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文治帝国大宋300年的世运与人物 艾公子 > 被遗忘的种家将(第2页)

被遗忘的种家将(第2页)

种世衡幼子种谊,年纪虽小,却比哥哥们都能打,带兵未尝有败绩,为人倜傥有气节,喜爱读书。当时的延安人说,得种谊一人,胜得精兵二十万。他是种家将中当之无愧的实力偶像派。

一个人成为国之栋梁已足以名垂青史,但种氏一族几代人从军,都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和戎马倥偬的经历,甚至战死沙场,更是令人钦佩。

在《宋史》等史书中,种家将无论是影响力之大,还是家族兴盛之久,都不亚于杨家将。

杨家将由于后世文人墨客的创作,可谓妇孺皆知。这些文学艺术作品却没有花太多笔墨为种家将的故事润色,种氏一族的名气也就随着时光流逝而归于沉寂,逐渐鲜为人知。看《水浒传》的读者,也很少会注意到种家将这个埋在故事中的“彩蛋”。

种家将传到第三代,种世衡的孙子种师道接过父辈、祖辈的旗帜,继续在西北边疆发光发热,在与西夏、辽国交战中建功,就这样度过了风云激**的大半生,成为种家的又一位名将。

北宋末年,随着年龄渐长,德高望重的种师道被天下人尊称为“老种”,这才有了《水浒传》中隐藏的大神级人物“老种经略相公”。

然而,天下大势的惊天变局并没有发生在西北,而是出现在大宋的心脏。

种师道76岁那年,收到了金人南下围攻京师的震惊消息,开始他人生中最苦涩的一战。

3

靖康元年(1126),金人南侵,进犯东京,年过七旬、原本在终南山豹林谷隐居的种师道东山再起,出任检校少保、静难军节度使、京畿河北制置使,率领陕西兵勤王。

种家将几乎全程参与了这场惊险的开封保卫战,种师道堪称大宋朝廷的救命稻草,在这危急关头,他至少给了宋钦宗三次死里求生的机会。

但是,宋钦宗都没有好好珍惜。

第一次机会,金兵围城之时,种师道审时度势,献破敌之策。

靖康元年正月下旬,种师道军直抵开封城下,宋朝诸路勤王军队陆续赶到,大张旗鼓,号称二十万。临危即位的宋钦宗畏金如虎,此前已接受了朝中主和派宰相李邦彦的求和建议,遣使到金营议和。

宋使见到金兵的阵仗,吓得心惊胆战,回去逢人就说:“彼金人之兵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入水如獭,其势如泰山,中国如累卵,不可敌也,宜速与和。”宋钦宗一听,以为对面清一色的高科技特种兵。

气焰嚣张的金人接见如“妇人女子”一般的宋使后,更是狮子大开口,要求宋朝输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马万头、表缎百万匹,尊金为伯父,以宰相、亲王为人质,并归还在宋朝境内的燕、云之人,割中山、太原、河间三镇。宋朝主和派劝说宋钦宗一口答应了金人纳币割地等苛刻条件。

主和派的李邦彦听说种师道到来,不与他商议退敌之策,反而下了一道宰相敕令吓唬他:“金人和议已定,敢言战者族。”

种师道当年连宋徽宗的宠臣童贯都敢怼,什么场面没见过,对此只是一笑置之。幸好,朝中还有主战派宰相李纲与种师道站在同一阵线,他们一起反对议和,给宋钦宗吃下“定心丸”。

宋钦宗召见种师道,问,老种啊,现在咱们该咋办啊?

种师道正色道:“臣以为绝对不能议和,三镇之地不可割让。女真人不懂军事,他们孤军深入,还想全身而退?臣看京城周围八十里,如何可围?京师城高数十丈,粮食可支数年,敌不可攻。请陛下于城内扎营,派兵驻守城上,继续等待勤王之师,不出数月,金人自困于此,到时他们退兵,即刻与之交战。”

为了打听消息,种师道派骁勇之士出城抓金兵回来审问。

宋军俘虏了三名金兵,种师道命他们如实说出金营情况,前两人不肯说,被斩了,第三个吓得直哆嗦,将金军虚实一五一十地说出来。之后,种师道命人将金兵剖腹,发现腹中只有黑豆而已。这再次印证了种师道的判断。

种师道宣示诸军,贼粮已匮,待其撤兵,诸路勤王之师再合兵与金军决战,可以将其消灭。

李纲也向宋钦宗献策,等到金人食尽力疲,纵其北归,半渡而击之,此必胜之道。

宋钦宗总算淡定了一些,想跟金人掰掰手腕,可他不听种师道、李纲之言,而是继承了宋朝皇帝将从中御的“光荣传统”,由畏战倒向了另一个极端——急战,于是有了姚平仲劫营之败。

姚平仲出自另一个将门世家,与种家同为河东大族。他担心战功归种师道一人所有,于是极力主张速战速决,跟宋钦宗说:“士兵不得速战,有怨言。”宋钦宗听信了姚平仲的鬼话,命他率步骑万人偷袭金营,这比种师道春分日出兵的计划提前了整整8天。

为什么提前8天?这事儿有点黑色幽默。

这个日子,是皇帝请道士占卜算出来的,朝廷为此还在城中四处修路,竖立三面大旗,上书“御前报捷”四字,城门摆设天子御座,静候姚平仲劫营凯旋的捷报,好像唯恐金人不知此事。

结果,姚平仲的军队惨遭大败,主将遁逃,不知去向。

宋军劫营失败的消息传回城中,主和派再度叫嚷着议和。李纲、种师道成了替罪羊,背负出师败绩的罪名而被撤职,主和派还想把李纲等人缚送金营,以平息金人之怒。幸亏城中军民数万人为李纲、种师道伸冤,在宫门外抗议,这才迫使宋钦宗将李、种二人官复原职。

老百姓强烈要求见种师道一面,如此才肯散去。宋钦宗为了稳定民心,只好让种师道坐车进城。示威群众掀开车帘,看到车中英武不凡的老将,欢呼道:“果我公也!”这场请愿运动才渐渐平息。

4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