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文治的意思是什么 > 没有这对兄弟南宋或许早就亡了(第2页)

没有这对兄弟南宋或许早就亡了(第2页)

4

李白《蜀道难》中有一句,“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宋人说,“大抵蜀道之难,自昔青泥岭称首”。这个青泥岭,就在吴玠兄弟镇守的仙人关以北,当时已为金军占据。从青泥岭上俯瞰,控扼陈仓道与祁山道的仙人关成为金军向南进军蜀道的必经之路。吴玠在仙人关东北修筑了“杀金坪”和一座关隘,组成两道防线,充分做好了战前准备。

绍兴四年(1134),伤愈复出的金兀术亲率10万精兵攻打仙人关。吴玠麾下的兵力不过才3万,而金军一旦击败吴氏兄弟,就可乘势攻入四川,顺流而下直逼江南。

金军气焰嚣张,先锋彀英不听命令,营寨还没搭好,就向杀金坪发起进攻,妄想立头功。金兀术得知后,追上前去,抽出佩刀,用刀背猛击彀英的头盔:那吴玠什么人啊,轮得到你带头冲锋。彀英见金兀术动怒,只好悻悻然退兵。面对吴玠,金兀术不敢轻敌。

双方剑拔弩张,可毕竟实力悬殊,起初宗弼还特意派人到阵前劝降吴玠:“赵氏已衰,吴公如能前来大金,我们会选一块方圆百里的富庶之地,为你加官晋爵。”

吴玠派人回话:“已奉事赵氏,怎敢有二心?”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都要拼死一战,这就是军人的骨气。

金兀术先礼后兵,休整数日后开始向杀金坪发起猛攻。

两军交战时,吴玠的弟弟吴璘身先士卒,带兵夺回丢失的营寨,向将士们高喊:“金人倾巢而出,正是我们杀敌报国的机会!”吴玠手握长刀,站在城头指挥作战,下令:“我等将士,死要死在城上!后退者,立斩!”

金兀术的大军费尽心力,血战数日,才拿下了杀金坪。这个由吴玠修筑的第一道防线如同它的名字一般,让金兵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宋军已经在吴氏兄弟的带领下有序地退至第二道防线。有人认为这道关隘不稳固,劝吴玠兄弟再往后撤,退守仙人关。吴璘当即反驳道:“刚一交兵就退走,是不战而退。我认为敌人损失惨重,不久就要撤退了。诸军还需继续忍耐。”

吴玠下令死守,还是用老办法,在第二道防线布置了熟悉的“驻队矢”,以神臂弓猛击金兵。神臂弓是北宋神宗年间发明的一种弓弩,射程可达240余步,可穿透榆木,射穿铠甲。

宋军箭如飞蝗,金兵身披重铠,以铁钩相连,鱼贯而上。双方死伤无数,阵地上尸体堆积如山,宋军人数虽少,却众志成城,当防线上的西北楼因不堪重负而倾斜时,宋军将士甚至用绢帛结成长绳,硬是将楼拽了回来。金兵一日三战,反复冲锋,都未能突破吴玠的防线,携带的军粮也所剩无几,许多士兵心生退意。

吴玠兄弟的反击此时才刚刚开始。宋军苦守数日后,一天夜里,吴玠派出一支奇兵,手持长刀、大斧,擂鼓呐喊,从左右两翼杀入金兵大营。仙人关久攻不下,金兵早已疲惫不堪,遭遇夜袭后更成了惊弓之鸟。顷刻之间,金兀术的营寨被攻破,金兵在大营丢失的连锁反应下全线溃败,丢盔弃甲逃回凤翔,历史再度重演。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此战过后,宗弼或许对这首诗深有体会。仙人关大捷后,金兀术再也没有踏上蜀道,而此后宋金战争的重心也由川陕转移到了两淮。

吴玠兄弟牢牢守住四川大门,实际上为脆弱的南宋政权挽回了一线生机。学者王曾瑜认为:“自绍兴元年至四年三月,川陕战场是宋金战争的主要战场,甚至是唯一战场。吴玠军近乎独立地支撑南宋半壁江山,在此期间的抗金战功是独一无二的。”

5

吴玠善守,在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战役上,他或许不如岳飞,但在官场上他是一个深谙规则、城府很深的人,这也是吴氏兄弟能够躲过南宋朝廷屠刀的原因之一。

此前,张浚入陕时,吴玠与老上司曲端不和,经常闹矛盾。张浚也想除掉曲端,正好曲端写过一句诗,“不去关中兴帝业,却来江上泛扁舟”,被人诬陷为不敬皇帝的证据。最终,曲端被诬告谋反,冤死狱中。吴玠在其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成为他一生的污点,可也让他更为张浚所信任。

宋金绍兴议和期间,主战派遭到清洗,张浚失势下台,吴玠不忘昔日伯乐之恩,力保张浚一党,奏请辞去一切军务,赎减张浚、刘子羽的罪过。宋高宗尽管含蓄地斥责了吴玠,说:“你从小官做到大将,都是朝廷的恩典,不要自以为是张浚的提携。”之后也不允许吴玠辞官。

宋高宗需要吴玠主持川陕抗金,但更希望他是一只温顺的绵羊。吴玠深知君臣之道,作为一个领兵在外的武将,为了不让皇帝担忧自己犯上作乱,在为张浚等人求情的同时,他也向高宗请求在防秋之后入朝觐见,一睹天颜,第二年立马就派了儿子专程到临安,禀报边防要务。这些行为都是向宋高宗表示恭顺,减轻皇帝的猜疑。

宋高宗也很吃吴玠这一套,当着众臣的面夸奖他:“玠比尝请入觐,今又遣子来奏事,可谓得事君之体。玠握兵在外累年,乃能周慎委曲如此,良可嘉也。”

同为南宋大将,吴玠与岳飞也有一定交情。岳飞率军收复襄阳时,南宋朝廷命吴玠与其配合,牵制陕西的金军,为此,吴玠派了一个使者与岳飞商议军务。这个使者到了鄂州大营,发现岳飞生活简朴,身边也没人伺候,回去就跟自己老板吴玠汇报。

吴玠喜好美女,在渔猎美色方面很在行,于是花两千贯钱买了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送到鄂州给岳飞。岳飞没有接受吴玠的好意,“谢而不纳”。由此可见两位名将在为人处世上迥然不同的原则。

吴玠就是这样一个官僚气十足的将领,却偏偏爱兵爱民,无论驻守在哪里,他都致力于让百姓安居乐业,还为了减轻民众负担,多次裁汰冗员。

有一次,他到利州巡视,一群饥饿的老弱妇孺拥到他马前向他诉苦,说家中没有粮食可吃。吴玠得知后大怒,说:“我要先杀了钩光祖(利州路转运副使),然后自己去向朝廷请罪。”后来粮食问题在四川制置使胡世将的帮助下得到解决,吴玠还是不解恨,等胡世将离开利州后,就杀了那几个失职的漕运官吏。吴玠还在当地大兴屯田之政,每当军队缺粮时,他会拿出自己家中的钱向百姓买粮救急,却从不强取豪夺。

史书记载,戎马半生的吴玠因贪恋美色,又长期服食丹药,中年以后身体每况愈下,最终咳血而死,去世时年仅47岁。吴玠临终前,宋高宗还专门派了御医为他医病,可惜御医走到半路就得知了吴玠去世的消息。吴玠死后,宋高宗为他辍朝两日。

但从吴玠病逝时,绍兴和议即将签订的历史背景来看,他的死,或许也堪称一个主战派将领壮志难酬的谢幕。

6

吴玠英年早逝后,吴璘继承兄志,继续把守着四川大门,二十多年没让金兵插足蜀地一步。吴璘胆略不下其兄,又在“驻队矢”的基础上开创了“叠阵法”,在与金军的作战中不落下风。

吴璘还不忘收复失地的壮志,尽管这个机会一等就是二十多年。曾经的吴家小帅渐渐成了吴家老帅,他一生的军事才能最终还是被南宋王朝错误的军事路线辜负。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率领六十万大军南下征宋,南宋朝廷再次陷入一片恐慌。东线战场上,幸亏文臣虞允文临危受命,指挥采石之战阻止了金兵的进攻。对完颜亮不满的女真贵族也在后方发动政变,推翻了这个野心家的统治,迫使金军退兵,南宋再次幸免于难。

西线战场上,年过花甲的吴璘率领宋军出征,疾病缠身的老将由士卒抬着上了前线,再次指挥仙人关的防御,来到了当年与金兀术鏖战的杀金坪。

值得一提的是,吴璘在西线战场上不仅击退了金兵,还乘胜追击,接连收复了秦州、陇州、洮州等十多个州。吴璘终于和将士们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宋军入城后,市场井然有序,乡亲父老围住吴璘,迎拜不绝,都希望宋军借此机会收复失地。

可当西线宋军连战连捷时,主和派再次兴风作浪,朝廷下令吴璘班师。吴璘见北伐无望,只好无奈接受诏书,率领将士们撤退,放弃了新收复的十多个州。这一战,吴璘的军队牺牲了几十名部将,三万多名将士。撤兵时,不甘撤退的宋军将士连营痛哭,声音响彻原野。

几年后,66岁的吴璘病逝,临终前他在遗表中只是劝南宋朝廷不要放弃四川,也不要轻易出兵。仅此两件事为吴璘心中挂念,他没有一句话提及私事。

南宋初年的大将中,像吴玠、吴璘这样镇守一方又能全身而退的名将少之又少。吴氏兄弟四十年如一日的守护,守住了巴蜀之地,也捍卫了风雨飘零的南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