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天火传说 > 下乡手记02(第4页)

下乡手记02(第4页)

我上一次使用锄头还是当知青时候的事,那时我是村里的壮劳力。所以锄头在我手里勾起了许多的回忆。慢慢地我就进入了角色,像一个真正的农人一样得心应手地挥舞着锄头,引得一旁的梅丽小姐惊诧不已。陶书记你像那么回事呢,你不像个城里人呢。我说我上半辈子是个乡下人呢,从土里刨食呢。同时我诧异梅丽小姐,她怎么以拿绣花针的姿态来抓锄头呢,那弱不禁风的样子,每次举锄都勉为其难。不过由于运动,她那张本来就很清秀的脸红扑扑的,很好看,真正的秀色可餐。我认真地起沟,将泥坯捣碎,平铺在田垄里,时不时地,餐一下小梅的秀色。小梅问起,我写过些什么作品,我矜持地、谦虚地作了一点介绍,她就作出无限向往的样子。她说,在学校时,她也喜欢写写。我说,你要有兴趣搞搞业余创作,我倒可以辅导辅导,把习作拿到文联办的刊物上去发表。小梅说好,一定请陶书记多提意见。我有点兴奋,还以为真的遇到业余作者了呢。两天后她将几篇稿子拿给我看时,我很失望,那不过是她读中学时写的几篇作文,干巴巴的没一点意思。

将近中午,我们拍拍手上了田塍。回头望去,栽下的油菜东倒西歪,扔下的橘子皮星罗棋布,醒目得很。四周的老百姓对我们指指点点,不知议论了些什么。为慰劳辛苦了的乡干部,乡政府食堂里摆了四桌酒菜。喝白酒还是喝啤酒,各取所需,用杯子还是朝天吹,各从所好。

抽了四条烟,喝了四十来瓶矿泉水,吃了半筐橘子、四桌酒席,栽了半亩油菜——这就是包括我在内的四十来个乡干部在这个上午做的事。

手机

刚下乡的时候,乡里只有余老板和苗乡长配置了手机。随着我挂职时间的推移,手机就渐渐地多了起来。李书记有了,张书记有了,连杨会计也有了,开会的时候常见他们拿出来把玩,爱不释手的样子。仔细一算,总共有八台。除了老板和乡长是乡政府报销外,其他人的手机费用都是自已想办法解决的。而所谓自已想办法,无非是找自已分管的站所去销账。所以,乡里的七站八所经济效益的好坏往往能从分管领导有无手机上反映出来。杨会计是个例外,他的手机费是经老板特批,在合作基金会报销的。

有天我与李书记去松树坳村,见他举着手机在村委会门前踱来踱去,嘴里念念有词,待他忙完,就借他的机子给老婆打个电话。我在键盘上摁了半天,没有任何反应。李书记这才笑着告诉我,这儿是无线通讯的盲区,手机根本打不通。

这才晓得,他不是玩手机,而是在玩派头。

农民负担

农民的负担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税

农业税、特产税、屠宰税等。

2)乡统筹

教育附加费、民兵训练费、优抚费、计划生育费、行政包干费等。

3)村提留

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报刊费、招待费、村干部工资等)、有偿服务费(农机管理、畜牧防治、水费)等等。

国务院规定,农民负担的乡统筹、村提留两项费用不能超过当年纯收入的5%。实际上很难作到。当然纸面上比较容易,譬如将年收入额提高就是。许多乡镇都是这样做的,包括岩板坡。年收入是个不好统计无法确凿的数字,说多就多,说少就少。经济在发展嘛,社会在前进嘛,年收入的逐年提高,在情理之中嘛。

事实上,除了上述三项外,还有一些临时的上缴。比如冬修费,是县里派下来的,人平45元,到了乡里就加码,变成50元。不愿出钱的可折合成十个工日,到大堤上去劳动十天。劳动力如此的廉价,谁愿意?当然还是交钱啦。

订报刊也是一大负担。每年都有数字可观的订阅任务从上面压下来。各个部门都有,都说自已的报刊最重要,是正宗的谁谁谁的喉舌,完不成指标就要如何如何。来头都大得很。岩板坡全乡去年用于订阅报刊的经费是68235元,人均3元多。乡政府办公室后面有间阴暗的库房,大捆大捆的报刊堆在那里无人问津。收废品的人倒很牵挂,隔段时间就上门服务一次。

收提留(一)

约定俗成,乡村干部把催缴各类上交款统称为收提留。

都说,农村工作两大难:计划生育和收提留。而在岩板坡,收提留已上升为头等难事。收提留与包村干部的责任制相联系,自然也与年终评先和奖金相联系,所以乡干部无不上心。从早稻入库之后,乡政府就挂出了上缴进度表,某某村提留已收多少,还欠多少,在全乡列多少名,等等,一目了然。进度表前,有人欢喜有人愁。不过喜的人少,愁的人多。

李书记邀我去丝茅冲收提留。昨日李书记从丝茅冲一个“钉子户”(乡村干部对那些拖欠上交款而又态度强硬的农户的称呼)家提了一塑料桶抵上交的油回来,打开盖一看,才发现是一桶尿。遭了捉弄,丢了面子,李书记的脸色就很难看。除了我,他还邀了周书记和派出所的黄所长以及民警小耿,有点人多势众兴师问罪的意思。小耿屁股上还挂了一副手铐,亮锃锃地逼人的眼睛。李书记忿忿地说,今天要是他不认罪,不把欠款交了,就要小耿将他铐到派出所的黑屋里去,让他尝尝无产阶级专政的滋味!

听到这话,周书记向我看了一眼。她有点担心,说:“还是要避免激化矛盾。”我立即应声附和。李书记有些不快,瞥我一眼说:“陶书记你是城里人,又是个文人,你不晓得那些刁民的德性。三句好话不如一马棒棒!”

我不好说什么了。下乡以来,我一直坚持不干预的原则,少说多看,只帮忙,不添乱,对别人的事尽量不置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只是个客人。我说多了不好。

幸好一到丝茅冲,秦支书提着一桶油迎上前来,迭声说:“李书记我代表秦老三和全村农户向你道歉了!昨天是拿错桶了,决不是有意欺骗政府,你看,这尿和茶油不是一个颜色么?秦老三是眼睛不好,他那样走路都怕踩死蚂蚁的人,借他一个胆子,也不敢骗你李书记呀。你看,一早他就把油送来了,欠下的余款也交清了。他还是从合作基金会借的钱,三分的息呢!”

“想糊弄我吧?”李书记板着脸说,“秦支书,你莫两面装好人!秦老三没胆子,秦老三的儿也没胆子么?老乡长女儿的奶子都敢摸的人!”

“那是老皇历了,确实不是有意的,那桶尿原本是要提到菜园里浇菜的,不想提错了,都没在意,才出了这么大的纰漏。我以我的党籍作保证!李书记你要觉得他必须当面谢罪的话,我叫他来跟你鞠几个躬,陪几杯酒。”秦支书笑容可掬。

李书记想想,脸色慢慢好了,挥挥手说:“算了算了。既然你给了我面子,我也要给你面子嘛。也怪我们工作不过细。其实呢,我们都是为了收提留这个共同的革命目标,才走到一起来了——包括今天来的周书记和陶书记,还有黄所长和小耿。只要任务能按时完成,一切都好说。”

周书记与我对视一眼。大家都轻松起来,有说有笑的。我想,尿油之错太离奇,只怕是村民心有积怨有意为之。不过眼下的结果,是大家都乐于接受的。

在村委会烤了一会火,聊了一会天,村长安排好中午的酒席之后,就叫上所有村干部去农户家收提留了。李书记说:“今天我们力量很强,正好攻坚。秦支书,你点几个钉子户,非把它们拔掉不可!”

秦支书沉呤片刻:“那,先去二癞子家看看吧。”

一行人便浩浩****去二癞子家。村会计边走边介绍说,二癞子还欠上交款386元,他常年在城里打工,手头并不拮据,但他就是不交,见了村干部理都不理。这两天他母亲病了,他回了家,要在平时,人毛都见不到。

二癞子正在阶基上做事,我注意到他非但不癞,而且是个标致的后生。见到一下来这么多干部,他有些手足无措。李书记厉声道:“二癞子,晓得到你屋里来干什么吗?”

二癞子擦着手说:“哪里不晓得,除了收提留,你们这些大干部走错路也不会到我屋里来呀!”

李书记点点头,拍拍黄所长的肩:“你的牌码大呀,你看,把公安机关都惊动了!”

二癞子舔舔嘴唇,不作声。

秦支书说:“二癞子,这是我们第十三次找你了,你打算拖到哪天去?”

李书记在一旁点着头:“嗯,这还差不多。还是怕来硬的咧。早这么爽快,多好?哎二癞子,也不给大家倒点水喝?”

二癞子说:“我屋里水不干净,国家干部喝不得呢。”

李书记讨了个没趣,挥挥手说:“那就不喝不干不净的水了!走,找下一个钉子户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