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文治的朝代 > 没有这对兄弟南宋或许早就亡了(第1页)

没有这对兄弟南宋或许早就亡了(第1页)

没有这对兄弟,南宋或许早就亡了

王夫之《宋论》曰:“当建炎之三年,宋之不亡如缕,民命之死生,人心之向背,岌岌乎求苟安而不得矣。”

建炎是宋高宗的第一个年号。可见靖康之变后,刚建立的南宋朝廷处境不容乐观,一个操作不当,土崩瓦解那是分分钟的事。

1

当时,宋金交战的主要战场是中原和陕西,西北战场对牵制东南战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陕西战场上,负责经营川陕的张浚就来了一波骚操作,他不顾部下反对,转守为攻,兵分五路发起了反攻金军的富平之战。

怕就怕长官瞎指挥。结果,宋军大败,丢失16州之地,陕西大部分地区为金军所占。

开战前,军中就有人针对金兵多为骑兵的特点,劝谏张浚不应该在富平一带的平原与金兵决战。他说:“兵以利动。如今地势不利,不可交战。应该在高处布阵,避免敌军的冲锋,才可获胜。”

此人正是吴玠。

与岳飞、韩世忠一样,吴玠、吴璘兄弟起初也不过是无名小卒,后来才在川陕战场上崭露头角,南宋初年把守着四川大门,几度力挽狂澜。兄弟俩这一守,就是将近四十年。史称,“微玠身当其冲,无蜀久矣”。

吴玠年纪轻轻就在军中摸爬滚打,早年成名于西夏战场。有一次,宋军兵营被西夏军围困,吴玠亲自率领所辖的十几人作为先锋,发动奇袭,斩首146名敌兵,着实是个猛人。吴玠并非目不识丁的大老粗,粗通文墨的他时常给自己充电,每天必读《武经七书》,研习兵法。这一点在他此后的用兵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吴玠还以治军严明著称。宋金开战后,他来到饱受战火摧残的凤翔,一边安定民心,号召难民返乡,一边招兵买马,训练士卒。当两年前在青谿岭逃跑的牙兵也前来应招时,吴玠秉公执法,下令凡是前年当过逃兵的,全都拉出去处死。从此之后,其帐下将士都拼死作战,再也无人敢逃跑。

有道是打虎亲兄弟,吴玠的弟弟吴璘,少年时就追随哥哥的脚步,投身行伍。

兄弟俩出身卑微,他们的父亲吴扆很可能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低级军官,在吴玠从军之前就已去世,以至于几十年后四川官员为吴玠撰写墓碑时,完全找不到溢美之词来吹嘘他的家世,只好一笔带过。后来,洪迈的《夷坚志》倒是有吴扆“立功至指挥使”“二子延恩得官”的事迹,但史学家认为这些记载荒诞不经,不过是后人编造。

主战派的张浚入陕主持大局后,经得力助手刘子羽引荐,重用才识过人的吴玠,又让吴璘担任自己的卫队队长。这个有志于收复失地的文臣,关键时刻却不听吴玠之言,铸成大错。富平之败后,张浚手足无措,几乎痛失全陕。

危难之际,吴玠受命担任陕西都统制,与弟弟吴璘带领残兵败将数千人,驻守在大散关以东的和尚原(位于陕西宝鸡市西南),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2

吴玠不仅能打胜仗,还擅长打“漂亮仗”,其赖以成名的几场战役,无一不充满了战争的艺术。

秦岭山脉横贯东西,有几条连接巴蜀与关中的古道,其中又以陈仓道地势较为平缓,可为用兵之地,楚汉相争时,就有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历史故事。

陆游有诗曰:“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陈仓道上的大散关堪称其第一险关,为秦、蜀往来要道,出可以攻,入可以守。关前的和尚原四面陡峭,顶上宽平,利于屯兵,与大散关形成一道易守难攻的防御工事。吴玠最先发现和尚原的军事价值,当有人提出退到汉中以捍蔽四川时,他辩驳道:“我保此,敌决不敢越我而进,坚壁临之,彼惧吾蹑其后,是所以保蜀也!”

绍兴元年(1131)三月,金军大举南下,从凤翔直扑和尚原。吴玠坚守和尚原,先是指挥若定,成功击退金军的两次进攻,一扫富平之战后宋军士气低落的阴霾。凤翔一带的百姓,出于民族大义,不顾金人制定的连坐法,冒着生命危险为镇守和尚原的吴玠军队运送粮草。金军将抓到的百姓处死,可运粮的人仍接连不断。

金军在和尚原占不到便宜,于是改派完颜宗弼的主力部队前往川陕战场,计划攻取四川。

吴玠的对手完颜宗弼是完颜阿骨打的第四子,也就是岳飞的故事中那位著名的金兀术,他是金军中一员杰出的猛将,善于用兵,作战勇猛,常在战场上脱去头盔,露出秃发长辫。但在历史上,最先让他吃了不少苦头的不是岳飞,而是吴玠。

金兀术率领数万大军来到和尚原后,吴玠和吴璘兄弟针对金军密集进攻的特点,以“驻队矢”战术御敌。他们精选强弓劲弩,将弓箭手分成三排,列队于阵地前沿,当金兵冲锋,第一队弓箭手瞄准放箭,随后迅速蹲下,第二队、第三队接连放箭,如此轮番射击,箭如雨下,击退了金兵多次猛攻,杀伤甚众。

金军大败而归,吴玠兄弟一鼓作气,不给对手喘息的机会。一天夜里,金军收兵回营,烧火做饭,吴玠命神射手持强弓对准火光射击,吓得金兵不敢点火,啃着干粮坐等天亮。夜半三更,吴玠组织奇袭,向金兀术的大营发起攻击,金军人困马乏,本来就经不起折腾,又是被痛打了一顿。

次日凌晨,金兀术下令向宝鸡北撤,意欲重整旗鼓。吴玠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他早已在沿途的山涧埋下伏兵,等到金军后撤,宋军迅速转守为攻,下令追击。宋军从和尚原到神岔峪一路掩杀,金军中了埋伏,沿途损失惨重,弃尸累累,粮草辎重为宋军所得,直到金人援兵赶到,才得以溃围而逃。

此战是宋金战争中金军遭遇的第一次惨败,20余名金军将领被生擒,数以千计的金兵被俘,就连金兀术自己也中箭负伤,死里逃生。

和尚原大捷的消息传到朝廷,就连热衷于逃跑的宋高宗也为之兴奋,遣使慰劳前线将士,任命吴玠为镇西军节度使,吴璘为康州团练使。吴玠也因此成为南宋第一个因军功而拜为节度使的大将。

3

和尚原之战虽然成就了吴玠的威名,但没有阻止金军大举进攻四川的步伐,宋军在宋金战争中仍然处于劣势。不久之后,金人卷土重来,派大军绕过和尚原,攻略防守较为薄弱的饶风关(今陕西石泉西北)。

饶风关之战时,吴玠已经转移到祁山道上的仙人关(今甘肃徽县东南)驻防,他得到金军进攻的情报后,迅速率领数千精锐疾驰300里,增援饶风关。

到了饶风关后,吴玠一边修筑防御工事,一边派人给金军大将撒离喝送去一个柑橘,并写上一张字条:“大军远来,聊奉止渴。今日决战,各忠所事。”撒离喝接到这礼物,大惊失色。

撒离喝认为吴玠善用强弓硬弩,就不再采取此前密集进攻的战术,而是改派一批精心挑选的精兵,身披重铠,登山攻险。每名重甲金兵身后都有两名士兵助推登山,前面的士兵战死,后面的士兵就穿上重铠,前仆后继。

前文说到,吴玠最擅长打漂亮仗。他在战场上随机应变,一改之前的“驻队矢”战术,而是在山上滚落巨石碾轧金兵,用弓弩射杀助推重铠甲士的金兵,阻挡了对方的先锋部队。双方激战六昼夜,金兵死伤惨重,再加上陷入缺粮的危机,只好屯兵关下,杀马为食,战后在饶风关下遗弃的死马皮就多达17000余张。恼羞成怒的撒离喝亲自督战,还当场斩首了几个怯战的金军千户。

不过,撒离喝不是省油的灯,强攻不成,只能智取,之后还是以一场“皮洛士式的胜利”拿下了饶风关。吴玠退回仙人关,另一场大战即将到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