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圈边缘的废弃科考站陷入极夜,只有穹顶的极光提供着微弱照明。
小队在厚达三米的冰层下建立了临时基地,气温恒定在零下十五度。
张震的右臂浸泡在生物修复舱里,淡蓝色营养液中可见新生的肉芽正在缓慢生长。
凌每天花费六小时调配基因再生剂
她发现张震的细胞对晶石能量有异常反应:"你的身体在自主吸收环境中的微量辐射加速愈合。"
这带来副作用——修复舱周围结出诡异的冰晶簇。
辰璟的阳离子流在极地环境中产生变异。
当他尝试协助治疗时,能量会凝结成肉眼可见的光丝,如同手术线般精准缝合组织。
但每次使用后,他都会陷入短暂的低温昏迷,体温骤降至危险值。
赤练成为最忙碌的人。
白天她要维护科考站的地热供电系统,夜里则守着辰璟防止他体温过低。
某次意外中,她的链剑接触辰璟的能量光丝,剑身竟长出类似珊瑚的晶状结构,重量增加但韧性提升。
"老鼠"在数据库深处发现重要情报
南极基地的"终极烛龙"需要极夜结束后的第一个满月才能完全激活
他们因此获得宝贵的西十七天休整期。
休整期带来意外发现。
当辰璟的阳离子流与极光共振时,空中会出现短暂的能量投影,显示着全球七个基地的实时状态。
他们目睹了揽星科技在南极基地测试新型共生体——半机械化的企鹅群能喷射高压冰锥。
更惊人的是,赤练的链剑在特定频率下能解读晶石中的记忆碎片。
某个雪夜,剑身投射出暗影长老"影刃"的影像
"我们都被骗了。。。烛龙计划最终会清洗所有知情者。。。"这段残缺信息暗示组织内部存在分裂。
凯通过分析能量投影,发现七个基地构成巨大的能量收集阵,南极正是阵眼。
但数据同时显示,阵法的能量流动存在周期性衰减——每满月之后会有三天的虚弱期。
"如果我们能精准计算这个周期。。。"凯的眼中重燃希望。
休整期远非安逸。
科考站储备的合成营养膏只够维持三周,凌不得不冒险采集冰层下的嗜极菌作为补充。
张震是唯一能消化这种菌类的人,代价是皮肤暂时呈现淡蓝色荧光。
"老鼠"改装了科考站的地震监测仪,能提前两小时预警暴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