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少年维特的烦恼简介 > 九月十日(第2页)

九月十日(第2页)

天哪!这个“明天”多够我受的!可她在抽回手去时,还压根儿不知道哩……

他俩走出了林荫道;我仍呆呆立着,目送着他们在月光下的背影,随后却扑倒在地上,痛哭失声,一会儿又一跃而起,奔上土坡,从那儿,还看得见她的白色衣裙,在高高的菩提树下的阴影里闪动,可等我再伸出手去时,她的倩影已消失在园门中。

(1) 美露西娜是法国民间传说中的美人鱼。她的故事后来流传到德国,收进了民间故事书中。

(2) 荷马,相传为公元前8世纪前后的希腊盲诗人,他的作品为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维特读的是后者。

(3) 巴托(AbbéCharlesBatteux,1713——1780),法国美学家,法国艺术哲学的奠基人。

(4) 伍德(RobertWood,1716——1771),英国著名荷马研究家。

(5) 德·俾勒(RogerdePiles,1635——1709),法国画家和美术理论家。

(6) 温克尔曼(JohannJoa,1717——1768),德国考古学家和古代艺术史家。

(7) 苏尔泽(JSulzer,1720——1779),瑞士美学家。

(8) 海纳(GottlobHeyne,1729——1812),德国古典语言学家和古希腊文学研究家。

(9) 读者不必劳神去查考书里这些地名;编者出于无奈,已将原信中的真地名改掉了。(作者注)

(10) 为了不给谁发怨言的机会,编者被迫删去了一段;尽管从根本上讲,任何作家都不会在乎这个姑娘和那个青年对他是如何评论的。(作者注)

(11) 燕妮姑娘是一部当时流行的感伤主义小说的女主人公。

(12) 《威克菲特的乡村牧师》(TheVicarofWakefield,1766)是英国著名作家哥尔斯密(oldsmith,1728——1774)的一部小说,歌颂朴实自然的田园生活,在当时的德国很受欢迎。

(13) 此处也删去了几位本国作家的名字。因为谁能得到绿蒂的赞赏,他一读这段话心中便自有所感;而局外人则谁也无须知道。(作者注)

(14) 克洛卜施托克(FriedrichGottliebKlopstock,1724——1803),歌德之前最杰出的德国抒情诗人。“壮丽颂歌”指他的《春祭颂歌》(DieFrühlingsfeier,1759)。

(15) 珀涅罗珀是荷马史诗《奥德赛》中主人公奥德修斯的妻子,她美丽聪明,以计谋战胜了无耻的追求者,一直等到丈夫归来。

(16) 当时西方有一种迷信,认为处女被青年男子吻了,嘴上便会长出胡须。

(17) 莪相(Ossian),相传为爱尔兰盖尔人古歌者。1762至1763年间,苏格兰诗人麦克菲生(JamesMe,1736——1796)发表了两组假称是“莪相的歌”的“英译”,一时风行于世。歌德一度也被迷惑,并译过“莪相的歌”。

(18) Zauberlaterne,本来指的是一种原始的幻灯。

(19) 往信上撒沙子是为了使墨迹快一些干。

(20) 拉丁文:形式上;做做样子。

(21) 祭司指见死不救的假善人。

(22) 法利赛人指伪君子。

(23) 在近代医学发达以前,欧洲人认为生病的原因是身体中的**变坏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