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之前,阿里陆续用重金完成了在文学、音乐、游戏、影业、视频和体育业务上的布局。其中还包含了阿里巴巴历史上的一笔重大收购——45亿美元现金买下优酷。阿里还请来了高晓松和宋柯作为阿里文娱的掌勺人。2016年,阿里宣布正式成立“大文娱板块”,囊括了阿里集团旗下的阿里影业、合一集团、阿里音乐、阿里体育、UC、阿里游戏、阿里文学、数字娱乐事业部。
相比于阿里的眼花缭乱,百度很简洁,也更加百度化。从IP资源百度文学、IP粉丝聚集地——月活3亿的百度贴吧,到视频网站爱奇艺和百度视频,再到线下电影产业方面入股了华策影视和星美,百度的泛娱乐生态也已然成形。
除了BAT,拥有全国最大院线的民营电影制作公司的万达,一路“买买买”的动作在2016年也尤其扎眼,230亿元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成就了电影史上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最大一笔并购;65亿元全资收购美国电视制作公司DCP;80亿元收购欧洲最大连锁影院Odeon&UCI,万达全力进行着全球版图的扩张。加上此前并购的美国第二大院线ACM,以及澳洲第二大院线Hoyts公司,万达的全产业链影视帝国浮出水面。网友笑谈“人类已经无法阻止万达并购的脚步”。
另一家老牌影视行业龙头华谊兄弟也以并购手段,实现了“去电影单一化”,扩张为多元化的业务格局。除了以电影、电视剧、影院为主的传统影视业务,还有新开辟的实景娱乐和以游戏、新媒体、粉丝文化为核心的互联网业务。虽然效果不尽理想,但也算是顺应了泛娱乐化的趋势。
网络平台反哺卫视
互联网大厂入局,推动了网综和网剧等内容的快速发展,并在2016年实现了对传统电视台制作的反哺。此时,平台不仅承担着渠道的功能,还向上延伸至内容制作,在泛娱乐趋势下,探索出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综艺领域,传统公司、王牌制作人不断入局网络平台制作,网综质量大幅提高。2016年,腾讯视频的《明日之子》、爱奇艺的《中国有嘻哈》和优酷的《火星情报局》都成为爆款网综。两年之后,腾讯视频打造的《创造101》成为和2005年湖南卫视推出的《超级女声》一样的现象级节目,受到同等规模的关注。
我国网络综艺的发展中,有一个重要的类型在崛起,那就是偶像养成类。不同于明星跨界、生活真人秀、才艺表演等类型,偶像养成网综强调的是粉丝培养、偶像打造和商业变现的全流程模式。从《偶像练习生》走出来的蔡徐坤、从《创造101》走出来的杨超越都是素人变流量明星的典型,也都成为可变现的优质IP。也因此,网综的发展正式进入高资金投入、高标准制作、多维度回报的阶段。
再看看网剧,《鬼吹灯》《老九门》《九州天空城》《如果蜗牛有爱情》四部视频网站自制大剧,在2016年集体登上一线卫视的平台。网剧的播放量也第一次达到百亿量级,可以与一般电视剧的网播量一较高下。第二年,以《军师联盟》《白夜追凶》为代表的超级剧集横空出世,视频网站的广告收入和会员数量都因此获得大幅增长。
这些都给“爱优腾”三巨头注入了强心剂,自制剧和版权剧并重,成为行业未来竞争的重点。2018年,爱奇艺的自制剧达到40部,首次超越了版权剧数量。优酷、腾讯的自制剧数量也分别达到19部和26部,逐年稳步提升。
从普通网剧到超级网剧,背后是优质的IP故事、电影级制作标准的支撑。网剧在反哺电视之后,也成了角逐的重点。
也是在这一年,由贾跃亭妻子甘薇监制的《太子妃升职记》异军突起,没有明星参与、小成本制造、无法用传统类型来定义的新题材也开启了网剧的另一种类型。它们是分分钟将新人送上热门的造星工厂,更成了年轻影视从业者的追梦试验田。
2016年,网生内容的火爆正是要归功于BAT的泛娱乐布局。互联网的链接和渗透中,文学、动漫、影视、音乐、综艺等都将不再孤立发展,而是围绕一个IP,跨界连接和融通共生,它们彼此变现,彼此成就,彼此承担“放大镜”的功能。
仙侠剧《花千骨》可以说是从网络小说进入泛娱乐领域的成功标杆,同名电视剧稳居周播收视率第一名的宝座,这给独家制作发行的慈文传媒集团带来了超过4亿元的利润,还实现了图书出版、电影和游戏的联动。另一个开拓了网生反哺卫视先河的《老九门》,改编自大神作者南派三叔的小说,手握版权的爱奇艺获得了超3亿元的总招商,点击播放量突破100亿大关,同名游戏和漫画也同时联动而出。
强大的示范效应下,激起了业内对原创文学IP的改编热潮。当时投资人、制片导演等参与者一度盲目信奉,“只要这个剧是由大IP改编的,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这样的逻辑生态下,催生了网络小说版权价格的飙涨,热钱大肆涌入,天价版权屡屡出现,更有网络小说还未写完就被“抢购”的情况。
2013年,被称为华语世界最棒的小说《鬼吹灯》,可以说是改编市场中的经典大IP元,只卖了300万元。到了2016年,与之同等级的IP价格最低也要五六千万元。但即使这样,入场者仍趋之若鹜。
实际上,很多优质大IP是网络文学行业积淀了多年的硕果,但在金钱的**下,IP资源几乎到了被“掠夺性”开发的地步,精品难出,这在随后几年得到了验证。
IP出圈成网红
除了文学IP,这一年还有两个大IP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六百多年历史的故宫“出圈”了,成了文创产业的头号大IP。两年前,一组名为“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动态照片蹿红网络。高冷的皇帝一下子有趣起来,成了从故宫走出来的第一个IP,一批文创产品随即产生。2016年,“穿越故宫来看你”的H5在朋友圈中刷屏,彻底拉开了故宫IP跨界的序幕,卡地亚、kindle、QQ音乐、小米、百雀羚等一众大牌,争先恐后地向故宫抛出合作的橄榄枝。
自此,一个历史悠久但又活力迸发的新故宫带火了一批网红爆款,从背包、胶带,到口红、月饼,不一而足。2016年,故宫文创产品接近1万种,销售额达到了10亿元。这背后是中国文化的力量。
2016年6月16日,上海迪士尼乐园正式开业,这是全世界第6家迪士尼乐园。迪士尼创造了很多经典人物,从动漫、影视、周边产品再到实景展示的乐园,广受欢迎。很大程度上,迪士尼就是一个IP创意和文化产品衍生公司,也因此成为很多泛娱乐公司对标的典范。2016年,迪士尼乐园在上海的落地,契合了此时中国的IP热潮。
2016年,时长5分钟之内的短视频也成为互联网发展中的风口。
这一年,字节跳动的抖音和火山短视频相继上线,西瓜视频的前身也从今日头条中独立出来。三个App同属一个公司,但各有侧重。抖音富含音乐和创意,火山侧重扶持UGC们记录生活,西瓜以短视频PGC为主,它们通过内部资源共享、相互导流,来建筑竞争壁垒。借助这样的神操作,张一鸣正将中国社会的表达方式从图文带向短视频,推动着优质内容的衡量标尺从10万+,到100万仅是门槛。
此时,记录和分享生活的短视频平台“快手”,以女性受众为主的潮流短视频社区“美拍”,均已经上线两年。秒拍作为新浪微博官方短视频,早已成为新浪微博移动端的内置应用。专注于年轻人生活的梨视频在2016年成立,35岁以下的用户占比超过80%,依托于其成熟的拍客网络生态,很快在行业红海中脱颖而出。
未来在短视频行业争奇斗艳的玩家,2016年均已经完成入场。一年之后,快手的月活用户数量超过2亿,抖音也进入1亿的时代。日后,两家在腾讯和字节跳动的加持下,展开了更为直接和激烈的竞争。
短视频的风靡,培养出诸多网红。相比于之前,网红的猎奇和博出位,这个时代的网红更加专业,具备更强的衍生性,更加适合成为IP。
“集美貌和才华为一身”的papi酱,用夸张逗趣的表情动作,用变声器处理过的声音以及极快的语速,将娱乐圈以及普通人生活中会出现的种种现象进行喜剧式的还原,4个月粉丝突破1000万,很快拿下了“短视频第一网红”的称号。
她们成为各大内容平台争夺的优秀资源,嗅觉灵敏的资本开始“抢网红”。
2016年3月,papi酱拿到了罗辑思维和真格基金等机构1200万元的投资。据说此时papi酱的估值达到1个亿以上。1个月后,他们为papi酱举办了一场号称“中国新媒体第一次”的广告拍卖会,拍卖的是papi酱的广告“处女秀”。这场拍卖会据说席位仅限100个,门票的价格高达8000元。最终,天猫卖家丽人丽妆以2200万元的价格拍下。这个价格足以让整个短视频领域的网红们为之兴奋。4个月之后,papi酱进行了首次直播,花椒、优酷等8个平台同时在线,观看量达到2000万。
在papi酱们强烈的光环刺激下,有创作能力的PGC们纷纷加入各大短视频平台,参与创业者支持计划,试图出圈,成为IP。
相比于其他产业的大佬,文娱产业的文化名人、娱乐明星或者网红,往往优先于组织存在,很多时候这些个体本身就是其组织倾力打造的产品,此前的安排筹划或者此后的衍生附着都依托于这些个体的存在。此时短视频领域的网红和偶像养成综艺中的明星们天然携带着大流量,经过市场的检验然后脱颖而出,与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文学IP所携带的上乘内容和庞大的粉丝拥趸的特征相比较,别无二致。
2016年,IP俨然成为影视界最炙手可热的词汇,后来人们将这一年称为IP元年。
贴心的“拧干”服务
2016年前后,“倍速播放”流行起来,人们似乎都在忙着追赶这个快餐时代。
此时,1。25倍速、1。5倍速甚至2倍速播放,是所有主流视频网站的标配,并能够做到普通带宽下不卡顿、声画一致的水准。还有“跳过片头片尾”“只看TA”“进度条上提示关键情节”“5分钟看完一部剧”等差异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