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国进入服务经济时代? > 2019 一个轮回下的天翻地覆(第1页)

2019 一个轮回下的天翻地覆(第1页)

2019 一个轮回下的天翻地覆

2019年,发生了很多可以载入历史的大新闻。

这一年,人们一边在北京长安街上老牌商场“赛特”关店中,追忆着传统零售的风光;一边惊叹着天猫“双11”总成交额又创下了2684亿元的新纪录。被互联网影响最深刻的零售业完成了一个回合的较量。

这一年,人们一边在人人公司宣告放弃社交、移动梦网下架、百度贴吧关闭时,追忆着内心奔腾的青春年华,一边不知不觉地刷起好几个小时的抖音,有了新的集体记忆。是基于社交的自发推荐,还是基于大数据给你所喜欢的,引发了一波关于“善良”的讨论。

这一年,人们一边对流量明星略带偏见,一边学着饭圈小朋友们,为周杰伦做数据,冲刺超话榜首,忽然发现如今的偶像成了C2B流行趋势下打造出来的产品。

这一年,人们一边惊叹李佳琦创下1秒钟228万元的销售纪录,一边质疑顶上半个传播效果的李子柒背后是个大的团队运作,殊不知新一代网红已经成为一个职业工种。

这一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3。5万公里,约占全球高铁网的七成,大半个中国进入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很少人记得,十二年前,那列从上海站始发的动车组刚刚标志着我国进入动车时代。

这一年,人们在天安门广场的阅兵中看到了如期所愿的盛世,在夜晚的烟花绚烂中迎来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礼成。无数人在睡梦中哼唱,“我和我的祖国一刻都不能分割”。

这些新闻就像电影结束时的彩蛋,是一段跋山涉水之后,时间给我们的礼物。人们惊呼着,也惊喜着。透过彩蛋回顾过往,发现当初那些我们熟悉的人和事,已经变换了模样,那些不经意间出现的,已经成长为不容忽视的新势力。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更是在这种迎来送往中不断更迭进化。

一个轮回的剩者为王

2019年初春,有几则消息,引发了一波“回忆杀”。

一是北京长安街上老牌商场“赛特”闭店。

二是万达百货更名为苏宁百货。

三是苏宁用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

人们一边感慨着曾万众瞩目的赛特沦落至此,也一边佩服苏宁不差钱地一路开疆拓土完成两万家门店的宏愿。

曾经“英雄般”存在的北京赛特购物中心,在商业业态更新和消费年轻化浪潮中,难逃岁月的洗礼,从辉煌到迟暮,接受闭店重改的安排。第一个进入中国、辉煌一时的外资大卖场家乐福,在22年之后仅剩60亿元的估值,令人大跌眼镜。外资巨头在互联网浪潮中的不适应性又何止家乐福一家,英国翠丰集团的TESCO(乐购)也悄悄和本土零售巨头华润万家进行了合并。

成立于2007年的万达百货,是商业地产进军百货的典型代表。鼎盛时期的万达百货全国门店总数达到110个,年开店15到20家,一度是中国最大的百货连锁企业。相比于赛特的“高端”特质,万达百货更加注重连锁的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和购物体验,是百货业态多元化升级的引领者。然而“史上大规模关店潮猝不及防”,万达百货首当其冲。2014年,万达百货出现亏损;2015年,关店超过40家;2016年,万达百货更是直接被王健林“踢”出半年业绩报告。

赛特和万达都是百货业态标志性的存在,代表了不同时代的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然而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实体门店终没有挺过零售演进的车轮。这场始于2012年的“关店潮”,在传统商超与电商融合式发展中,画上了句号。

马上迎来30岁生日的苏宁,还活跃在舞台中央,故事还在继续。苏宁贯穿了整个商业零售发展的进程,历经了2007年传统零售的辉煌,2012年电商的冲击和颠覆,2017年新零售的消费革命等每一个阶段。

在从未停歇的零售业“战争”中,苏宁战国企、战外企、战同行、战电商、战自己,“剩者为王”成了“胜者为王”。并不是每一家企业都能担当行业变革见证者的殊荣,在中国零售业激烈和残酷的竞争中,更是少有企业能走得长远,“剩”下来的苏宁算一个。对苏宁而言,没有所谓辉煌的顶峰,因为它一直在战斗和自我更迭,张近东的不断创新和远见卓识正是企业精神的本质内核,很珍贵。

规模扩张一直伴随着苏宁成长,据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苏宁在2018年年末的分公司数量达到11290家,排在第一位。这是什么概念呢?排在第二位的中国邮政,肩负着向全中国每一个角落提供邮政服务的重任,拥有分公司仅为3028家。苏宁的扩张速度和网络覆盖能力可见一斑。

如今,苏宁在零售O2O大平台上,一步步实践着当初呼应者寥寥的“智慧零售”。美好愿景的实现,需要组织、管理、文化的系统能力,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浪潮中的企业尤其如此,苏宁任重道远。

十二年,被互联网影响最深刻的零售业完成了一个回合的较量。从对抗厮杀到博弈角逐,再到融合式发展,线上和线下都已经趋于理性,实体门店在竞争中两极分化。

邮储银行的负担变得甜蜜

2019年12月1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A股市场十年来最大IPO。三年前,邮储银行已经完成香港联交所H股上市,至此“A+H”两地上市圆满收官。在银保监会官网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名单中,邮储银行也成功晋升为国有大行,与工、农、中、建、交同列。

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的是,今天的邮储银行服务个人客户达5。65亿户,拥有近4万个营业网点,已经超过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银行。2018年,邮储银行营业收入达到2612。45亿元,储蓄存款市场占有率10。96%,居行业第四位。

与其他五家国有大行侧重于大城市、大型企事业单位不同,邮储银行的优势是服务社区和“三农”。在邮储银行的4万个网点中,城市、县域和农村网点分别占比30%、22%和48%,县级以下网点数目占比达到了70%左右。邮储银行约有17万名员工,其中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占比60%以上。

这样的格局由早期母公司邮政集团承担普遍性服务的国家责任所致,并非银行自身刻意推动实现。农村和小城镇的定位让邮储银行在支撑发展农村经济中被赋予更多的“政治任务”。随着互联网公司带动的市场渠道下沉,村镇市场的价值将被深度挖掘,尤其是在个人零售业务中,而早已在此深耕多年的邮储银行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2019年6月底,邮储银行的零售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比例高达87。02%,这一比例在其他大行中也就是30%左右。

邮储银行晋升为国有上市大行,要回到2006年拉开的邮政改革大幕,明确认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作为全资子公司,独立运作,这份批复对邮储银行成为国有六大银行之一具有奠基意义。

2006年,正是工、农、中、建的集中上市之年。此时,邮政系统改革刚刚破冰,2012年股改、2015年引战、2016年H股上市,再到2019年登陆A股,比肩其他国有大行,邮储银行用了12年。这些年,邮储走过的改革历程与2006年之前的国有大行别无二致,却在这些年的追赶和竞争中多了扎根基层的担当。邮政不仅追上了规模和资本上市,还将因为“亲民”获得更大空间。

过去很长时间内,邮储银行的“三农”特质,布局繁多的网点,是发展中很大的包袱和负担。然而,随着村镇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下沉市场红利得到极大释放。十二年过后,“三农”早已是一片希望的田野。

这是改革的成果,更是服务业发展的见证。时也、命也、运也。

偶像成为一个产品

2019年7月16日,一位网友在豆瓣上真诚发问:周杰伦微博数据那么差,为什么演唱会门票还难买啊?

一下捅了马蜂窝。

新浪CEO王高飞直接点名周杰伦超话。不争排名也要争口气,已经步入中年的“80后”“90后”粉丝“被迫营业”,展开了一场无组织有纪律的打榜行动。对他们来说,做流量数据并不在行也没时间,但很显然为了周董拼了!大家纷纷自学超话,摸索打榜规则,甚至还用起了多年前大行其道的QQ空间回踩冲浪的方式,“夕阳红”打榜团恍惚间又回到曾经**燃烧的青春岁月。

7月21日晚23时,周杰伦超话影响力破1亿,力压“顶级流量”蔡徐坤,成为首位超话破1亿的艺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