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充裕的中央商贸企业自然成了托盘企业,当然也有足够的动力去开展托盘业务。因为这一连串的业务关系都可以嵌入已有的业务链中,不但放大了贸易规模,快速做大,同时还能用银行的资金赚取利息差。
得益于此,“不生产一吨钢、只做钢铁服务商”的中钢集团和号称“国内最大钢铁供应链集成服务商”的中国铁物都很快挺进了世界500强,风风光光地过了几年好日子。
托盘业务模式显然也没逃出银行正主们的法眼,而且服务来得更加直接和热情。这体现在了对中小钢贸商放贷的疯狂中。2012年最热火的时候,全球最大的钢铁贸易市场——上海大柏树市场,买卖钢材的资金一半都来自银行。而一部分“聪明人”很快就突破了贷款只做钢材生意的限制,钢贸企业变成了融资平台,借来的钱,去买房买楼买矿,放高利贷。
经济高速增长时,托盘贸易的风险很容易被消化掉,但当市场上有了风吹草动,那些靠交了订货保证金就撬动央企和银行全额货款的合作者,选择弃单跑路也是常事。随着“四万亿”刺激的余温逐渐过去,下游需求疲软,钢铁行业库存激增。2012年,钢贸市场可不仅仅是风吹草动,那是行业性的震动。2012年3月到9月,螺纹钢的价格从5300元/吨猛跌至3300元/吨,底层的支柱被撤掉了,建立在上面的庞大建筑开始摇晃。
银行渐渐意识到了大事不妙,抽贷、断贷、限贷很快开始。而曾经作为抵押物的钢材仓库有的多方抵押,有的早已成了空仓。据称,2011年6月末,上海用于质押的螺纹钢是实际库存的2。79倍,“手里有钢”曾让银行们觉得踏实,此时成了笑话,银行收贷的力度越来越大。钢贸企业就像被套上了绞索,一边是钢材持续低价造成的亏损,一边是不断增加的贷款利息和银行的催收贷款。市场低迷中,四两拨千斤变成了千斤压四两。钢贸全行业都受到波及,安分守己者亦不能幸免。这个行业开始了一波集体跑路、诉讼、破产……据不完全统计,这期间,钢贸行业因债务问题有超过10人自杀、300多人入狱、700多人被通缉。
深度嵌入的中钢和中国铁物自然不能幸免,垫资被套,银行百亿贷款逾期的消息不断传出。中国铁物甚至受到了国务院国资委给出的明确“定性”:2009年至2013年,中国铁物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违规开展了大量钢材、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融资性贸易,企业管理粗放,内部控制系统性缺失,风险应对处置不力,造成巨额损失。
几年之后,中钢和中国铁物先后进行债务重组,一样的宿命。一朝被蛇咬的银行,“防火防盗防钢贸”了好多年。
托盘贸易的本质不过就是利用银行的资金为业务链的上、下游提供了融资,人们俗称这种模式下的央企为“二银行”,几年之后这种模式还会披上供应链金融的外衣,大行其道。
此前,携钱而来的中央商贸企业在房地产市场四处出击。此时,托盘贸易也不乏它们的身影,中央商贸企业被国资委一纸公文叫停,后逐步规范到对主业的坚守上。不断试探,不断规范,中央商贸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路上,依旧波折,也持续进步。
交通运输大格局
2013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拉开铁路改革的序幕。按照方案,原铁道部撤销,并入交通运输部,同时中国铁路总公司挂牌成立,进入市场竞争。自此,交通运输领域的最后一块堡垒被攻破,大部制格局形成。
大交通部囊括了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未来对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等各种运输方式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和“无缝”连接。
作为流通渠道的硬件基础,“水、陆、空”联乘联运的大交通体系好处显而易见。这不但为日后的多式联运,打通了港口、航运、铁路之间的信息壁垒,也为统一的交互平台打下了重要基础;有利于统筹技术标准与规范,来实现基础设施和软件上的协同,更有利于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的布局和建设,真正实现大交通格局。
这一年,“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建设网取得重大进展,京沪、京港、京哈和杭福深“四纵”干线基本成型,三年之后“八纵八横”的铁路蓝图将启动,届时将实现相邻大中城市间1~4小时交通圈、城市群内0。5~2小时交通圈。
在客运交通中,高铁动车的比重由2008年的8。7%增长到2016年的52。3%,单日最高发送人数达760。7万人次。2018年,中国中车发布时速超过250公里的货运动车,相较于航空运输费用高,汽车运输效率慢,货运动车组以安全、经济、高效的优质服务,对国内快递和货运的发展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在行政力量主导的基础设施朝向大格局和高阶化发展的同时,企业层面的整合也是大手笔。自2013年开始,中央企业的物流运输资产逐步实现着“大团结”。
中国企业海外发展中,恶性竞争、相互压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得不到妥善解决,建筑行业、轨道交通尤其显著。推动南北车合并,增加中国高铁的海外竞争力的说法屡屡被提及。
2014年10月16日,南车、北车两家公司股票突然涨停,两个半月后,南北车合并落地,中国中车成立。而后,在国资委统一的安排部署下,运输服务企业也完成大整合。中国外运长航以无偿划转方式整体并入招商局,成为其全资子企业。双方的海运、空运、陆运、仓储及客户等资源的集结,有利于提供一站式运输服务。同一时间,中国远洋与中国海运实施重组,成立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综合运力居世界第一位。
大企业层面的协同在加快推进,但拥有更广阔市场空间的中小企业的整合更为迫切,尤其是门槛较低,却占据着我国物流运输费高达75%左右的公路货运业。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公路货运市场上有745万户经营业户,其中个体运输户占90%以上,而五辆车以上的企业数量仅占2。2%,公路货运行业小、散、乱、弱的状况跃然纸上。
2013年,运满满在江苏成立。第二年,货车帮在贵阳成立。它们都致力于建设公路物流互联网信息平台,为车找货(配货)、货找车(托运),以大数据和AI技术为货主、车主和物流公司这三方客户提供匹配和增值服务。随后,卡行天下、福佑卡车、蓝犀牛、罗技物流、云鸟配送等一批车货匹配平台纷纷上线,以平台化的思维和科技手段,整合着公路货运市场上的需求和运力。
2013年,交通运输行业开始“大团结”,从顶层设计、硬件基础、物流资产到组织方式所呈现的变化都预示着交通运输行业大整合和大协同的时代正式开启。然而,改变公路运输中长期“小散乱差”的格局并非易事,其症结不仅是运输主体的庞杂,还有运输基础设施在区域之间的割据。“公路、铁路、水路、空路”的联运设想落地,涉及更加复杂的标准设计和部门利益。“大团结”的局面并非朝夕能成。未来,将以科技赋能运输,朝向高效率和智慧物流的方向努力;将以市场机制强化联运,靠平台和标准整合运力,实现不同运输基础体系上的人、货、车协同。值得期待!
三网融合出了OTV(1)
渠道的整合和博弈不仅发生在“铁公基”这些物理基础设施中,也发生在贸易商、经销商、零售商和物流商的变革和升级中,甚至悄悄发生在那些我们看不见的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中。
三网融合就是通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逐步整合为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来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带宽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原工信部部长李毅中曾经用八个字精辟地概括三网融合的发展未来:“一线入户,三屏合一。”即一条光缆入户,手机屏、计算机屏和电视机屏合一。对老百姓而言,三网融合的最佳状态就是手机可看电视,电视机可以上网,遥控板可打电话,家电可用手机远程控制。
广电系统掌握着大众传播中内容的生产资源和点对面的视频传播渠道。电信系统拥有强大的、几乎能连接到每个人的网络渠道优势。按照设想,广电企业可经营电信业务,基于有线电网络提供互联网接入业务;电信企业也可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互联网视听节目信号传输等。如此,三网融合意味着广电系统和电信系统各自做出一部分资源让渡,在更高的层面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
但落地何其艰难,相比于物理渠道和要素流通的整合,三网融合的过程中夹杂着对优质内容、传播权和用户流量入口的争夺,饱含着市场力量和行政力量的博弈,是对手机屏、计算机屏和电视机屏的主导权的竞争。更何况,这涉及三大电信运营商、32个省级有线电视运营商和无数家互联网公司,未来它们将在一口锅里抢饭吃,自然少不了争夺。广电、电信两大部门在业务、内容和服务方面的较量从未停止,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和下一代网络(NGN)的建设也曾被各自作为独占鳌头的法宝。门户之见、业务双向准入壁垒、缺乏良性盈利模式等,每一个都是“致命”因素。
反观三网中互联网体系的参与者,任凭两家体制内的“近亲”打得不亦乐乎,自己游离于电信、广电的纠葛之外独善其身。一边享受着电信网络系统建设的不断升级,一边打造优质内容,以各种方式绑定广电认定的互联网电视牌照。在互联网电视的这一“新希望”上,抢先占领了消费者的心智。
2013年,可以称之为互联网电视元年。5月7日,乐视发布了两款价格超低的超级电视,引发股价暴涨,互联网电视市场被引爆。随后爱奇艺、小米等互联网企业纷纷跟进,盒子产品也开始涌现。海信、TCL等传统电视厂商与具有优质内容的视频网站携手进场,推出各自的互联网电视产品。一时间,高端电视纷纷以平价飞入寻常百姓家。
互联网电视,是互联网对传统电视的颠覆,也是OTT(2)概念的第一次火爆。作为一种新的模式,互联网电视突破了传统电视和自成体系的围墙,借助于广阔的互联网,将来自电视台、影视公司的大量优质视频内容和电视硬件实现了融合。这也让两个产业都获得了更大的生机。此前,我国彩电市场的白热化价格战,让各大电视巨头一度深陷困境,努力寻求着新的业务增长点。互联网电视将彩电产业的竞争提升到智能化这个维度,以争夺新的战场。对于内容的拥有者和制作平台而言,“双牌照”的监管政策已经理顺,未来将直接在电视硬件终端展开争夺眼球的竞争,内容为王的时代正在到来。
互联网企业纷纷以互联网思维跨界电视行业,这意味着互联业态的竞争将逐渐从电脑、手机的两屏竞争变为三屏竞争。未来,随着PC时代远去,移动手机端和家庭智能电视端将成为更加聚焦的战场。
互联网电视也算是三网融合中的一朵奇葩,来时的路并没有设定,此后的路也时刻面临着阿喀琉斯之踵,“相关政策”不知道何时会出现。由电信、广电和互联网企业分别主导的三网融合形态,IPTV(交互电视)、CATV(有线电视)和OTV(互联网电视)未来谁主沉浮,难以预料。但三网融合的大势不可逆转,剩下的就是博弈、较量了。
(1) OTV,Over-The-TopTV的简称,指互联网电视。
(2) OTT,OverTheTop的缩写,是指第三方在公共网络之上提供服务,但电信运营商却无法就此收费。手机QQ聊天可以看作是一种OTT短信和语音业务,但电信运营商只能获得通道费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