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文治帝国大宋300年的世运与人物 艾公子 > 北宋篇(第2页)

北宋篇(第2页)

赵匡胤喜欢搞突然袭击。开宝六年(973),有一天,赵匡胤又是突然杀到了赵普的府邸,当时刚好吴越王钱俶派人给赵普送来了信件和礼物。眼看北宋向南攻城略地,偏安今天浙江一带的吴越国也岌岌可危,作为吴越王,钱俶自然惶惶不可终日,于是派人向能左右北宋朝政的宰相赵普献上了“十瓶海物”。

赵匡胤的突然到访,使赵普在慌忙之下,忘了将礼物收好。没想到赵匡胤恰恰就看到了“十瓶海物”,于是赵匡胤质问这是什么,赵普说,这是吴越王派人送来的海边特产。赵匡胤来了兴趣,说既然是吴越王送的礼物,那一定是好东西,打开看看。结果手下一打开,才发现“十瓶海物”里面,装的竟然全部都是金瓜子(小颗粒的瓜子黄金)。

事发突然,赵普急忙跪下磕头认罪,说自己并不知道里面装的都是黄金,否则一定会上报皇帝,回绝这些礼物。

赵匡胤只是笑笑,说:“你尽管收下,不必多虑,吴越王还以为天下大事,都是你做主的呢!”

作为赵匡胤的家臣,赵普读书不多,史书经常说他不学无术。但赵普对此的说法是,他是以“半部《论语》助君王治天下”。

赵普的曾祖父曾在唐朝末年当过三河县令,祖父赵全宝在唐末任澶州司马,父亲赵迥在五代时任相州(今河南安阳)司马,家族尽管累代官宦,但也只是小吏出身。到了后周时期,赵匡胤的父亲、后周禁军大将赵弘殷在滁州养病,当时正担任滁州军事判官的赵普抓住机会,鞍前马后、朝夕侍奉药饵照料赵弘殷,由此赢得了赵弘殷、赵匡胤父子的好感,进而成了赵匡胤的家臣和秘书。

在陈桥兵变前后,赵普跟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一起协助紧密筹划,最终促使兵变成功,“居功至伟”。到了北宋乾德二年(964),小吏出身的赵普最终一跃而上,成为北宋的宰相,官封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在皇帝身边久了,又加上大权在握,赵普难免日益骄横。史书说赵普经常在自己办公的地方设一个大瓮,朝廷大大小小的奏折他都要先过目一遍,碰到忤逆他心意或者他看着不爽的奏折,经常就直接扔进大瓮,然后下令放火焚烧。他经常以个人喜好来定夺国事。

对于自己意欲拉拢、推荐的官僚,赵普的强势也大大出乎赵匡胤的意料。有一次,赵普向赵匡胤举荐要升某人官职,赵匡胤向来厌恶该人,就拒绝了;第二日,赵普再举荐,赵匡胤再次拒绝;到了第三日,赵普又来举荐,赵匡胤当场大发雷霆,直接将赵普的荐举书撕得粉碎,没想到赵普神色自若,竟然将撕碎的荐举书捡了起来,次日补缀成纸后,“复奏如初”,赵匡胤被逼无奈,“卒用其人”。

赵普是小官僚家庭出身,自己又不学无术,他不明白一点,自古以来,皇权与相权之争,一直是一个难以平衡的矛盾——皇帝需要宰相协助处理政务,但又担心宰相擅权专政、架空皇权,以致君弱臣强。南宋初期,秦桧党羽遍布朝野,以致宋高宗赵构经常在靴筒里藏着一把匕首以防不测。而这种中国历史上皇权与相权之争的结果,就是到了明朝时,朱元璋在诛杀胡惟庸后,直接撤销了丞相这个职位,废除了宰相制度,使得皇权专制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但不爱读书,也不太了解历史的赵普不以为然,不仅吴越王的金子要收,甚至还侵夺民田、自己开客栈与民争利;进入北宋后,由于开封周边森林被大规模开垦破坏,以致官方营造缺乏大型木料,所以北宋官方遂禁止私人买卖陕西、甘肃的大木料,但赵普却派遣小吏大摇大摆购买后,将大木料连成巨大的木筏运到开封给自己盖私宅。而他的小吏则趁机偷窃木材,打着赵普的旗号在京城公开叫卖,引得满朝哗然。

赵匡胤多次隐忍不发,因为,他需要赵普。

4

陈桥兵变时,赵匡胤年仅34岁,尽管生有4个儿子,但赵匡胤的长子和三子早夭,只剩下次子赵德昭(951—979)和四子赵德芳(959—981)。当时,赵德昭仅有10岁,赵德芳仅有1岁多,由于当时自己的儿子都太小,加上亲人无多,赵匡胤就重点培养自己22岁的弟弟赵光义,通过扶持赵光义这位皇弟,来抗衡制约当时仍然势大力雄的武将集团。

赵匡胤共有五兄弟两姐妹,自己在兄弟中排行老二。陈桥兵变时,赵匡胤的大哥赵匡济和五弟赵光赞都已去世,考虑到自己通过兵变骤登皇位根基不牢,而自己的家族中,仅剩的两个弟弟中四弟赵廷美(947—984)当时仅有14岁,因此已经22岁、年轻力壮的赵光义就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在陈桥兵变前后,赵光义更是和家臣赵普上下活动,最终促成了哥哥赵匡胤的兵变成功。

所以,赵匡胤一度很爱自己的弟弟赵光义。

在五代十国皇帝更换如走马灯的暗流汹涌中,武将集团看谁势大、看谁给的利益多就跟谁走,武将集团已然并不可靠,因此赵匡胤才要扶持皇族,加码巩固自己的皇位。

赵匡胤即位后,先是封弟弟为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不久又领泰宁军节度使。虽然殿前都虞候名义上只是禁军的大将而已,但实际上,自从陈桥兵变以后,赵匡胤就将自己一度统领的禁军大权让给了赵光义,以方便赵光义帮自己监视诸将。

陈桥兵变当年,在平定后周的李重进等反抗势力后,赵光义又被封为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开封府尹,再兼中书令。至此,赵光义不仅掌握了禁军大权,而且身兼宰相和首都行政长官。

在出征太原后,赵匡胤又晋封赵光义为东都留守,别赐门戟,封晋王,位列宰相之上。到此,除了赵匡胤之外,赵光义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并且同时掌握了北宋的军权、行政权,还牢牢控制着首都开封的各种人事。

通过杯酒释兵权等各种动作,赵匡胤在北宋建立后逐渐剥夺了各位大将和藩镇的军权、财政、政权,但随着武将集团的势弱,贵戚集团却随之崛起。

自从五代后汉开始,在位皇帝如果选定继承人,都会给其“同平章事”的宰相职衔,同时让其担任开封府尹的职务,统管京城军民政务,例如后周世宗柴荣在即位前,就是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开封府尹的职务。加上赵匡胤自己一直没有立太子,所以在朝野上下看来,晋王赵光义,俨然是有点储君味道的。

而赵光义,私底下也颇有点以储君自诩。

在获取北宋的军权、政权和掌控首都开封后,赵光义加紧了对各种人事的控制。为了收买侍奉赵匡胤生活起居的大宦官王继恩,赵光义甚至将王继恩的父母接到开封,给他们建造了豪宅居住。对此赵光义对王继恩说:“你每天都在君王的身边伺候,是为国为民做重要的事情,只要你能让皇帝每天都过得开心,就相当于给天下百姓造福了。我将你父母接来开封,让你可以近一些尽孝,也算是对你的一番谢意。”

起初,赵匡胤觉得自己的儿子还小,需要兄弟们鼎力相助,可随着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日渐长大,他才突然发现,自己的兄弟赵光义,有点尾大不掉了。

为了打压京城的贵戚集团,大将党进受赵匡胤的命令经常巡视开封。鉴于当时开封城中的贵戚豪强都喜欢豢养鸟兽宠物逞强玩耍,党进每次一看到别人逗鸟遛狗之类的,一定会强令取来放生,然后斥骂养宠物的人:“买肉不拿去将养父母,反倒喂养这些鸟兽?”

有一天,党进看到有个小吏竟然在街上遛一只雏鹰,于是当场命令手下上去强取雏鹰,没想到这名小吏却大摇大摆地说:“你听好了,这可是晋王的鹰!”

党进一听立马变色,转而和颜悦色地对小吏说:“那可要好好保养晋王的鹰啊!”

说完,党进还自己掏钱,让手下去买肉来喂养晋王赵光义的宠鹰。

对于整个朝野上下的人来说,晋王赵光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仅控制着禁军,而且在开封城内外更是关系错综复杂,连被赵匡胤派去监视权贵的大将党进也不敢吭声。在这种情况下,朝野内外,只有一个人敢说话了。

5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