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红星谱李重远 > 第二十五章 家与国(第3页)

第二十五章 家与国(第3页)

沙红枣的制药厂引起村里另一个大能人周滏阳眼儿热了。他在为制药厂打双层床的时候,已经怀揣二十五只耗子,百爪挠心了。哇!哈么大的药厂,说建就建起来了,真让人开眼,羡慕,嫉妒啊。这个药厂和毛纺厂还不一样,哈是集体企业,这可是个人名义的企业咧!于是,他马上就找郭向前去了,把自己想的计划和盘托出了。

“大侄子,哈么难办的事,你都帮着办成了,俺的事你不能不管白?”

“哈是人家沙红枣自己跑成的,俺只是支持一下,没出么力气。”

“俺也自己跑,但也得有你支持白。”

“俺支持,只要你的项目合情合理合法。”

“有么不合情理不合法的?俺想搞一个‘金板凳’木业公司,专做各种桌椅板凳,行销全国。俺最近走了一些机关、学校,看他们使用的桌椅板凳又旧又破,样子也落伍。”

“好白,你跑白,需要俺提供帮助的,只管说。”

“真的?俺可开始跑了?”

“跑白,还等么哎?”

周滏阳拍了拍郭向前肩膀,满意地离去了。

这时,省里发了红头文件,要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分到各家。郭家堡因为没把重点放在土地上,所以,对这件事没有太当回事,只是依靠抓阄的办法,三下五除二就办完了。可是,郭家堡出现了一个情况让他措手不及:村里很多人好像经过了串通,在转天一早,就纷纷来到大队部找郭向前,要把地退了。他们人人手里拿着抓阄抓来的纸条,一个个还给郭向前,说,俺们不愿意这么干,还要按过去的大队、小队的干法。

“为么咧?”郭向前十分不解。

一个村民回答说:“你听过样板戏《海港》里面的老工人马洪亮是怎么唱的昂——‘这新社会,咱们码头工,翻身作主多自豪,生老病死有依靠,共产党毛主席恩比天高!……’你把地都分到个人手里,明摆着是不要俺们了,以后有个病有个灾儿的谁管?谁敢保证不闹自然灾害一辈子吃太平饭?”

郭向前眉头紧锁,急忙给大家散烟,瞬间一盒‘白河桥’就散个精光,他想说,谁管?个人的事为么要让别人管?转而又想,是咧,你么都不管,社会主义优越性在哈里?而没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还叫社会主义昂?眼下没法讲清楚,只得把自己亮出来:“大家不要担心,有我郭向前在,以后‘生老病死’的事,咱大队就全包。”

另一个年岁稍长的村民说:“你把地一块块地分给个人了,水渠怎么使?浇水怎么浇?难道家家都打井?是不是太奢侈了?用得着昂?再说了,水渠、水沟通着各家各户的土地,怎么维护?难道以后任其变成没娘的孩子?前些年‘兴修水利’还是你领导的,费了多大劲你忘了?”

郭向前眉头锁紧了。文件上说,安徽凤阳小岗村为了私分土地,十几个村民签下生死状,怎么自己的村民不愿意这么干咧?他很困惑。但突然就领悟了:因人,因地而异。一个地区一种情况。于是,他又想到: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在制定和颁布政策上其实非常不宜“一刀切”。一把钥匙难以打开千把锁,只打一把锁才最靠谱,“一村一策”,“一队一策”,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以自愿为原则。为么要强制性“一刀切”?是嫌麻烦还是嫌复杂?他一下子想起了几年前丁卫红在报纸上发表的关于“耩空耧”的文章。哈其实就是变相的抵制。想是这么想的,郭向前却对大家说的是,咱村的工作重点在于副业,大家把注意力放在这方面白,土地的事,按上级文件要求办,不能按个人意志行事,是白?“分田到户”看起来是个人的事,但想想看,把土地拿在手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不是会把地种得更好?

还说么咧,没么可说的。尤其话是从郭向前嘴里说出来的,就更没人嚼清了。人们默默地走了。郭向前有所不知,有的村则不然,他们没有其他副业,就在土地划分的时候,闹起纠纷,有的还很严重,极个别的,还出现打伤人打死人的情况。郭家堡村西老叔们的土地,没有参与平分,而作为大队的集体所有了。而且,主要用于建厂房了。

这时,一个不好的消息再次传来:有人给省里写信告状,说现在大家都在贯彻“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工作,贯彻“以粮为纲”的方针,为么有的村对此置若罔闻,却大张旗鼓地搞企业?是不是大方向错了?该不该纠正?省报上也出现讨论这种问题的文章。与郭家堡有关的所有人员,全都集中到郭向前的家里。郭来福,呼尔格,呼斯满,郭二惠,黄大想,柴大霞,黄新桃,沙红枣等一干强人,乃至保定府的陈玉妮、陈之谦,沙荆花,郭向前,全伙在此。这样的火药味很浓的争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继续往前走,还是就此打住?如果当了反面典型,怎么办?

大家一边吃饭喝酒,一边讨论问题。最后得出结论:继续往前走。理由是:郭家堡人多地少,粮食不够吃。不搞副业就必然会有一部分人外出逃荒,要饭。哈就不是只丢郭家堡的脸,而是丢了全镇、全县的脸。咱的人走到哈,人家一问,咱就答:河川镇的人!你们村干部脸上好看昂?你们心里踏实昂?咱郭家堡是红星村,你这红星是怎么红的?

但有的人就是不甘心,又把告状信写到了北京,寄给了有关领导。于是,这位领导责成县里认真调查和妥善处理这件事。当然,上级领导并没有说,你们非得让副业下马,而是说“妥善处理”,这就有一定的灵活度。当县委书记的对这一点心里明镜似的。解麦收收到这样的领导批示以后。塞进抽屉,只当没收到。他当时心里就想,想当年郭山河郭老铁就因为村子里一帮人外出要饭,让他脸上挂不住了,一下子出现脑溢血(其实另有原因,只是他还蒙在鼓里)。这是多么可敬的干部!村民们外出要饭,竟然让他“脸上挂不住”!现在还有这样的干部昂?当然,也许有,俺还没发现。至少现在郭向前就有这种苗头。他顶着压力一直往前走,他图的是么?是个人赚钱昂?不是。是全村人的吃饭问题。只不过步子迈得大了一点。但人们应该明白,你迈着四平八稳的步子,能让村民们吃上饭昂?如果行,你只管四平八稳好咧。君不见,连一贯四平八稳的黄大想,柴大霞,全拜倒在郭向前脚下。其他还说么咧!

解麦收按兵不动。不管谁来说三道四,他都以一句话回敬:“如果村民们吃不上饭,你管饭昂?”让对方无言以对。河川镇工商所的黄天厚实在按捺不住,捏着嗓子假装陌生人给解麦收打来电话,说:“大书记,郭家堡天天瞎折腾,你究竟管不管?”

解麦收干脆利索地回答:“不管!”

黄天厚便真的气了个倒仰!他马上起草了新的告状信,给北京寄去。既告郭家堡瞎折腾,也告解麦收是“不管书记”。谁知,有关方面把这封告状信写成内参,发到了各位首长的手里。于是,这个县有个“不管书记”一事迅速传开。有关报纸还登出一篇评论,题目是《论“不管书记”》,内容则对“不管”二字大张挞伐。声称,“社会主义”将毁在这些人手里,鼓动有关各方立即出面对“不管”者撤职查办。

但很快,人民日报发表了另一种意见的文章:“关键要看不管书记对什么不管”。对上面的意见给予婉转的驳斥。

解麦收看了这篇文章抚掌大笑。他明白,自打共产党成立哈天起,这种不同意见就从未休止过。否则咋会有“十次路线斗争”之说咧,“党外有党,党内有派,历来如此。”是白?正如毛主席在《矛盾论》里讲的,人和人是有差异的,差异是么,就是矛盾!不仅如此,解麦收还打算把郭向前直接提拔为河川镇镇长。河川镇太缺乏这种具有远见卓识的干部了,不能说他们净是黄天厚哈样的,可河川镇这段时间的表现太一般般了!

解麦收直接给保定府的市委书记打了报告,详细介绍了目前河川镇的情况,介绍了郭向前这几年的工作成绩。说,郭向前完全贯彻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是个非常难得的年轻干部。这样的干部俺们不启用,还启用么样的?

市委书记见此,便把解麦收和郭向前亲自叫到了保定府面谈。他对解麦收当然是了解的,都是几十年的老部下了,解麦收一贯正直,敢想敢干,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从不随声附和,随波逐流,市委书记很喜欢他。当然,有时解麦收也和他意见相左,让他心里不舒服。但过后一想,解麦收完全是为了工作,并没有斜的歪的。也就作罢。眼下,这个年轻人又是个有主见有胸怀的人,尤其是郭老铁的儿子。对郭老铁,市委书记也是耳熟能详的。沙荆花为了给郭老铁办“烈士”,曾经找过他。

这样的后代,他感觉应该破格重用。郭老铁办不办烈士,是需要按照政策的。而提拔郭向前,市里、县里完全可以自行解决。于是,他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最后一致通过。郭向前便成为河川镇有史以来最年轻、而且是从一线村干部的基础上提拔起来的国家公务员,正科级镇长。县委书记解麦收在对郭向前做例行的任职谈话时,把一面玻璃镜子赠给郭向前,里面有他的亲笔题字,他说:“咱们邻县明朝有个知县名叫郭允礼,山东人氏。他曾在县衙大厅立一石碑,上面镌刻:‘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喏,就是这镜子里的字。”郭向前十分感动,回去后立即将镜子摆在家里最显眼处。但是,很遗憾,镇上给郭向前接风的时候,出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自己村的村民郭大贵举着一个花圈,来送给郭向前。哈是死人棺材前摆的哈种花圈。花圈上的纸花有白有蓝,还有闪着亮的银箔做的花,风一吹稀里哗啦地响。面对这个让人晦气的场面,郭向前应该怎么办?全镇各科室的干部,加上四十三村的村书记,老老少少,还有县委书记解麦收,全都看着郭向前!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