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电影忧伤的时候到厨房去 > 02(第2页)

02(第2页)

食材都还在水里泡着。甜椒还没变色,大虾也没像书里的图片那样变成焦糖色。他盛了一勺青椒、西红柿和大虾,吹了吹,放到了嘴里。最近尝味道的时候,他经常烫到舌头,都不知道还能否品出味道来。结果他什么味儿也尝不出来,但这和他被烫伤的舌头无关。这道鲜虾焙盘菜简直太失败了。把所有材料都扔到垃圾桶以后,他烧了一壶水准备煮意大利面。这个他已经做得很好了。他再次打开烤箱门,估量了一下损失。里面全是油渍。他想拿湿抹布擦掉,烟再次冒出来。看上去他只能等烤箱凉下来再清理了。要再过一天,他才能知道,等干了再擦有多费劲和无聊。那也是他第一次见识“清洁先生”。

马克不想跟奥黛特说这些事情。这些是他日常生活里的琐事,而且,正是这些细节才显示出他的生活究竟有多空虚。他回顾这些日子,想到自己这样孤独、悲惨,心里很难过。当他想到自己在厨房里,学着做饭时,就会加倍思念克拉拉。毕竟,他曾经拥有美好的生活。但是现在,每当以局外人的眼光看自己,他总想哭。为了不让奥黛特从他脸上看出对自己的这份怜悯,他微微笑了一下,然后说:“相信我,你绝对不会想吃我做的饭菜的。”然而,奥黛特不会注意不到他沙哑的声音。实际上,她一直想象着眼前这个男人独自在厨房的情景,而这幅画面实在让她心碎。虽然她向自己发誓不会提到克拉拉的名字,可她还是忍不住说:“相信克拉拉会感到骄傲的。”看到马克什么也没说,她想用玩笑话让气氛轻松些,“或许不为你的饭菜骄傲,至少为你那么努力地去尝试而骄傲。”在马克眼里打转的眼泪一直拒绝掉下来。等眼睛不再潮湿了,他抬起头对奥黛特微笑着说:

“你绝对不会为我做的饭菜骄傲的。”

“让我来评定吧,怎么样?”

“现在还不行,不过我保证,准备好了以后就让你尝一下。”

“好。今晚的奶油贻贝你要用哪种奶油?记得选对奶油很重要。”

埋单离开之前,马克记下了奥黛特建议使用的奶油:埃洛伊塞夫人。或许他应该把“埃洛伊塞夫人”介绍给“清洁先生”。鲜虾焙盘失败的第二天,马克下班回家后顺路去了超市,在那里遇到了“清洁先生”,随后“清洁先生”就成了他最好的朋友。在众多同类商品中,选中有这个身穿白色T恤、戴一只耳环并有白色眉毛和粗壮胳膊的秃头男人形象的瓶子,并不难。多年来,在电视上、地铁里、广告牌上看过几百万次,这个形象一定早就刻在他的视觉记忆里了。他看着手里瓶子上的这个男人。为什么他这么强壮?为什么他只有一只耳环?为什么他的眉毛那么白?马克不知道为什么,不过这种问题以前好多人问过,由此也有了各种各样的猜测。有些人说“清洁先生”是瓶子里的妖怪,有女人需要他的时候,他就会从瓶子里钻出来,解决她们所有的问题。有些人说他是美国海军的传奇人物。要是马克仔细看新闻,就会知道,一年前欧洲议会早已宣布“清洁先生”这个形象不恰当,因为这个品牌暗示了只有高大、强壮的男人才能做清洁。如果马克游历其他国家时能稍加留意一下周围的环境,便会发现,这个“清洁先生”相当有人气。它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名字:在西班牙叫DonLimpio,在墨西哥叫MaestroLimpio,在德国叫MeisterProper,在意大利叫MastroLindo,而在美国叫Mr。。它是自一九五八年以来最受全世界欢迎的一款清洁产品,从多年来所经历的所有改良来看,它颇具革命性。马克对产品背后所有这些深层含义一概不知,只是觉得有眼缘,就买了一瓶。但直到亲眼见识过用它擦炉灶有多好用,他才开始对“清洁先生”肃然起敬起来。

自从一周前发现了这个宝贝后,马克就像着了魔一样,把厨房里每个有油的角落都擦了一遍。他又出去买了“清洁先生”系列产品,并把公寓里的每一处都擦得干干净净。下一步,微力达的自捻抹布便该登场了。

和奥黛特道别后,马克沿着蒙日路慢慢向前走。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在嗅觉上,都能让人感觉到季节的更替。要是以前,他一定会闻着这种气味,一边想着克拉拉一边往家走。但是现在他想的是,如果奥黛特和其他人来家里吃饭,他要做什么。这并不是说他正计划着要举办晚宴,只是先想一想。他回顾了一下迄今为止自己做过的菜,选出可以用来招待朋友的最成功的那些。他在人行横道中央停了下来,手插在口袋里,摇了摇头。没有一道可以。他聚精会神地想着,根本没注意到旁边经过的男人狠狠白了他一眼,因为马克突然停下,那个男人差点儿撞上他。或许他要再从头把烹饪书回顾一遍,选几样能做好的,练上一阵子。晚宴的这个想法让他突然兴奋起来,倒不是可以借此和奥黛特等朋友增进感情,而是因为这有一种挑战的感觉,一种要向其他人以及自己去证明什么的欲望。当然,这和他的潜意识也有关系。每当要想起克拉拉的时候,他就找些新的事情去思考,这是另一种力图忘记她的方式。等来到水产店,他得出了结论:自己还没做好办个晚餐聚会的准备。皮埃尔像往常一样大声地问候着他的顾客。他很擅长同时和几个人交谈。他向马克问候的时候,还和店里的其他顾客说着话。轮到马克挑选的时候,皮埃尔几乎确信马克会买条鱼,而不是贻贝。纠结了十五分钟后,马克颇为自豪地提走了一袋贻贝。而皮埃尔还在他身后大喊:“您要是改主意了,我还可以把贻贝收回来。”现在该去买那种叫“埃洛伊塞夫人”的奶油了。在去超市的路上,他同其他店里那些已经慢慢认识的人一一打招呼,才买了奶油回家。

回到家后他立刻关上了收音机,打开电视,系上围裙,开始干活。他打开当天的食谱页,先把贻贝放在锅里煮,同时将一个中等大小的红洋葱切片,并在炒锅里加橄榄油和黄油煸炒,等它们变成焦糖色,再倒入烹调用红酒。酱汁开始沸腾后,他倒入一些奶油,之后尽量将火调至最小。贻贝已经开了口,也就意味着可以将其放入酱汁里用炒勺充分搅拌了。刚要放贻贝,他想起要加点盐。书上说加一小撮就够,不过根据他学到的经验,一小撮永远不够。他还知道,等菜上桌后再加盐味道也不好。

仅仅十五分钟,菜就好了。这次既没切到也没烫到身体的任何部位。他掰开一块面包,蘸上酱汁。没有让他失望。他取出一块贻贝肉放到嘴里,笑了。对着电视里正播的《美食之旅》的主持人,他举起红酒杯。他终于发现了一道能列入晚宴菜单的菜。

* * *

欧瑜和菲尔达需要找时间单独待会儿,这样菲尔达才能好好分享一下女儿怀孕的喜讯。这周一开始,希南去上班了,奈斯比太太因为吃了菲尔达给她加量的安眠药,睡得比以往更沉。母亲和女儿面对面在餐桌前坐下,无须掩饰任何感情,共享着这一刻。看女儿气色红润,菲尔达知道,欧瑜会成为一个幸福的母亲。她怀孕只有两个月,但已经有点胖了。她的胃口很好,也不觉得恶心或疲倦。她时不时会打盹儿,而这正是她一辈子都痛恨的事,不过也只能如此了。趁着欧瑜打盹儿的时候,菲尔达做了舒芙蕾蛋糕。在欧瑜快要醒来的时候,她把蛋糕放进烤箱,让香味弥漫了整个房子。她知道女儿会高耸着鼻子循着香气,进到厨房里来。欧瑜尽力摆脱着睡意。这时菲尔达把盛着舒芙蕾蛋糕的模具拿出来,端到桌子上,一人一个。五分钟过后,看到蛋糕中央还没有塌,两人都惊诧极了。欧瑜拍拍手,叫道:“太棒了!太棒了,菲尔达太太!”她才第二次做舒芙蕾蛋糕,但已经把食谱在脑子里过了很多遍,因此无论是融化巧克力,还是打蛋清、加蛋黄,都做得得心应手。味道好极了,中间的一点儿奶油更增添了它的风味。

菲尔达吃了两口后,就把甜点放到了一边。当然要这样,如果她不想被偏头痛打败的话,就必须什么都按小剂量来,虽然偏头痛算不上什么问题。欧瑜吃完自己那一份,又开始吃母亲的。在这份美味前,母女俩第一次谈到了欧瑜的未来。菲尔达先说起自己怀孕那会儿,以此打开话题。头胎生得很辛苦。因为年轻、没准备,她经历了所有的困难。不管怎么努力,都没法给杰姆喂母乳,到现在仍感觉内疚。生第二胎她就有经验了,然而,她的妊娠反应还是很严重,而且非常累。不过她能给欧瑜喂奶了。母乳喂养很重要,比什么都重要,这一点不能忘。

欧瑜一边仔细地听着母亲的话,一边用食指刮擦着模具底部。这么多年来她舔干净了那么多锅碗瓢盆,照老话说,她结婚那天应该会下大雨。模具底部干干净净了,欧瑜又站起来,跑到冰箱前,倚着冰箱门朝里看了很久。和往常一样,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美味,但她不知道自己想吃什么。唯一能阻止她再去吃葡萄叶饭卷的,就是她刚吞下去的那两个蛋糕了。她朝架子又看了看,终于关上冰箱门,转向母亲说:

“我们还有烤肉饼吗?”

“有啊,亲爱的。在那个小烤箱里。”

欧瑜在母亲对面坐下,开始大嚼起肉饼来。她知道,等生孩子时自己看起来怕是得像爵士鼓那样了。她猜医生再过两个月就会让她节食,并开始限制她吃东西的种类。她早已下定决心,在那一刻到来前,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她才不在乎会长多少斤肉呢。以前她从没觉得食物这么香,也从来没这么喜欢吃过。她的胃口一直不错,但这完全是两码事。每当她觉得有压力的时候,就会有个按钮让她快乐起来,启动这个按钮的便是每一口下肚的食物,而且,趁着现在还可以吃,她可不想放弃母亲做的美味。一生里她最喜欢的事情之一,便是享用这个厨房里做出来的一切美味。

菲尔达不介意女儿这么个吃法——实际上,她很高兴自己的厨艺能得到赞赏——但是在她变得更胖之前,她们要注意一个问题。菲尔达早已知道,每个要出席婚礼的女人,一看到欧瑜,便会立即意识到:她怀孕了。然后她们回到家便会对自己的丈夫说:“那姑娘怀孕了,难怪那么急匆匆地要结婚。”她们的丈夫则会说:“怎么会?你没看到她有多瘦吗?”女人们会接着反驳说:“得了吧,她的脸红扑扑的像玫瑰花似的,你看不到吗?”所以,菲尔达不想让女儿再胖了,以免看起来更明显。要是她现在就结婚,依这样的体态,至少人们不会那么确定。

“亲爱的,法国那边有什么样的风俗?婚宴是什么样的?”

“什么婚宴,妈妈?”

“拜托,你不记得我说的了吗?我想看着自己女儿穿上婚纱,我想快快乐乐地庆祝一下。”

“哦,我可以穿着婚纱,不过我们只在民政厅登个记就行。”

“民政厅?”

“是啊。”

“不行。我就一个女儿。你要是穿十分钟的婚纱就完事了,我怎么能享受到这大喜的日子呢?”

“好吧,那我们要怎么做?”

“我不知道。你想要什么样的婚礼?所以我问他们有什么风俗啊。新郎那边是不是和在这儿一样安排一切呢?另外,他家里是什么情况?父母和儿子亲吗?他们有钱吗?”

“我和杜瓦尔两人承担所有费用,好吗?天气再过两周会更好,我们可以在一个小花园举行。参加的人也不用很多,四五十个人差不多。”

“四五十人根本不够。现在听我的,好吗?至少要八十人。我猜新郎有些亲戚也会过来,也许不来,他们来吗?”

“那就六十人吧,妈妈。”

“好吧。然后我们来买你的婚纱。他们负责杜瓦尔的西服。这种事在我们的文化里从没听说过,不过也未尝不可。”

“好。”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