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唐朝居住 > 一年之计在于吃(第2页)

一年之计在于吃(第2页)

有,有,您看这款“葱醋鸡”,就是用葱和醋给鸡肉去腥解腻后上笼蒸熟的……这边还有一笼“西江料”,是用西江猪肩肉剁碎蒸出来的大肉丸子……那儿还有一道“暖寒花酿驴蒸”,是用黄酒蒸得极糟烂的驴肉,冬天吃来祛寒气最妙啦。

呃,您说鸡肉猪肉也还罢了,您不喜欢狗肉驴肉之类偏僻奇怪的东西?那个……那您别往这边走了,这边没啥“分装蒸腊熊”之类的野生动物,真的……

蒸制的食物我们就看到这里好了。话说您不是喜欢烘焙吗?唐朝也有烤出来的点心哦!虽然海绵蛋糕是不用想了,但烤个饼啊面啊还是可以的。

烤炉在厨房的另外一个角落里,您看看,好巨大的一座呢。这种大烤炉叫“公厅炉”,很多官衙里都有,是用来供给大食堂的,需要一次做出大量食物来给很多官吏同时吃,所以容量惊人。现在炉子旁边放着不少已经烤好的点心,这一盘长圆形的像鸡卵一样的烤饼,里面是有馅的,这叫“曼陀样夹饼”,“曼陀”又叫“风茄儿”,饼的形状是在模仿这种植物的果实。

烘烤的点心往往有模具,唐朝点心也不例外。这一盘金黄色的像铃铛一样的点心,是面粉里搅拌了酥油,灌进模子里烤出来的,嚼在嘴里也是酥脆有声,说不定跟后世一道叫“炸响铃”的菜有点亲戚关系……我说笑话呢您别当真。

当然啦,烤炙的食物也不限于面点。在您那食账里,“光明虾炙”是烤活虾,“升平炙”是烤三百条羊舌鹿舌拌在一起吃,“箸头春”是烤活鹌鹑,“格食”是烤豆粉裹羊杂,这些都算小意思。烤食里最壮观的是这道,当当当当,烤全羊!

您说在食账里找不到这个名字?呃,这只外焦里嫩、香气喷涌的羊同志在食单里叫作“红羊枝杖”,有点怪哈。

“枝杖”是四腿四蹄撑着烤羊身的意思,“红羊”呢,因为古人迷信,以为丙午、丁未两年容易有大灾,“丙丁”为火,“未”为羊,所以叫“红羊劫”。既然这只烤全羊是献给皇帝的,自然要取个吉利话,总的来说,您就理解为“吃了这只烤全羊能消灾化劫”就好了。

除了面点和肉类,甜食也能烤制出来。食账里有个很好听的名目叫“玉露团”,是用豆粉烤干,配龙脑、薄荷等香料蒸入味、凝结成霜粉,再拌糖蜜酥酪压进雕刻木模子里印花。另一味“甜雪”,也是加蜜烤制的白色面食。

烤制食物看得差不多了,那边还有一组煎炸大灶,娘子您这边来。

站这儿就好,别走太近了。灶上只有一口大铁锅,锅里盛了不少猪油羊油,正在吱吱地煎炸食物,时不时往外迸点油星。就算油星溅不到您身上,这唐朝厨房里可没有吸油烟机,您离太近了不觉得呛得慌?这地方待久了,自己都快变成熏肉点心了吧……

您手上的食账里,用油煎炸的食物也不算少。比如列第三位的那个“巨胜奴”吧,看名字是真猜不到啥模样,到灶前了,才发现就是油炸的黑芝麻馓子嘛。

用酥油、蜜水和面,拉成细面条状,面条外层沾上黑芝麻(胡麻黑者名“巨胜”),重叠扭成粗辫子下油锅炸熟,这种食物当时又叫“寒具”,后世被称为“馓子”,现在还是西北地区常见的小吃呢。

油炸的点心,往往会起个比较奇怪的名字,像食账上的另一味“见风消”,做法是把糯米捣成粉,跟蜜汁、酒酿、糖一起揉成薄皮,稍烤一下,挂起来晒干。等吃的时候,一片片揪下来扔油锅里炸熟,捞起装盘上桌,又甜又脆,入口即消,一边看电视——呃——一边看歌舞表演一边喝酒一边当零食吃正合适。

做法类似的还有一味“过门香”,是把各种能炸食的米皮啦,面片啦,肉干果干啦,通通切成薄片,投入沸油里一烫即出,各种香气喷涌。再有一种叫“雪婴儿”的,呃,这个,您先做好心理准备再看啊。

招呼一声,厨役端来一盘油炸物,您瞥眼一瞧,不由得五雷轰顶,唐僧附身,悲愤高呼:“这明明是未满三日的孩儿,怎么能吃人!拿走!拿走!善哉,善哉!”

咳,我大唐群众没这么重口啦,没灾没难的,谁家吃人肉当点心啊。您再仔细看看,这些小人儿是青蛙做的,用细豆粉糊在蛙骨蛙肉上,下锅油炸出型,捞上来就像白胖胖的小婴儿一样。当然,吃青蛙也挺残忍不环保的,而且用“婴儿”来命名点心,细想想背后含义还是不大对劲儿……咱别看这个了。

油炸食品对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啊,要说营养又美味的烹饪方法,还是清蒸水煮比较好。您问:“点心还有水煮的吗?”有啊,煮锅在这边。

这一道水煮的面点叫“汉宫棋”,做成双钱形的棋子状,棋面上还有印花,下水煮熟了吃。旁边还有一锅面片汤,面片都精心地做成了小鸭子形状,很可爱吧?这叫“鸭花汤饼”。当年《红楼梦》里贾宝玉挨了打,想吃的“莲叶羹”其实就是这面片汤,不过把面片做成了“小荷叶小莲蓬”形状而已。所以别看不起疙瘩面片汤,在富贵人家也是很受欢迎的一道食物呢。

说到“羹”,咱唐朝也有。您手上食账里有一款“冷蟾儿羹”,是用蛤蜊熬的羹汤,放凉以后食用。还有一道“白龙臛”,是用鳜鱼做的肉羹,色白味厚,又鲜又浓,趁热吃最好。“卯羹”是兔肉羹。

另一款名字看上去很爽的“清凉臛碎”,嗯,主原料是您不太喜欢的野味、罪大恶极的“果子狸”。用狸肉做成羹,熬得浓厚胶结,然后放凉成团,再切碎食用。

“缠花云梦肉”是用布把腌好的肘子卷压坚实,用麻绳缠捆,下酱汤煮熟后切片凉吃。“水炼犊”是清炖牛犊肉。“仙人脔”是乳汁炖鸡。“乳酿鱼”就是“奶汤锅子鱼”。煮炖的荤食味道也是不错的。

然后说说水煮的甜食,食账里有一道叫“赐绯含香粽子”的。粽子您当然吃过,“含香”是指糯米里拌了各种调料,“赐绯”呢,则是粽子煮熟以后外面又淋了一层蜂蜜,呈现红色。在唐朝,五品以上大官才能穿红色常服,皇帝要笼络不到五品的官员,可以特许他穿红袍,这叫“赐绯”。用来形容粽子,也是讨个好口彩的吉祥话吧。

蒸的、烤的、炸的、煮的,您以为这些就把咱家要进呈入宫的美食品种概括全了?差得远呢,我大吃货帝国的烹饪手法一向是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比如下面这些:

——生拌着吃:“凤凰胎”,取母鸡肚子里还没生下的蛋,与鱼白(胰脏)一起拌吃;“逡巡酱”,用羊肉和鱼肉捣烂制成的酱;“丁子香淋脍”,生鱼片或生肉片淋上丁香油吃;“五生盘”,把羊、猪、牛、熊、鹿五种生肉细切,拼成花色冷盘;“蕃体间缕宝相肝”,冷肝切好,层叠拼成宝相花形,叠装七层。

——腌腊风干:“通花软牛肠”,用羊骨髓装进牛肠里制出的香肠;“同心生结脯”,把生肉打成回文同心结,风干食用。

——发酵:“吴兴连带鲊”,用吴兴鲤鱼未经装缸发酵制作的一种鱼鲊。

——氽煨:“汤浴绣丸”,用碎肉和鸡蛋做成大如绣球的丸子,想象成扬州狮子头就行,下热汤氽煨成型。

还有更复杂的食物,每一款里都集合了多种手法烹饪好的多种食材,比如“遍地锦装鳖”,是先把一只甲鱼蒸煮熟,再用羊脂、鸭蛋黄做一层锦缎般华丽的浇头,装饰到甲鱼身上。

“御黄王母饭”呢,那是上好的黄米蒸出饭来,浇一层热腾腾的肉油,再铺上多种菜肴,做出来的超级杂烩盖浇饭。您看这一大盆盖浇饭,那真是量大料多毫不欺客,神马KFC、吉野家都差远了!

娘子您已经看得神昏腿软了?别啊,咱们这边还有最后一道华丽壮观的压轴大菜呢,仅这一道菜,就能占满一张大宴会食案!您来看——

“素蒸音声部”!

“音声部”是啥呢?在唐朝,宫内外的歌女、乐队乃至家伎都叫“音声人”,“音声部”就是这些人的集合。所以这道点心是用面皮裹上各种蔬果馅,捏成歌女乐人的形象,而且一共要捏——70个!

把70个夹馅面人上笼蒸熟,再按想象中的“蓬莱仙女”模样成组摆好,回头没准儿还要再涂个颜色啥的。这一大组面点放在箱子、匣子上,浩浩****、招摇过市抬进皇宫里,多给您家主人长脸啊!至于这玩意儿会好吃吗?呃,这个可能是传说中的“看盘”,主要当摆设用,用完了再赏给下人充饥……

穷奢极欲的唐朝人啊,愿天可汗拯救你们贪吃迷途的灵魂吧!

本篇主要参考资料&深度了解推荐:

(宋)陶谷撰,李益民等注释.清异录:饮食部分.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5

王赛时.唐代饮食.济南:齐鲁书社,2003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