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君贴完之后就轮到B君,由他将新的Keep内容粘贴到“KPTA板”上。其他人若有相同的意见,则粘贴到其附近位置即可。接下来,再轮到C君、D君……然后又轮到A君。直至所有人都将手中的Keep便笺贴完。
之所以推荐大家采用这种方式,是因为这样更容易让大家自由地给出意见。
假设,先让A君把手中的Keep便笺全部贴完,然后再让B君把手中的Keep便笺也全部贴完,接着轮到C君、D君……这样的话,越往后这些意见就越趋同,不再会产生新的意见。
人很容易被头脑中的“印象”所左右,即便是相同的意见,仅仅因为其出现的顺序靠后,就会被认为是对整个团队的贡献度较低。而采用笔者所推荐的方式,则可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Step2:列出Problem的项目
接下来,请每个人思考对于完成“目标”和取得“关键成果”来说,会起到消极作用的事情或行为,同样将其写到便笺上。
在写Problem的内容时要注意,不能是“含有Try提示的Problem”。
例如,像“一直没有举办过关于‘网络’的公司内部培训会”这样的表述中就包含了“举办关于‘网络’的公司内部培训会”的Try提示内容。如果是因为没有举办培训会所导致的问题,最好表述为“回复有关‘网络’的咨询很耗时间”。
所有人都写好以后,将其整理并粘贴到“KPTA板”的Problem一栏。
&ry的项目
以“KPTA板”的Keep与Problem栏目中所粘贴的内容为对象,思考相应的改善对策,并将其写到便笺上。
这里所列出的改善对策,并不一定要具备可行性,一些不知道能否付诸实践的内容,也可以包括在内。请尽可能多地列举,哪怕是只能带来一点点改善效果的主意。
将写好的便笺粘贴到“KPTA板”上,并与Keep或Problem的内容对应起来。
由于是大家从各自的视角出发想出的主意,所以当我们看到他人所写的内容后,大脑也会受到刺激,从而冒出新的点子来。这时,只要想到新的主意就应该立刻写在便笺上,然后等轮到自己时再粘贴到“KPTA板”上,以便与他人进行分享。
&ry部分的内容进行筛选
当大家一起分享完各自的主意之后,就可以从中筛选出“比较有效”的内容。
Try部分所列出的项目,不可能全都具备可行性或可操作性。所以,请花一点时间从中筛选出几个“比较有效”的内容。
&ion的项目
将筛选出的Try内容具体化,转换为可执行的A项目。如果是偏任务型的A项目,就可以写到“任务板”的Todo一栏;如果是有关团队规章制度的项目,则可以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添加或修改。
再度运用“KPTA反思法”的做法
等下次再进行“KPTA反思”时,应该先从“对前一次KPTA的确认”开始做起。
对Try、A的内容进行确认,如果是需要Keep的项目,则可以将便笺移动到Keep一栏,然后剔除掉不必要的Try、A项目。
对Problem的内容进行确认,剔除不必要的Problem项目。
对Keep的内容进行确认,剔除不必要的Keep项目。
Keep栏中可能会有很多从Try和A栏中移过来的便笺,因此,可以对其进行一番整理。但是,真正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团队要明确哪些事情是应该继续做下去的。
“KPTA反思”的步骤(首次)
“KPTA反思”的步骤(第二次及以后)
随着团队能力的提升,或者外部环境的改变,如果继续坚持去做某些事情,反而可能会拉低团队的工作效率。像这样的内容,就应该从Keep栏中剔除了。
之后的步骤,就和首次操作时的第1至5步一模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