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就能大公;
大公就能天下归从;
天下归从,就合乎天;
合乎天,也合乎道;
合乎道,才能长久,终身不殆。
第十七章
最好的统治,人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其次,人们给予亲近和称赞;
再次,人们产生畏惧;
更次,人们给予轻蔑。
既然不足以信任,人们就不予以信任。
最好的统治是那样悠闲,很少言语,事已办成。百姓都说:我们自然而成。
第十八章
大道废弛,才倡道义;
智巧出现,才有大伪;
家庭不和,才倡孝慈;
国家昏乱,才有忠臣。
第十九章
抛弃了圣智,人民有百倍好处;
抛弃了仁义,孝慈就可以恢复;
抛弃了巧利,盗贼也能够消除。
圣智、仁义、巧利这三项,都文饰过度,成事不足。
所以,要让人另有归属。
那就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抛弃学问,无忧无虑。
(这里最后八字,原文为“绝学无忧”,一般通行本在下章开头,根据张君相、蒋锡昌、高亨等人考订,移至此处。)
第二十章
允诺与应付,相差多少?善良与丑恶,如何区分?
——只是别人所畏怯的,也不能不畏怯几分。
人心的荒芜,没有止境。
众人都那么高兴,好像在享用盛宴,又像在向春台攀登。
我却如此淡泊,像一个还不会言语的婴儿,混沌疲顿,无处归停。
众人都有富余,而我独自匮乏,只有愚人之心。
世人那么光鲜,而我独自昏昏。
世人那么明晰,而我独自闷闷。
众人各有一套,而我独自拙笨。
然而,我偏要与众不同,只把道作为母亲。
第二十一章
大德的相貌,与道相应。
道这个东西,恍惚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