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双创浪潮中的打法和梦想
2015年5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关村创业大街3W咖啡店,喝了一杯香草拿铁。这个时候的中关村创业大街,昼夜不息,全国上下的创业咖啡正香热无比。这场由中国领导层直接推动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2015年呈现出铺天盖地的繁荣。
从国家到地方,支持、推动“双创”的政策文件如雪飞舞。天使创投、创业引导基金等各种形式的融资迅速壮大。北京中关村、成都高新区等一大批创业孵化园区、众创空间如春笋般冒了出来。在移动互联发展的浪潮中,拥有新技术、怀揣新模式的新创企业迎来蓬勃发展的机会。
这一年,遍地都是创业者,对旧规则、旧商业体系的“破坏者”。一大批有着多次创业经历和没有任何创业经历的青年,嗅到了时代的机遇,他们拼命地创造机会、寻找资本,找合意的伙伴,乘着风口,开始了**燃烧的岁月。他们生逢其时,身上有着难以掩饰的创新精神和远大抱负,所创造出的一个个小平台,承载着的是他们改变世界的梦想。
在风口,很多“猪”都飞上了天,众多资本也开始了在风口寻“猪”,甚至不惜代价将“猪”催生养大。一番较量,非王即亡的命运令人唏嘘。随着风口过去,创投者和创业者都摔得惨烈,超出了过往任何一个时代。
然而,无论这场“全民运动”中有多少滥竽充数,但终究会有一些“金种子”沉淀下来,在后来的日子里长成参天大树。
双创的风口来临
2015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访深圳第一家创客空间——柴火创客空间,饶有兴趣地在这个创客空间待了半个多小时,并表示,要再为柴火空间添把柴。此后几年,每到一地考察,他几乎都要与当地年轻的“创客”会面。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写入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的解读声,声声入耳。这一年的“两会”还没结束,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各类支持政策、补贴、创业小镇、孵化平台等,如春笋般冒了出来。
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各地争相出彩。有媒体统计,截至2015年10月,国务院和各地政府针对“双创”发布的政策措施已超过2000条。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各类法律、制度、资金、服务、信息等障碍。
大量来自政府的补贴,砸进了“双创”领域,有些地方政府甚至直接“下场”推动双创。也不乏《创业投资风险救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这样的文件表示,准备以财政手段,补偿天使投资出现的损失。
这一年的10月,一个以“创业创新——汇聚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的活动周同时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成都等多个城市举行。“活动周”主会场设在北京中关村,其他各地分别设立分会场,囊括了产品展示、创业培训、项目对接、创投大赛、论坛峰会等各项活动。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画面感跃然纸上。
世界银行在每一年的10月,都会对全球180多个经济体的营商环境进行排名。多年来,中国的位次和经济地位相差很大。2013年,中国排名91位,这很让执政者挠头。这一年,新一届政府成立,打出了简政放权的“当头炮”,并做出了承诺:任期内至少要取消、下放现有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的13。
2015年,简政放权改革正如火如荼,而“双创”浪潮无疑加快了行政审批改革的步伐。从中央到地方,“一门式、一网式”服务新方式频出,“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首问负责制”等做法也让很多地方政府大放光彩。这一年,中国的营商环境排名提升到第84位。到了2018年,中国的排名跃升至31位。
五年时间,大幅提升60个名次。让创业者感受明显的是,开办一家企业的平均时间缩减到1个月,有些地方甚至几天就能办妥。
于是,大量新创企业诞生了。
数据显示,这一年,在中国大地上,新登记企业443。9万户,比去年增长21。6%,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2万户,每分钟诞生8家企业。
除了政策层面的强力推动,技术和资本也做好了准备。
2015年,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移动互联的崛起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自由。这一年的“两会”上,和“双创”一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里面的还有“互联网+”。马化腾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很快,“互联网+”成了国家行动计划,也成了各行各业创新创业的标配,以“互联网+”为整合手段的大量创意涌现出来。
这一年,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突破30万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国内消费大市场正在形成,于初创者,遍地是黄金热土。
相比于前几代创业者,此时的中国已经具备完备的生产制造体系,拥有数量庞大且成本并不算太高的劳动力,将一个创意落地更加容易。更何况,只要创意和模式能够跑通,未来成长可期,大量的资本已经准备好了弹药上膛。
过去这些年,我国宏观环境稳定、经济快速增长,是各类风险资本理想的投资目的地。同时,很多传统企业,迫切需要向新产业转型,以谋求可持续成长及产业层面的资金富足。另外,股改全流通已经完成10年,创业板稳定畅通运行也有5年之久,这些通畅的退出渠道给了国内外投资机构更加坚定的信心。
2015年年初,新三板从深交所独立出来,面向全国的中小企业开放。一年之前,还在北京举行了首批企业集体挂牌仪式。和主板、创业板相比较,新三板更加强调作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孵化器”的基本功能,上市门槛大大降低,几乎接近注册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创业者和创投者的热情。
虽然因为流动性不足、企业良莠不齐、信披混乱等问题,新三板饱受争议;但在狂热的创业氛围中,新三板还是出现了井喷。截至2015年12月31日,新三板挂牌企业家数达到5219家,其中2015年挂牌企业就达到3565家,超越了A股上市公司总和,总市值也跨过了2万亿元大关。
由早期互联网起家的创业者们聚拢起来的“上市即财富自由”的光环效应,吸引了众多有想法有技术的人们投身于创新创业中,用别人的钱,实现自己的梦想。
从历史大势来看,2015年,中国也确实到了一个该是创新创业活跃的阶段。
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已经走到了一个“瓶颈”阶段。过往依赖于资源和廉价劳动,让我们有了“世界工厂”之名;以公路、铁路、机场为代表的投资建设,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仍是在“四万亿”投资刺激下,中国才率先走出了困境,连续几年,保持7%以上的GDP增速。但到了2015年,我国GDP增速第一次跌到了7%以内,传统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整个国家迫切需要寻找经济新动能。
激发大众创业、激活万众创新,成为整个国家的选择。
此外,持续增大的就业难题也在“双创”中找到了答案。
多年来,就业难成为大学毕业生第一个成长考验,每年700多万的新增就业和经济增速换挡之间,考验着执政者的平衡能力。与此同时,农民工外出的“热情”也出现持续的下降,2011年至2014年,外出农民工人数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2。1、0。4、1。3和0。4个百分点。“外地”难以像多年前那样容纳大规模的劳动力,而新一代农民工也难以像父辈那样安心忙碌在制造业的流水线上,返乡创业成了潮流。创业成为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和小镇青年寻求生计的刚需。2015年,参与创业的大学生总人数达到55。8万人,比上一年增长16。9%,其中在校生创业增长37。3%。
政府扶持、经济转型、技术革命、孵化平台、创业刚需等各个方面,赋予了双创的时代风口。
**燃烧的日子
这一年,人们开始明白什么叫众创空间。这种针对早期创业者而设,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资源共享空间,甚至还包含了商务服务、资本服务的孵化器,广受创业者们欢迎。手握重金的投资者们也希望能发掘出像腾讯、阿里那样的巨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