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文治帝国大宋300年的世运与人物 艾公子 > 第七章 再战中原壮志难酬(第3页)

第七章 再战中原壮志难酬(第3页)

4

北伐无望的痛苦,仅仅是宋孝宗生活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里,他还要面对太上皇宋高宗和儿子赵惇的为难。

宋高宗赵构在1162年56岁时禅位,此后,他还继续活了25年,一直到1187年,才以81岁的高龄去世,这在古代皇帝中非常少有。

一位长寿的太上皇,自然对现任皇帝形成了诸多掣肘和干预。

尽管默许了养子宋孝宗对岳飞的平反,但一旦涉及北伐等根本大计,宋高宗经常出面阻拦。隆兴和议的达成虽是出于无奈,但宋高宗在背后的影响,也不能无视。

即使对于普通的人事,太上皇也经常发号施令。有一次,太上皇赵构到临安的灵隐寺喝茶,有个行者伺候得非常殷勤,后来赵构一问,此人便说自己是因为得罪上司被诬陷降罪。太上皇于是发话,说要让此人官复原职。但宋孝宗一查,该人原来是个贪赃枉法之徒,当然不能应允。当赵构再次在灵隐寺听到此人的诉苦后,勃然大怒,他生气的并不是此人是否清白,而是他作为太上皇的权威竟然得不到重视。他当面对宋孝宗赵昚发脾气说:“我老了,没人听话了,行者的事你为何至今不办?”

宋孝宗无奈,只得让此人复职上任。

在宋孝宗看来,他从平民一跃而成为天子,养父宋高宗的恩情无以报答,唯有以孝道来回应养父太上皇的恩德。哪怕是涉及国家和民族大业的北伐,或是关涉政坛清白的人事任免,他都难以彻底摆脱那位养父太上皇的影子。

在王道与孝道之间,他谨慎小心地处理着与太上皇宋高宗的关系。有的时候,他宁愿用所谓孝道来违抗王道。

而太子赵惇和太子妃李凤娘,也没让他少省心。

宋孝宗共有4个儿子,长子庄文太子赵愭早逝,二子魏惠宪王赵恺为人仁弱、难堪大任。宋孝宗反复考虑,最终改立三子赵惇为太子。

赵惇在乾道七年(1171)25岁时被立为皇太子,当了整整18年太子,一直到淳熙十六年(1189)43岁时才即位。

在作为储君的漫长煎熬中,赵惇心情抑郁。有一次,他向父亲宋孝宗暗示说:“儿臣的胡须已经开始变白了,前些天有人送来染胡须的药物给我,但儿臣没敢使用。”言下之意,儿子胡子都白了,你却还没禅位。

宋孝宗自然听出了言外之意,于是略带讥讽说:“有白胡须正好向天下显示你的老成持重,何必要用药把它染黑呢?”

宋孝宗在36岁时接受宋高宗的禅位登基,但让他放心不下的,除了自己的北伐大业,还有儿子赵惇的惧内以及精神表现等问题。根据史料记载,赵惇的妻子李凤娘非常凶悍,他身边的女子只要敢靠近赵惇,就会遭到报复。有一次,赵惇无意中夸奖一位宫女的双手非常白皙,没想到第二天,李凤娘就给赵惇送去了一只食盒,里面装着的,正是那名宫女的双手。

对于自己这个儿子的不争气,宋孝宗看在眼里,因此他一直心存疑虑,甚至想过要废掉太子妃,但如此重大的决定,他又始终犹豫不定。

5

在这岁月的煎熬中,淳熙十四年(1187)十月,太上皇宋高宗赵构驾崩。尽管并非赵构亲生子,但秉持孝道的宋孝宗却非常痛苦,两日不能进食。为了服丧,宋孝宗甚至放弃以日代年的传统做法,提出要为太上皇赵构服丧三年。

在太上皇赵构去世两年后,宋孝宗决定效仿养父,向儿子赵惇禅位,淳熙十六年(1189)二月,赵惇即位,是为宋光宗。

等到自己也成了太上皇,宋孝宗赵昚才突然醒悟到,古往今来像他一样真心对待太上皇的皇帝,真的是太少了。

宋光宗即位后,成为皇后的李凤娘更加肆无忌惮。李凤娘甚至在绍熙二年(1191)十一月,趁着宋光宗离开皇宫举行祭天大礼时,下令杀害了宋光宗的宠妃黄氏。

由于祭祀当天风雨大作,宋光宗以为遭遇天谴,忧惧不安。此后,宋光宗的“心疾”越来越严重,加上宠妃黄氏之死的打击,根据史料的记载,宋光宗可能得了间歇性精神病,以致不能正常处理朝政。李凤娘因此得以把持朝政,“多取决于后”。

本来,宋光宗赵惇就对父亲宋孝宗迟迟不禅位感到不满,因此在自己即位后,对父亲宋孝宗多有不敬。宋光宗得病之后,举止失常,控制内政外务的李凤娘更加肆无忌惮,甚至不让宋光宗去问候父亲宋孝宗。

有一次,宋孝宗在临安城内游览东园,宋光宗不仅没去侍奉,还故意不参加家宴。不仅如此,不知道是宋光宗还是李凤娘,故意派出宦官前往捣乱,宦官们弄了一群鸡放到东园,然后一边抓一边喊道:“现在捉鸡不着!”当时,“捉鸡”意为向别人讨要酒食,宋光宗和李凤娘的用意,是以此讽刺作为太上皇的宋孝宗竟然不知趣。

禅位给这样的儿子,又有这样的儿媳妇,宋孝宗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

从1189年宋孝宗禅位到1194年宋孝宗去世的五年间,宋光宗看望宋孝宗的次数一年比一年少。绍熙四年(1193)九月,宋光宗已有半年没有看望父亲宋孝宗,对此朝臣非常不满,坚请宋光宗“过宫”看望宋孝宗。

就在宋光宗犹豫不决时,皇后李凤娘出面要拉宋光宗回去,中书舍人陈傅良急忙拉住宋光宗的衣服不让走,李凤娘于是破口大骂,陈傅良痛哭流涕,宫中乱成一团。

到了绍熙五年(1194),从正月到六月,宋孝宗一直重病,但儿子宋光宗和儿媳皇后李凤娘就是故意不往探视。从宰相以下的文武百官纷纷上书“论谏”,仅仅兵部尚书罗点一个人就上了35封奏疏,整个朝廷内外对于宋光宗和皇后李凤娘的表现“人情汹然”“道路流言”。

一直到绍熙五年(1194)六月九日驾崩,一生以孝道闻名的宋孝宗赵昚,都没有等来儿子的探望。

太上皇宋孝宗去世后入殓出殡,宋光宗和皇后李凤娘还是故意不出面。皇帝不至,太上皇的丧礼无以成服。最终,群臣只有请出宋高宗仍在世的太皇太后吴氏来代替皇帝主持丧礼。

宋光宗失常至此,皇后李凤娘忤逆不道,整个南宋上至群臣,下至百姓,都被皇帝皇后的无礼所激怒。在宋孝宗去世后不到一个月,七月四日,以郭杲和韩侂胄等人为首,群臣们发起政变,并抬出太皇太后吴氏出面,废黜了宋光宗,改立宋光宗的儿子赵扩为帝,是为宋宁宗。

宋光宗对此毫不知情。一直到政变第二天,当韩侂胄陪同宋宁宗前往觐见父亲宋光宗时,宋光宗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太上皇”。

只是苦了志在恢复北方的宋孝宗,从王道而言他无法北伐收复故土,从孝道而言他一生恭谨,老来却被儿子儿媳所侮辱漠视。

倒是在他死后参与谋划政变的外戚韩侂胄,日后将发起一场遭遇失败的开禧北伐。

早在当初隆兴和议后,乾道八年(1172),宋孝宗赵昚就曾经做过一个梦,他梦见远处在风里飘**的钟声将他惊醒,他不知道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于是,宋孝宗请来灵隐寺的慧远禅师解梦,慧远禅师告诉他说:“梦想就是现实,现实就是梦想。真亦是假,假亦是真。”

宋孝宗又接着追问说,那么钟声究竟是真是假?

慧远说:“你听到了即使没有人敲也是真。你听不到即使有人在耳边敲,也是无。”

人生恍如一梦,即使帝王大业,北伐成败,不也付诸真假一梦,是非成败转头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