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文治对应什么 > 韩侂胄 铁血宰相被自己人干掉了(第1页)

韩侂胄 铁血宰相被自己人干掉了(第1页)

韩侂胄:铁血宰相,被自己人干掉了

时隔43年,开禧二年(1206),在权臣韩侂胄的主持下,宋军再次对金国发动了大规模北伐,但这场战争并未朝着预计方向发展。

随着宋金两军进入相持阶段,韩侂胄的命运,也将发生剧变。

开禧三年(1207)十一月三日,韩侂胄一如往常走在早朝路上。行至玉津园附近,由禁军将领夏震率领的百余名壮汉忽然出现,拦住了韩侂胄的车轿。他们将这位朝野侧目的权相拖出来,拉到旁边的夹墙内,当场槌杀。一代权臣,就此殒命。

这是以杨皇后为首的后宫势力,和以礼部侍郎史弥远为首的朝廷势力联合密谋的暗杀行动。

此后,主和派的史弥远在其当权的二十余年内,打着“厘正诬史”的旗号,对韩侂胄一党进行了彻底清算。

韩侂胄生前事迹被史弥远及其下属编的所谓实录、国史逐渐掩盖,只剩下“冒定策功”“植党擅权”“邀功生事”等负面评价。元朝士大夫编《宋史》,将韩侂胄贬为奸臣,正是参照南宋编纂的《中兴四朝国史》。屈辱求和的权奸史弥远却得善终,大半生荣宠至极,死后也没有被收录于《奸臣传》中。

1

韩侂胄身上,贴着不少史书中反派角色才有的“标签”。

他是权臣,位极三公,列爵王公,担任“平章军国事”,相当于宰相之上的宰相,可越过群臣,直接帮老板宋宁宗做决策,一手遮天。

外戚不得干政是宋朝的祖宗家法,可韩侂胄偏偏是个外戚,还与南宋皇室亲上加亲,至少有三重关系。

韩侂胄家世显赫,其曾祖父是北宋名相韩琦。建炎南渡后,韩侂胄的父亲娶了高宗吴皇后的妹妹。韩侂胄就是吴皇后的外甥,而他本人长大后又娶了吴皇后侄女为妻。吴皇后超长待机,先后当了太后、太皇太后,居慈福宫打理后宫,韩侂胄作为外戚出入宫掖,地位堪比宗室。

这还没完,到了宋宁宗在位时,皇后韩氏是韩侂胄的侄孙女。

韩侂胄在宁宗一朝权力膨胀,起初就是靠着这几层亲戚关系。他还对宋宁宗有拥立之功,因此备受信赖。

南宋前几位皇帝的权力交接,都不太正常。

宋宁宗的老爸、南宋第三代皇帝宋光宗,是一个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史书说他患有“心疾”,甚至到了神志不清的地步。

这个精神失常的皇帝,却有一个悍妇皇后李氏。在这位强悍的李皇后挑唆下,宋光宗在位短短5年内朝政混乱,声名狼藉。他怕老婆,不敢在后宫泡妞,也不去朝拜已禅位的太上皇宋孝宗,太上皇去世时,甚至都不亲临丧礼,导致孝宗遗体在盛暑时节无法出殡,朝廷上下乱成一团。

在众臣看来,宋光宗孝行有亏,昏庸无能,如果他继续当皇帝,大宋迟早要亡。在忠君思想的制约下,换个皇帝不像总统弹劾下台那么简单,可说是“不忠”。但是,让一个精神病人当皇帝,祸害国家,就算忠诚吗?

有些人不这么认为,决定强迫光宗退位,为首的是宗室大臣赵汝愚与韩侂胄。他们或许对宋光宗不忠,却忠于朝廷。在现在看来,推翻昏君绝对不算奸臣所为。真正的奸臣,大多是利用君主的昏聩,为自己捞取最大利益,哪管他洪水滔天。

在赵汝愚支持下,韩侂胄进宫与姨妈太皇太后吴氏商议,迫使宋光宗“内禅”,传位于皇子嘉王赵扩(宋宁宗)。得到吴太后同意后,赵汝愚代笔撰写诏书,称“皇帝以疾,至今未能执丧。曾有亲笔,自欲退闲。皇子嘉王可即皇帝位,尊皇帝为太上皇帝”。

之后,韩侂胄将事先准备的黄袍披到了赵扩身上。

2

宋宁宗即位后,身居中枢的韩侂胄开始了无休止的党争,这也是后世将其视为权奸的原因之一。这个评价是否准确,需看其党争的原因,还有这场争斗带来的后果。

韩侂胄最先扳倒了赵汝愚。这是一场纯粹的利益之争,无关忠奸。

赵汝愚是宋太宗赵光义八世孙,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拥立宋宁宗后升为枢密使,位居宰相。与他策划“绍熙内禅”的搭档韩侂胄原本也没那么大野心,只想凭定策之功做个节度使。赵汝愚却不太厚道,只请皇帝给人家老韩升了一级,当宜州观察使兼枢密都承旨,这就比自己低了好几级。

赵汝愚还特嘚瑟,对韩侂胄说:“吾宗臣也,汝外戚也,何可以言功?惟爪牙之臣,则当推赏。”你是外戚,我是宗室,你算老几?

韩侂胄从此怀恨在心,拉拢反对赵汝愚的大臣,对他进行反击。仅仅过了半年,赵汝愚就被扣上“同姓居相位,将不利于社稷”的帽子,稀里糊涂地被贬出京城。数十名士大夫上书为赵汝愚鸣冤,都遭到韩侂胄打压。

韩、赵反目成仇,焦点就在于利益分配不均。如果此时被贬的是韩侂胄,朝中自然也有人为他叫屈,这样的故事在两宋早已不断上演。

如果说,韩、赵之争是一场围绕权利分配的派系斗争,那韩侂胄打击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士大夫、发起“庆元党禁”,就是一次针对意识形态发起的清洗。

朱熹在赵汝愚的推荐下进入朝廷,担任宋宁宗的老师。理学发展到南宋已颇具规模,拥护者将其推崇为治国的圣贤之学。朱熹是当时顶级的学术大咖,但他成为“帝师”后,却对宋宁宗处处过问,严加苛责,使宁宗大为不满。

不是所有人都想做学霸。宋宁宗实在难以忍受朱熹这位班主任,就下旨把朱老师贬出了京城,说朱熹在教授经义之外,管得太宽了。

朝中支持理学的士大夫都请皇帝收回御笔,让朱熹继续留京任职。韩侂胄却站出来支持宋宁宗,还命一些优伶穿戴儒生衣冠到皇帝面前表演,以此讥讽理学家。

在韩侂胄看来,理学家都是沽名钓誉之徒,理学也不过是夸夸其谈。韩侂胄党羽罗列理学家罪状,弹劾朱熹,上奏皇帝将理学定为“伪学”。之后,朝中59名大臣被打成“伪学逆党”,有的罢官,有的贬逐,还有的被迫害致死。作为所谓的“伪学”领袖,朱熹在一片“伪君子”的唾骂声中抑郁而终。

庆元党禁历时七年之久(1195—1202),韩侂胄将一场学术之争演变成了残酷的政治斗争。当其亲信劝他及时收手,以免遭到士大夫报复时,韩侂胄还说了一句:“这些人难道不怕丢了饭碗吗?”

韩侂胄万万没想到,理学后来还是成为禁锢思想的统治工具,士大夫也对迫害他们祖师爷朱熹的韩侂胄,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报复。

从韩侂胄之后的做法来看,他当时反对理学,也是为结束朝中的战和之争,为北伐扫除障碍。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