场。(18)不过,他能力一般,又没有特别出众的功绩,朝廷也没有给他提升多大的官职。直到后来,才让他担任了左千牛卫大将军。

薛惟吉有两个夫人,原配夫人给他生了两个儿子薛安上、薛安民。偏房或者妾室,就是上文提到的柴氏,并没有生下一儿半女。若柴氏给薛家生下子女,那么她的身份地位也可能会改变,也就不会有这个案子了。

薛惟吉寿命不长,正值壮年,便一命呜呼了。(19)后来,他的原配夫人也随之去世。家里的一切自然就落到了两个儿子和偏房柴氏身上。按说,这时候薛惟吉的两个儿子应该善待柴氏,做好为人子的本分。可薛惟吉的两个儿子似乎继承了薛惟吉少年时代的纨绔习性,他们不学无术,变卖家产,到处招摇撞骗。没几年,便将薛家的一点儿家业折腾完了。(20)

这便引出了薛安上状告母亲柴氏的事情。其实,都是因为利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当寇准听说薛安上状告自己的母亲时,便来了兴致:为什么一个儿子要状告母亲呢?

按理说,薛惟吉夫妇去世后,家里自然是柴氏说了算,毕竟她是家里唯一的长辈。有她在,家里也就有主事人。即使是在皇宫,官家也要听从皇太后的意见。

然而,寇准通过侧面了解,才发现薛惟吉的两个儿子与柴氏相处得并不好,经常发生矛盾。兄弟两人为了一点儿家产,动辄就与柴氏发生口角。三个人生活不到一起,柴氏便有了离开薛家的打算。毕竟薛安上兄弟不是她亲生的,没有直接血缘关系,她长期待在薛家,只能让薛安上兄弟难受,也让她自己难受。

俗话说,养儿防老,可她自己没有儿子。对于薛安上兄弟,她已经看透了,他们不是能养活她的人。于是,柴氏开始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

在柴氏看来,离开薛家,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成了她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

可她一个妇道人家,出路在哪里?思来想去,只有改嫁这一条路可走,找一个条件比较好的人家,把自己嫁了,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否则等自己老了,连个收尸送葬的人都没有。

在宋朝,改嫁是可以操作的,并不触犯律法。可是已经嫁过一次的柴氏,不能与黄花大闺女相比,只能选择失偶之人去嫁。

年纪大点儿没关系,只要对自己好就行了。况且柴氏还有个制胜法宝,那便是她这些年在薛家积攒的私房钱,有两三万贯。有了这个钱,柴氏就有了底气。

柴氏便寻找那些失偶之人。她打定主意,这次的改嫁对象必须是官员或者家底殷实的人家。如果是穷苦人家,那就要受苦了。

不知由谁牵的线,柴氏竟然与前宰相张齐贤(21)会面了。张齐贤丧妻,也正在独身。他虽然已经被罢相,但还是高官。柴氏若嫁给张齐贤,她的生活这一最大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柴氏也不是空手嫁人,而是带着丰厚的“嫁妆”。这一点,肯定让张齐贤家里动了心。否则,即使柴氏再有姿色,也是嫁过人的,难免会跌价。(22)

至于说柴氏与张齐贤之间的各种纠葛,史籍资料中并无记载。但柴氏一定和张齐贤家里人建立了某种关系,因为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案件的不断深入,柴氏会听从张齐贤的大儿子怂恿,状告向敏中。由此就能看出,张齐贤与柴氏这两个人,不仅仅是一个娶妻、一个嫁人这么简单。这里面应该还有更深层次的利益关系。

柴氏为自己选择了如意郎君张齐贤。当然,这种改嫁在更大程度上,应该还是现实因素在驱使。张齐贤有权有势,柴氏可以继续享受荣华富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