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更想用钱买和平
大宋两次北伐,都败给了一个女人
宋太宗两次北伐,都败给了同一个人。准确说,是同一个女人。
979年,宋太宗灭北汉后一鼓作气,兵进幽州(今北京),结果在高梁河一战惨败于辽军,自己乘坐着驴车百米加速往南逃,留下一个“大宋车神”的传说。当时,辽朝的皇帝是辽景宗,可他常年卧病在床,事实上的掌权者是他的皇后萧绰。
986年,宋太宗再次出兵,意欲收复燕云十六州。萧皇后已经成了萧太后,她调兵遣将,把宋军的几路大军全部击溃,之后带兵深入宋境数百里。
翻开《辽史》,很多人会发现,后妃中有多个萧皇后、萧太后,所谓“耶律、萧氏,十居八九,宗室、外戚,势分力敌”。这是因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是汉高祖的小粉丝,他追慕刘邦与萧何的君臣之谊,于是将几个开国功臣赐姓为萧,并规定契丹“王族唯与后族通婚”,皇族是耶律氏,后族就是萧氏,小说《天龙八部》中萧峰也是出自这一家族。
在众多萧太后、萧皇后中,有一位女子,凭借一生功绩与名声,几乎霸道地垄断了这个称号。拜杨家将故事所赐,提到萧太后,绝大部分人会想到这个人,她就是辽景宗的妻子、辽圣宗的母亲承天皇太后萧绰,小名萧燕燕。
1
现在流行的杨家将故事,脱胎于宋元话本、杂剧以及明清历史小说,尤其是刊行于明代的《杨家将演义》。民间文人根据历史,杜撰了北宋名将杨业一门男女老少抗击契丹的事迹,其中四郎探母、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十二寡妇征西等更是耳熟能详的经典戏码。作为大宋的对立面,辽国的幕后老板萧太后自然成了杨家将故事中的反派角色,被文人刻意丑化,背负阴狠毒辣的恶名。
有学者认为,自明中叶以后外患频仍,《杨家将》作者所处的时代,远有明英宗时的土木堡之变,近有嘉靖年间俺答劫掠京畿,这些战乱强烈地打击了华夏民族的自尊心,中原百姓再度想起了曾经被契丹、女真、蒙古族人支配的恐惧。
因此,文人们虚构了杨家将抗辽大获全胜、萧太后兵败身亡等热血情节。这些故事就像给人打鸡血一样大快人心,引起社会广泛共鸣,却都是歪曲历史,反而掩盖不了明朝中后期江河日下的现实。
历史上的萧太后,没有一个叫铁镜公主的女儿,也没有一个叫木易(杨四郎)的驸马,她不仅不是大反派,还是偶像派,从小就是契丹贵族中最璀璨的明珠。
辽朝自从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南征途中病逝,被挖空内脏塞满盐做成“帝羓”运回都城后,就陷入了长达二十多年的皇位之争。那些年,叔叔杀侄子,近侍杀主子,杀到最后,一个叫耶律贤的皇族趁乱登上了皇位,他就是辽景宗。
辽景宗是个野心家,辽朝皇室内乱时,他一直在暗中培植自己的政治势力,为日后夺权做准备。其中,契丹贵族萧思温与汉人重臣韩匡嗣是他的得力助手,这两人还差点儿成了亲家。
萧思温的三女儿萧绰,是契丹贵族中有名的才女。“绰”有轻盈柔美之意,她的名字,一说取自唐代诗人元稹“曾经绰立侍丹墀,绽蕊宫花拂面枝”的诗句,这两句诗暗含侍奉天子的意思。
但萧绰最初的未婚夫并不是皇帝,而是韩匡嗣的儿子,青年才俊韩德让。韩氏祖先原本是蓟州玉田一带(今属河北)的汉人,后来被虏为奴隶,并得到辽太祖阿保机重用,跻身辽朝权贵。
在内乱中即位后,辽景宗迅速控制了大局,并以联姻的方式与萧氏贵族结盟。政治利益高于一切,萧思温的女儿萧绰只好放弃与韩德让的婚约,被选为贵妃,随即册立为皇后。
入宫这一年,萧绰17岁。
萧绰的颜值应该很高,她备受皇帝宠爱,短短十余年间,为辽景宗生下三子三女。宫廷生活并未禁锢这位年轻皇后的事业心,她想要的,是至高无上的权力。
萧绰是一个大才女,而她的丈夫辽景宗,却是个病秧子。辽景宗4岁时就目睹其父在宫廷政变中被刺杀,受到了惊吓,留下了心理阴影,当上皇帝后更是积劳成疾,演变成了风痹之症。
随着病情渐重,辽景宗常年卧病在床无法处理国事,只好由皇后萧绰主持朝政。史书说,“刑赏政事,用兵追讨,皆萧皇后决之,辽景宗拱手于床榻而已”(《契丹国志》)。这剧情,是不是很熟悉?一代女帝武则天一定很有发言权。
萧绰掌权后,推行一系列改革,“任人不疑,信用必赏”,契丹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年谷屡丰”。妻子实在太能干,到了976年,即位七年的辽景宗都想办理提前退休了,他干脆下诏,称今后皇后之言,写为“朕暨予”,并“著为定式”,即确立了萧绰摄政的地位,宫中二圣并尊。
一个心智成熟的女人背后,可能是一个幼稚的男人。
辽景宗就是一个贪玩的主,自己身体稍微康复,就迷恋于游猎运动。朝中大臣赶紧上书劝谏道,听说陛下近日畋猎之事频繁,万一哪天从马上摔下来,或者被猛兽所伤,将后悔莫及,况且南方还有强敌(宋朝)伺机而动。
辽景宗不听,后来果然劳累过度,病死在了出猎途中,年仅35岁。
982年,萧绰在悲痛之中将11岁的长子耶律隆绪(辽圣宗)扶上了皇位,由此开始了长达27年临朝听政的生涯。
2
这个不到30岁的女人,政治手段极为老练。
一般到这种孤儿寡母独守宫廷的时候,就有权臣虎视眈眈,想要乘虚而入。当时,契丹宗室拥兵自重,在朝中划分势力。形势危急,萧绰却不怕,她反而利用大臣迅速平定了动**的局面。
萧绰抱着年少的皇帝,哭着对大将耶律斜轸和大臣韩德让说:“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
耶律斜轸和韩德让看年轻的太后哭得梨花带雨,立马拍胸脯保证,说,您相信我俩,何虑之有!于是,萧绰与二人达成政治交易,由耶律斜轸、韩德让出面主持朝中军政大局,防止宗室作乱,剥夺其兵权,保护了太后母子的安全。
韩德让本就是辽朝名臣,还是萧太后的老情人,自然是她的股肱之臣。更具戏剧色彩的是,辽景宗死后,萧绰与韩德让旧情复燃,他们的情人关系还是公开的。当代出土的一件辽代文物上,铭文写有“供养文忠王府太后殿前”。“文忠”是韩德让死后的谥号,在文忠王府中设置萧太后神主的“太后殿”,几乎是毫不避讳地表明了二人的亲密关系。
史书记载,萧太后摄政时,常出入韩德让帐中,与他共同参决军国大事,“同卧如夫妻,同案而食”。有人在打马球时误伤了韩德让,萧太后立马将那个无辜的马球手当场处死,她还曾在韩德让帐中大宴群臣,表明他们为宴会的男女主人,俨然是一场迟来的婚礼。
这段君臣恋,一直维持到了萧太后去世。韩德让得到辽圣宗允许,赐名耶律隆运,死后陪葬在萧太后陵墓之侧,继续守护着爱人。
耶律斜轸是辽朝开国功臣后代,年轻时不事生产,喜交游,是个大侠,名声不佳。后来国丈萧思温跟皇帝举荐其有“经国才”,耶律大侠才安下心来当官,成了耶律将军,他本人还是萧太后的侄女婿。萧太后对耶律斜轸委以重任,她有两只琥珀杯,每只可盛酒半升,每次赏赐有功大臣,别人只喝一杯,斜轸想喝几杯就喝几杯,“国人荣之”。
还有一个名将耶律休哥也得到重用。他负责镇守辽南京(今北京),防备宋军,素有威名。当时宋辽边境的百姓要哄小孩,不让他们哭,就会说别哭了,耶律休哥来了。他这人还出了名的人品好,能打仗,却不争功,“每战胜,让功诸将,故士卒乐为之用”,一起做项目,分红都给员工。
这些人,共同组成萧太后的政治班底,在辅佐萧太后母子不久后,就迎来了一大挑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