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破圈议论文 > 你可以做被人羡慕的少数人(第1页)

你可以做被人羡慕的少数人(第1页)

你可以做被人羡慕的“少数人”

自我认知整合第二步:定义自己

要学会定义自己,第一步是放下过去。

有一次我和一个认识很久的朋友吃饭,他说:“你曾经有好几年看上去都不快乐。”

他的话勾起了我的回忆。几年前,在经历了一连串打击后,我给自己布置了一个复盘的作业,主题是“定义自己”。我写了很久很久。

第一次是按照人生主线写的,分解出9件对我来说特别重要的事情:读书、学习、工作、教书、咨询、旅游、博物馆、理解爱、接受自己。

但是写着写着就觉得我是在敷衍自己,明明对自己来说最痛苦的是过去近一年的日子,我却想逃避梳理这些痛苦,想用这些表象来回避真正的问题。于是我又重新整理,把自己的经验提炼为以下几点:

学会接受孤独;

学会接受帮助;

学会不盲目相信别人;

学会认同自我价值;

把事和感情分开;

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学会活在当下;

学会自我关爱。

当我重新写完前面两点后,还是觉得没用,我只是回顾了遥远的过去,抽象地面对了最痛苦时学到的一些经验,依然没有狠狠地剖析自己的痛苦和失败。

一个朋友告诉我:“你去读一下阿德勒的书吧。”他说完的第二天,我凑巧看到了一篇关于其理论的述说。我突然明白自己为何走不出来了。对过去的回忆引发了更多情绪,我慢慢习惯于那种绝望、后悔、悲伤的情绪,如同进入了一个舒适区,不想走出来。它成为一种不做任何事的借口,让我可以获得他人的关心和同情而自己不需努力。

所谓以史为鉴,需要有个当下的事件去参照学习,而在没有当下的情况下一味复盘过去,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于是,我不再去分析过去的失败,也不再去分析为何自己当时那么自卑、那么孤独、那么抑郁,毕竟我已经分析了这么多次。

情绪是一种工具,过去的故事也是一种工具,都是用来解释我想要解释的,至于这些解释是否符合真正的现实,完全是由我自己的思维局限和想象空间而定的。

之前的抑郁,也是因为沉溺于对过去的纠缠和情绪之中,拒绝自己失败的可能性,拒绝接受现实。再深挖一下,我在和自己过不去的纠结中有自傲的成分,有太在意别人想法和看法的成分,也有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和对不确定性的害怕。

阿德勒说:“你并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着,别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着。”不必畏惧他人的视线,不必在意他人的评价,也不需要寻求他人的认可,尽管去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路。

于是我做了个决定,我告诉自己,过去的一切失败已经被浓缩在我腿上那条蜈蚣状的伤疤上。它只是一个印记,会伴随着我,但是对我的未来没有任何影响。它会提醒我去珍惜我还拥有的东西:还能自如行走、环游世界的双腿,可以欣赏艺术和书籍的完美视力,能够独立养活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能完全理解我但爱我的母亲,几个在我最无助时不离不弃的好朋友,旅途中遇到的陌生而好心的人们,未来我能帮助到的人。

未来是不可知又令人惊喜的,放下过去,我们才能看到未来。

当你可以放下过去的负担时,你就可以真实地定义自己了。定义自己包括定义自我意义感和价值感的来源,可以参考“手把手教你重建自我价值体系”的内容。以下是对我定义自己的过程的描述。

我做过一个练习,思考我除了过去取得的成就,各种名校名企光环,甚至自己的聪明才智、外貌、健康等各种特质,还剩下什么。这个问题我一开始居然回答不上来。

我是一个不把成就和光环当回事的人,这让我一直很谦虚,但同时也让我失去了一些可以让自己引以为傲的凭据,从而不是那么自信。

去除成就和光环后就到了第二层保护区,也就是我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是我一直依赖的支柱,让我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如果去除了这个,我还有什么能让我的人生有意义呢?

我回想起一些事情——

小时候我为受欺负的女生出头,结果被小恶霸打,但还是会继续打抱不平。

看见路边的老奶奶摆摊卖东西心里就很受触动,觉得她特别不容易。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