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国服务经济报告 > 2014 互联网的狂欢与撕裂(第1页)

2014 互联网的狂欢与撕裂(第1页)

2014 互联网的狂欢与撕裂

1994年5月17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与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建立TCPIP连接,中国开始接入全球互联网。二十年的历程,从PC到手机,从2G、3G到4G,从门户网站、电子商务到网络社交,互联网为中国的发展打开了一个全新世界的大门,并成为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推进中国社会文明进程的重要力量。

2014年前后,互联网思维正在改变着商业运行的底色,颠覆着一切可以颠覆的旧格局,几乎所有行业都被“互联网思维”搅得天翻地覆,降维打击和跨界竞争成为一种流行,O2O大行其道。电信企业终于认清了自己的对手,财大气粗的银行不得不和支付宝们竞争,旅游行业正抓狂于一种叫作共享民宿的新方式,而服装、餐饮、零售、电视,甚至养猪、医疗和教育等传统行业也都面临着来自互联网企业的压力。不仅是新旧产业之间充满了争斗,新生事物之间的博弈也异常激烈。BAT巨头互相封杀和各自结盟,上演了一场让人眼花缭乱的对攻战。2014年,还开启了很多个“元年”,一切都狂欢在互联网思维的席卷中,带着强烈的撕裂感。

当然,政策、技术和舆论也都做好了准备和支撑。

2014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自上而下形成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共识,官、产、学(1)各方蓄势待发。4G牌照也于前一年的年底正式发放,带领着互联网通信驶上了高速公路,对TMT(2)领域从上游到下游,从厂商到用户起到了搅海般的影响。而在2013年年底,具有风向标意义的《新闻联播》刊播了一条2分55秒的新闻,内容是“改革发展新景象:互联网思维带来了什么?”。了解《新闻联播》的人都知道,接近3分钟的时长,其内容要么是意义重大,要么是贴合主旋律。显然,互联网思维在这个时间点上,二者兼具。

2014年11月19日,乌镇举办了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渐入佳境的重要表征。这不仅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理念和成果的一个展示,更是中国经济培育新动能的着力点。乌镇也在一定程度上和达沃斯一样,成为在每年固定时节业界、媒体和大众的期待。

移动互联全面崛起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三大运营商发布4G牌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均获得TD-LTE牌照。三大运营商重新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推动4G业务的全面正式商用。移动数据通道开始由“乡村小路”升级为“高速公路”。

4G网络中,下载速度能够达到100Mbps,一部电影大片,几分钟就能下载完毕,在飞驰的汽车上开高清视频会议、移动远程办公、快速医疗……这些不再遥不可及。其中的兴奋感,就像若干年后,我们畅想5G时代,下载个GB级别的高清电影,只需要几秒一样。

2014年的手机市场上,触摸屏已经普及流行,各大厂商也奋力耕耘。苹果发布了粉丝期待已久的大屏和大大屏手机iPhone6和6Plus。小米发布的米4也绝对是高性价比的一枚重磅炸弹。OPPO和VIVO仍旧独步在拍照和音效体验中,“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的硬核功能也同样深入人心。虽然依旧没有撕掉高价低配的标签,但这并没有影响它们在四、五线城市及乡镇的遍地开花。

同时,可穿戴设备初露峥嵘,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走向市场。经过2014年这一年的时间,中国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从675万部增长到4000万部,和手机一起成为移动通信终端争夺的入口。但因为技术不成熟,消费体验差,为人诟病,出现“早产”迹象。但这并不影响其充满想象的发展潜力。随着智能家居、车载设备等新智能设备的发展,移动终端和物联网相结合,将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不断丰富的可移动终端与4G网络相结合,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移动互联。这样一张高速传输、无处不在的移动网络,不但让移动应用市场更加繁荣,还开启了村镇这一新市场。互联网巨头们将其称为“下沉市场”。

移动互联的普及,让处在信息科技发展边缘的村镇居民用一部手机就实现了全面触网,相比于PC电脑,成本更低更便捷。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止到2013年12月,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84。6%,高出城镇5个百分点。农村网民率先进入移动互联时代。淘宝的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西藏、青海、宁夏三地通过无线端下单网购的次数均已超过PC端。农村市场尤其是偏远的西部蕴藏了巨大的商机。

在这样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市场中,竞争对手几乎同时布局,面对面地争夺。

2014年11月,马云开启为期一个月的西部之行,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在3至5年内计划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阿里“农村电商”的战略布局由此拉开。面向县城以及农村市场,老对手京东也加速实施“渠道下沉”计划。同年11月,作为全国首家的“京东帮服务店”在河北省赵县正式开业。

两大巨头都在为未来抢占一份领地,强势进村的标语传遍网络。

阿里、京东到农村疯狂刷墙,淘宝打出“农村淘宝啥都有,购物就在家门口”的口号,京东也不甘示弱,刷出“发家致富靠劳动,勤俭持家靠京东”的标语。一年之后,拼多多成立,在微信导流的支撑下,以“社交+电商”模式,靠着极具**的价格,在阿里和京东的注视中迅猛崛起。在广袤的农村大地,抢下市场。

移动互联时代的基础——社交,也在这一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014年4月,新浪微博正式登陆纳斯达克,腾讯、网易、搜狐在内的微博玩家全线出局。新浪微博一家独大,但也经历着煎熬,发行价格勉强定在17美元,只募集资金不到3亿美元。被誉为中国版Twitter,捧红了众多大V,以“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标语行走江湖的新浪微博,正遭遇着强势崛起的微信带来的分流,以及微博“是否已经是一种过时表达方式”的质疑。

本应是高光的上市年,新浪微博却进入了艰难的转型。一方面坚决执行移动端优先策略,快速抹平微博起于PC端的先天不足;另一方面坚决执行互联网话语权下沉的策略,将关注的焦点从时政转向大众,以及他们感兴趣的娱乐、生活和公共事件。后来的事实证明,新浪微博并没有过气,还在很多大事件中形成了“发酵于微博、讨论于微信”的传播地位。

同年10月,进入中国市场整整十年的MSNMessenger正式退出中国市场。

相比之下,微信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6亿,“你微信号是什么,我扫下”成为很多人见面打招呼的用语,大有超过“您吃了吗?”的态势。

这一年,微信的重磅产品公众号已经上线2年,公众号总数接近600万,众多码字者尝试以此谋生,民众掌握了舆论的发布权和选择权,金字塔式的精英传播模式遭到颠覆,自媒体浪潮开启。越来越多的微博大V、微博名人进入微信公众平台,企业、政府机构也纷纷加入,展现品牌形象,传递价值。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和更加值得信赖的熟人,这些都让微信获得了更大黏性,甚至在微信的生态中也开出了“微商”这样一朵意外之花。2014年,微信成了移动社交领域的焦点。

移动互联的应用领域,Android操作系统早早开源,占据了智能手机市场80%以上的份额;苹果不断优化iOS系统,与自己的硬件实现着自洽。2014年,应用服务商们各显其能,应用商店中各种App琳琅满目。在随时随地的移动互联中,资讯、社交、金融支付、教育、生活、交通出行,每一个领域都激起更加美丽的浪花。

2014年,BAT大厂们,都有了自己的超级流量App,腾讯的微信、QQ,阿里的UC浏览器和百度的手机版,日活跃用户数量(DAU)相继突破1亿。手机淘宝第二年紧随其后,成为国内第五个DAU破亿的App。

垂直细分领域和小厂们也渐入佳境。

移动支付领域。这一年,早早进入市场的支付宝用户已经突破了3亿人;微信在一年前上线了支付功能,春节依靠抢红包,意外且强势地抢占领了移动支付领域的半边天。出其不意的打法,让支付宝措手不及,很快在第二年的春节,支付宝与央视春晚联合给全民发起了红包。它们的二维码,很快占领了大部分柜台。人们也慢慢习惯用手机代替现金支付一切。

出行领域,滴滴和快的网约车已经上线两年。它们用手机App连接乘客和闲散的司机,提供用车服务,还开发出了顺风车、拼车模式,以共享的理念跑出移动出行的新姿势。它们此时正一争高下,背后的金主就是腾讯和阿里,以及正在抢占地盘的移动支付软件。

配送领域,这一年,红杉资本孵化的一款名为达达配送的App悄然上线,并在上海率先启动运行。另一款提供同城直送服务的“跑腿”App——闪送,已经在北京运行了三个月,订单发出后30分钟内闪送员上门取件,10公里以内60分钟左右送达。这就是日后为我们熟知的即时物流。

教育领域,这一年,平均每天产生3家左右的在线教育公司。模式不错的公司都已经进入B轮、C轮融资,成人职业教育和K12教育均在其中。和新东方时代的小教室上课相比较,平板和手机成为必备的教具。

医疗领域,这一年,国内移动医疗App已达2000多款。美柚、春雨医生、挂号网等相继获得了5000万美元到1亿美元不等的融资,这是资本对“金矿”释放出的嗅觉。这些App左手连接着庞大的、个性化的、医疗资源差的用户人群,右手连接着数万名全国优质医院的优质医生,语音、文字、图片在他们之间传递,让医疗资源实现着更加精准的匹配。更进一步的是,导诊服务和线下药店连接,为人们提供了从看病到拿药全流程的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的问题。

除了这些壁垒较强的行业,家政、洗衣、美甲、美妆等更加低门槛的领域成了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小鲜肉。在家通过手机App下单,就有人上门做保洁,衣服有人上门来取并送洗,美甲师上门做护理,还有星级大厨提供私享菜肴烹饪。

更有大胆尝试者,将家政和电商,甚至与教育进行了完美结合。几年之后,王建波在江苏创办了蚕食科技,开拓出家政管家模式。提供家政服务的员工大都具有本科学历,他们不但可以满足传统家政的清洁需求,还能提供购物、旅行、课后托管等日常家庭消费服务。蚕食科技能够跑通的诀窍在于:对员工,从客户的消费中取得提成,以共创共享为激励手段,实现对平台的有效导流;对于消费者,以线下的实体门店获取信赖,慢慢过渡到线上,再通过批量采购,提高商品和服务的性价比,而基于一定时期服务形成的数据,又进一步强化了精准服务和黏性服务的可能性。如此,家政人员成为一个家庭日常消费的接口,手机也成了匹配供需的移动平台。

移动互联时代,一幅美好生活的景象。

这些被业内人士称作O2O,即OfflioOnlioOffline,前者侧重将消费者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比如在线教育和在线医疗;后者指的是将消费者从线上平台引到线下消费,比如上述这些本地生活领域的服务模式,不同的表达指的都是线上线下通过合作,完成从营销—消费—支付的闭环,此时各个领域都正在争相进入O2O。

颠覆中的降维打击

2014年前后,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火了,其展现出来的技术力量、宇宙视角和更高级的文明,恰好迎合并解释了互联网浪潮下的种种变化。“降维打击”,成为对移动互联时代所发生的诸多事情的一种精准描述。

互联网改变了原有的分工协作体系,企业边界变得模糊,传统服务的挑战不仅来自业内新事物,还来自跨界竞争。众多新兴企业借助互联网低成本、高效率的连接能力,实现着“过顶传球”(OTT),让不少传统服务业企业产生“狼来了”的危机感。

电信运营商在4G网络布局中铆足了劲儿,投入重金建设和维护网络。但传统的语音及短信业务在微博微信等App面前逐渐失去竞争力,流量业务因此大比例提高,电信运营商所承担的主要角色,变成了新兴业态崛起中的网络“管道”。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