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件事情后来被质疑是新浪微博的事件营销,但在这场关于荣誉和尊严的战争中,是两代人的交锋,是两种不同的粉丝和偶像关系的展露。
当下的娱乐圈,流量明星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他们有些没有明显的才华,也不乏一些五音不全、乐理不通充斥乐坛,没有演技、全靠抠图的明星活跃在荧屏的极端情况;但靠着粉丝应援的数据还是可以“坚强”地活着。
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些偶像就像被打造出来的一个产品,同样符合C2B的逻辑。这些流量明星按照粉丝的心愿,在娱乐和商业的流水线上被程序化地雕刻出来。粉丝为其打榜,参与其创造,为其作品或者代言买单,又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循环。这个过程中,流量小生、小花们可能会被新人代替,会被市场抛弃,也可能会坚韧地成长起来。只是成长的环境,不再纯粹。从这个意义上看,如果成了,将会更加强大。
此役过后,人们终于开始发现粉丝和偶像的关系早已从单向输出转向互动创造,从崇拜作品,到为偶像的作品、代言、带货等全面买单。
网红成为一种职业
回首过去这些年,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数以亿计网民的关注和传播,网红应运而生。
他们有些成名于艺术才华,比如**不羁的“80后”文化偶像韩寒;有些成名于搞怪作秀,比如“S”形的芙蓉姐姐;有些成名或许只是个意外,比如手捧奶茶走红的章泽天,开启了颜值即正义的时代。他们从互联网的文字时代到图片时代,很快火了起来,但大多是偶然的、短暂的,数量也极其有限。
如今,在音视频时代,网民们所受到的感官冲击更加直接,网红们普遍更加主动和努力,运作的方式更加专业化,变现之路更加成熟和商业。一批路人走上了网红之路。B站上一批UP主火了,抖音上一批玩家火了,中国蓬勃发展的直播中,李佳琦火了。
2019年,李佳琦在抖音有超过3500万的粉丝,创下过1秒钟228万元的销售纪录,“双11”当天的24个小时,保守估计靠着直播带动了10亿元的销售额,目测这一年赚到了两个“小目标”。
李佳琦的背后是一个300人的团队,大家都围绕着他,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他在成名之前做过6年的美妆,3年的主播职业,按一万小时定律来看,这近十年的刻意练习,才让他成为顶级专业网红。这种硬实力,显然不是学几句“OMG”,就能企及的。
而同样有才华的,还有被央视点赞的古风文化网红李子柒。她荣登“2019年度文化传播人物”,被外媒誉为能顶半个,一个FOX,两个CBS。李子柒手上的老茧和清爽的面容一同让人们震撼。虽然一度辩解,但背后的团队运作也是不争的事实。
李佳琦、李子柒们,自身硬核,运作专业。相比于之前的网红,新一代网红们成了一种职业工种,和商业的无缝对接中,一个网红创造的利润,堪比一家上市公司。在全民娱乐的时代,网红已成为一个价值万亿元的经济体,是很多年轻人寄托梦想的地方。
光环和暴利之下,越来越多的UGC转向PGC,从无意识的生产转向更加专业的创作。各大平台也开始了专业资源的争夺。2016年,百度视频宣布独立运作,融资10亿元,全力发展PGC。不但发挥聚合作用上线了PGC自媒体排行榜,还以技术手段和千人千面的搜索体验为“**”,推出了PGC自媒体开放平台。腾讯也启动了“惊蛰计划”,签约了100个PGC优质项目。已经投入阿里怀抱的优酷更是以此起家,打造“精品PGC”内容,已然成为各大视频网站争相追捧的热点。
每个月都有数以万计的人,投身短视频、直播行业,人人争当网红。更有数以亿计的人,在手机前等待网红的出现。
商业模式的精神遗产
理论上,服务业企业创新大概可以分为两类: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前者强调对技术的投入,以提高服务效率,拓展服务方式,并最终体现在对非技术创新的支撑上。非技术创新包含:服务概念的创新、组织的创新和流程的创新等,这些都逐渐幻化成近年来让人爱恨交织的商业模式创新。
实践中,互联网思维席卷一切的那几年,商业模式创新一度被神化,甚至被视为中国互联网产业弯道超车的有效路径。嗅觉灵敏的资本无疑给加了一把火,让“猪”也在风口上了天。互联网和资本的狂热中,PPT制作和讲故事的能力成了一种重要的融资变量,“商业模式”高频度地占据了各类投融资交流场合,平台、生态、赋能、共享、O2O等概念四起。
过去这些年,在电商、视频、共享单车、本地生活等每一个风口中,商业模式创新的逻辑基本相同,那就是依靠庞大的用户群体根基,以免费战略打开流量入口,而后在增值服务和不断扩大的应用场景中收割利润。
“商业模式决定成败”的理念大行其道时,免费战略开启了很多新业态的发展,并成为击败对手的强大武器。
淘宝堪称鼻祖,在那场与eBay的较量中,后者表现出了很大的不适应性。在视频行业,以免费的影视资源引流量,以重金独家垄断影视资源,以可期的流量来寻求重金支持,在这样一个似乎完美又迅速放大的泡泡中,一个又一个没有靠山、没有金主,也没有胆识投入的视频网站倒下了,被吸收了、合并了,未来留下了背靠着BAT的“爱优腾”格局。而后,不管是团购崛起之时,还是共享经济的混战中,免费都成为快速获取用户、占领市场的不二法门。
免费战略需要大资本的捆绑和支撑。身在其中的人们都知道,烧钱烧不出门槛,用户忠诚难以真正建立,但“大家都在烧钱,我们有什么理由停下来”。一段时间内,很多互联网新兴业态企业快速崛起、迅速突围,又突然陨落,一切都是那么猝不及防。在资本的支持下,它们跑马圈地,上演着补贴大战。随后又在资本的裹挟下,不断“合并同类项”,寡头争霸频频上演。当行业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洗牌,从千百家混战,到剩者为王,巨头掌控市场时,又面临着“杀熟”的批判,以及管理能力跟不上商业模式创新的速生型企业难题。
过去这些年,在很多新兴业态的崛起中,烧钱,似乎成为一种信仰。有人精辟地总结了中国创投行业烧钱的血泪史:始于百团厮杀,成于出行混战,衰于直播大战,终于单车对垒。
免费的资源和信息曾经带给我们的生活极大的便利,早些年,视频资讯随心看,免费游戏随便玩,免费的东西充满了致命的吸引力,“互联网上的即是免费的”甚至是一个固有的观念。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发珍视时间,开始变得理性,发现海量的资讯、视频轰炸越来越多,精品内容却越来越少。于是阅读付费、视频付费、知识付费应运而生,相比免费战略中从流量争夺到流量变现的复杂逻辑,付费变得更加简单、直接。
互联网从业者们发现,流量黏性比流量本身更加重要,“流量经济”正在转变为“黏性经济”。在黏性经济里,产品从一开始就不只是为吸引眼球或者引流,而是为用户带来切实的价值,与用户建立情感的共鸣。这需要舍弃旁支,舍弃复杂的链条,专注地做出极致的产品。目前,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提供精品、收费内容,免费战略的魔咒也正在逐渐被打破。
大浪淘沙中,很多被创投们赋予期望的企业速生,也速亡,尤其是以乐视为代表的一众明星企业遭遇危机,跌下神坛。后来者开始清醒、理性。商业模式的基础终不是单方面的一厢情愿,而是从最开始就要有的敬畏和双赢。然而,平台、赋能、共享这些火热的商业理念并没有错,它们成为此轮创新中的一种精神遗产,待未来传承。
移动梦网的历史价值
2019年12月21日,中国移动宣布正式下架梦网热点资讯服务,这个2G时代就对移动互联网有着成功探索的产品,正式退出历史。消息令人玩味。
移动梦网是2001年前后,中国移动构筑的手机上网平台,囊括了短信、彩信、手机上网、手机游戏等各种电信增值服务。对电信运营商而言,用户的入网协议是一次签约,长期有效,用户定期付费,运营商因此获得了大量稳定的存量客户,这是显著的入口优势。深度开发用户需求,提供增值服务成为自然的选择。运营商们开始集成第三方的产品,获得额外的收益。对第三方而言,依托运营商的入口优势向用户销售产品,与运营商分成,也极具**。移动梦网成功兼顾了不同利益方的目标。虽然在此后轰轰烈烈的互联网浪潮中并没有持续出彩,但却意义重大。
于当时,世纪之交互联网泡沫破裂的恐慌中,互联网企业找到了获得增长的新方式。
网易最先收益,扭亏为盈。此前,网易在纳斯达克市场上已经四个月零成交,一度被停牌。凭借于此,迅速复牌成功。
对腾讯而言,移动梦网也是救命恩人般的存在。此时QQ刚刚兴起不久,虽有流量,但未找到可观的变现方式。在当时靠着流量还难以获得风投的关注,更别说银行的贷款。缺乏收费渠道,腾讯难以壮大。移动梦网改变了腾讯的生存状态。而且,很快腾讯靠着QQ数以亿计的用户增长,击败了搜狐、新浪。腾讯通过与运营商二八分账(运营商20%,腾讯80%)协议,迅速长大,赚到了第一桶真金白银。在这种模式下,腾讯拥有了64%的毛利率和39%的净利率水平。电信增值服务很快成为腾讯当时的第一大业务,也是腾讯的现金牛。
于此后,这是长久以来互联网企业找到的,为数不多的,一种可以直接向终端用户收费的方式。这些年互联网企业以免费战略获得流量,但却在变现方式和盈利中苦苦挣扎,移动梦网的模式无疑是具有前瞻性的。大胆推测,如果直接向用户收费的模式得以延续,互联网企业们专注于产品本身的精耕细作,或许会减弱“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长逻辑下的浮躁和不确定性,或许会减少那些为了引流量而造成的海量资本的浪费,互联网业态会以另一种姿态成长起来,但其普及速度和繁华程度定不如今天这般肆意。历史从来不会给我们彩排的机会,好的坏的,都是如此。
很遗憾的是,移动梦网中的消费陷阱、糟糕的体验让用户对这项服务小心翼翼,甚至排斥。运营商们也因为客服热线的过度营销和免责思维,在电商、移动支付、社交产品所构建出的新入口中,逐渐失去了入口的价值。
技术中立or请你善良
2019年,微信的日活用户已经超过10亿,这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的重大里程碑。
2019年年初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一个人站在讲堂上说了四个小时,从现场的画面来看,几乎没有人提前离场。这位不善言辞的“微信之父”,没有任何演讲技巧,“啰里啰唆”地讲述了微信的每一个功能背后的理念和逻辑,以及做一个好产品的原则、底线和善良。这更像是对微信八年初心与原动力做了一个系统性的告白和自述。马化腾在朋友圈里评价张小龙的这次超长演讲:史无前例、十年不遇。
很快,对这次演讲中所涉及的“底线和善良”及其影射,业内吃了好一阵子瓜。
2019年,字节跳动市值突破750亿美元,张一鸣带着抖音和今日头条以颠覆者的姿态和强势的内容生态,悄然杀入第一阵营。对取代百度,构建新的B(ByteDa格局信心满满,甚至于人们开始猜测,字节跳动是否能够颠覆腾讯生态。
这一切都源于张一鸣开创了基于算法的信息分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