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我女儿比你大两岁,本科毕业好几年了。”
问完又喊你进去唱歌、喝酒,当下真恨不得甩手走人,但为了维护总裁的面子,我还是忍下了。
凌晨3点结束,回到家,一夜没睡,一直在哭。
研究生毕业,海归,过去23年别说家里人从来不会逼我做我不喜欢的事情,就算是在学校拉赞助还是陪导师,也没有谁这样让我不舒服。你会让自己的女儿陪你大晚上喝酒、唱歌到凌晨3点吗?
更可笑的是,后来在机缘巧合下,我认识了这位大叔的女儿,提到之前的那次酒局,她问我:
“我爸怎么样?你觉得从同事的角度来看,他人怎么样?”
我想了很久说:“挺好。”
99年生的王某某
编辑部的朋友:
你们好!
今天花一个上午看完了这本书,我深有感触。我是出生在中国贫困地区的女孩儿,我是独生女。妈妈告诉我,我出生前,其实他们做过性别鉴定,结论是女儿,奶奶对此并不开心。我小时候,奶奶一直催妈妈生个儿子,但是对于妈妈来说,超生就等于失去工作,但我想奶奶并不在乎这些。后来政策放开了,我又有了个妹妹,奶奶还是不喜欢她。有时候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女人可以对女人这么苛刻。
任何一个受过高等教育,或者了解到足够多信息的人都会是女性主义者吧,否则,也太麻木不仁了。
感谢这本书,让我回忆起很多似曾相识的片段,让我更爱我伟大的妈妈。
05年生的王子泰
《82年生的金智英》编辑部:
你们好!
我是来自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一名学生,我叫王子泰。
我在上核心课“世界与我”时学习了《82年生的金智英》。在读书时,我留意到了161页下方编辑部的征稿启事,于是想写一封关于这本书的回信。
读前,我看了这本书的封面和介绍,认为这只是一本普普通通、只重视故事情节发展的娱乐性小说。读后,我发现这是一个关于女性在社会与家庭中地位的故事。在一个家庭里,女性不管是在儿时还是成年后,得到的都是不平等待遇。小时候家里有男孩儿的话,家长永远都是偏向男生的;结婚后,很多女性也只能去看孩子,在家里干一些烦琐的家务活儿,很难自己找一份工作。社会上大部分企业也是男性当领导和主管,而女性常常只能干男性领导分配的工作。如果是干同一件事,女性得到的报酬会远远低于男性。
看完这本书后,我对这个社会的认知也改变了。有时候,男性骂人也常常是针对别人的老婆、妈妈、奶奶来说一些不好的词。在我们男性眼里,这可能是一些再正常不过的骂人词汇,而对一个女性来说,会觉得我们在侮辱她,而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大部分女性,在听到这些词的时候,也只能默默地在心里生气,却不能说出自己的意见。我希望有更多的男性能看到、看完这本书,我也希望他们去关心女性心里的想法,而不是用一些男性意识不到的、不经意间的话语去伤害她们。男性结婚后也应该支持妻子去干她们想干的事,不能用男权主义的思想,觉得结婚后她们只能在家里照看孩子,干一些烦琐的家务活儿。
看完这本书,我深刻地理解了现代社会男女的不平等。我也希望大家(包括我)不要说出、做出歧视女性的语言和行为。
感谢您的阅读。
79年生的段斌
艾玛·沃特森说:我们争取的不是女权,而是两性都能自由。女性主义从不等于厌恶男性,但凡相信平等的人,都是女性主义者。
这是一本主角是韩国女性、字数不算多的书,两个小时可以看完,但是仍旧翻来覆去地看了三天。
具体内容由喜欢看的朋友自行阅读吧,总之,这是一本值得入手的好书,辞藻不浮夸,细节描述极为真实。
既然是谈感受,我想,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共鸣,也许和我初为人父有关。虽然是个儿子,但是和妻子备孕、怀孕、生产这一路过来,我对女性有了全新的了解,虽然之前并不是个男权主义者,但在很多问题上的认识还是很肤浅的。我是1979年8月生的,2013年9月结婚,2018年5月当父亲,算不上是很老的爸爸,但经历了指导同房、人工授精、试管婴儿、自然怀孕的过程,当得知自然怀上时的那份惊喜,深深地埋在心里不曾让妻子感受到。我和妻子是幸运的,最终的结果是圆满、顺利的。孩子两岁多,身体健康,智力正常,这就是最好的。当初试管失败后,我坚决地和妻子说:我们就顺其自然吧,试管婴儿是对女性的摧残,如果命中注定没有,我们就去领养一个。因此,在有朋友要尝试做试管婴儿的时候,我都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转告给他们,调整心态,认真思考。女性不是生育机器,孩子也不是产品。能让家庭完整、美满的并不是生育孩子,而是双方有爱,以及为了这个家努力的动力和责任担当。
压垮智英的稻草是养育孩子的过程,那种永无休止的重复、复职的希望破灭,压抑内心的不甘、男女不平等的折磨造就了抑郁的智英,让人看不到希望的是,即使是这样,她仍然没有获得重生的机会。早几天,同事在吃饭时说:现在女的还是比不上男的,仅仅是因为世界500强企业和福布斯排行榜里CEO和老板大都是男人。虽然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身为女权主义者,我心底涌出一股莫名的烦躁感,争辩了一番,最终以隔壁单位的女性来对比才悻悻而终。这番辩论其实是没有底气的,因为目前整体的社会意识远未达到两性自由平等,男性仍然是主导社会的力量。虽然中国未像韩国那样有极为等级分明的男女区别,但是生育仍然是每个家庭要面临的道德上的绑架。由此可见,男女平权还需要社会更大幅度的进步。
让我自豪的是,我在照顾妻子和孩子方面很是主动,无论是纯母乳喂养时期还是辅食添加时期,抑或断奶时期,我在绝大多数时候都可以主动地承担照顾责任,甚至在断奶时,儿子也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依赖的情况,妻子筹备的断奶计划落空,让她有些失落。与韩国不同的是,我们让父母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了,承担了许多本应由夫妻二人承担的责任,我想这也是许多道德绑架有落脚处的主要原因。我也不例外,孩子母乳一年后,自然断奶,顺利过渡到婴儿餐,在我和妻子外出工作时,照顾孩子的责任由我父母承担,虽然中午和下午下班后,我也尽力承担一部分照顾责任,但是喂食和午休并不能兼顾,而我也无耻地选择了午休,洗澡、哄睡仍然都是由我主要负责。虽然这一切非常具有中国特色,但并不代表每个家庭都可以拥有,假如我没有父母的辅助,我是不是能够担当更多,妻子能忍受多久,会不会也有育儿抑郁症,我不敢说。妻子个性比较要强,喜欢在职场上拼搏的感觉,喜欢成就感,喜欢为了更好的生活奋斗,好在社会并不是智英遇到的那样的环境,虽说曾经有过一些不快,但好在都不是灭顶之灾。
正如作者最后所说的一样,更希望男性读者多一些,我也觉得作为男性应当正确认识到潜意识里存在的男权意识,如果有这样的,我觉得需要给予身边女性一些补偿,给予她们鼓励,给予她们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由衷期盼世上每一个女儿,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赵南柱如是说,我则希望我的儿子可以成为一个温柔、平等对待每一个人的人,可以和自己喜欢的人,在喜欢的地方,过喜欢的生活!
永远向女孩们祝福!在此感谢王恒男同学给我带来帅气的儿子,感谢父母的无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