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破圈议论文 > 做自己人生脚本的编剧深度案例5(第2页)

做自己人生脚本的编剧深度案例5(第2页)

“一切都特别顺利,我受邀参加非常高端的展览。在第一个完整的作品系列面世后,不到半年我就被各种主流媒体采访,都是非常头条的人物采访,我还作为封面人物登上了一些刊物。现在想想,那时刚好在一个风口期:中国艺术在崛起,中国艺术需要自己的代表,所以我是在对的时间点做了对的事情。与其说自己真的有多好,不如说我赶上了好时候。但是那时候我太沉浸于那种感觉了,好像自己就是活在《了不起的盖茨比》或《欲望都市》里,纸醉金迷的。”说到这里,Amy顿了顿,接下来的话好像比较难以说出来。

“就在几年前,我作为新锐策展人被一个业界口碑很不错的平台邀请去办一个艺术家个人展系列。我当时还沉浸在自己的光环里,但实际上那时国内已经出来很多非常优秀的新策展人,各个流派风格的都有,都非常非常优秀,竞争可以说是达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当时这个平台的主理人,在艺术行业已经深耕了很多年,很有声望。他希望借助这次的艺术家个人展系列,打造一个为中国艺术发声的平台。他邀请我是希望我可以通过这个艺术家个人展系列宣传一下自己,让公司品牌得到一个提升。其实,当时我完全没有承办这种个人展的经验,但是我没有做任何研究,就自以为是地办了。”

Amy又顿了一顿,眼角略有泪花。“结果可想而知,非常糟糕。从展厅的设计,到灯光、设施与展览的契合性,都做得非常不尽如人意。真的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普通观众来讲,这次的展览还是很成功的,有很多大牌明星来捧场,场面看上去还是挺说得过去的。但是内行的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没有经验,没有准备,各个环节都很稚嫩、很糟糕的展览,跟其他同系列的艺术家展览相比有非常明显的差距。那是我第一次有非常强烈的挫败感,而且因为对这次展览感到失望,好几个合作方跟我们终止了之前已经谈好的合作。”说到这里她又有些哽咽。

她缓了缓,接着说:“我一度认为自己的事业也许会因为这次的失败而告终,焦虑第一次席卷了我。我连续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第一次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心,也不知道如何去宣泄这种压力。”她停顿了一下擦去眼泪。

“谢谢你跟我分享这段经历,我想这一定很不容易。”我耐心地听她说完,“这次经历肯定给你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是的,我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你别看现在我们做出版物、做什么都挺好的,市场也挺买我的账的。但我觉得几年前的那个失败对当时的我来说,打击真的是毁灭性的。我不能想象自己怎么可以那么无知,一个完全可以规避的问题现在却成了我职业生涯中一个没办法消除的污点。”

这扑面而来的负面情绪让我感到震惊,我不得不打断她:“我注意到你在描述这段失败经历时用的词语都是比较强烈的,比如‘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毁灭性’‘污点’等。这些词会给你带来很强烈的心理暗示,如果你日复一日地告诉自己‘我做得特别糟糕’‘我已经失败了’‘我在业界的形象已经毁了’的话,你是很难从这段失败的经历中走出来的。”

“可是这段经历的确是特别特别失败的,我真的很难从这个打击中走出来,也没有能力再在事业上有任何突破了。”她显然不太同意我的说法。

有时,人们会因为一个打击而直接全盘否定自己,甚至可能改变他们的价值观排序。我想,如果没有那次失败,事业或成功也许会在Amy排名前三的价值观占据一席之地。

“这里我们要做一个区分,事情失败并不能定义人失败。不能因为你做的一件事情在某个方面反响不好,就将你定性为失败的人。”

很多时候,一个人对自己的负面暗示就是从一件事开始的,然后慢慢衍生到自我的各个方面。

我接着说道:“我感觉你对事业还是有一定期许的,只是一直难以摆脱那次失败的阴影,感觉自己无力改变现状,对吗?”

Amy点点头:“是的,我还是期望有所成就,可是我太害怕了。”

“害怕什么呢?”

“……我害怕我没办法再次证明自己。”沉默了一阵子,Amy最后说道。

“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你之前都是很成功的,为什么会担心没法证明自己呢?”

“因为,因为我一直是个没人关爱的人。如果我不能证明自己,我就更得不到别人的关注了。”她突然蹦出了这么一句话,美丽的大眼睛渐渐泛红。

原来,Amy童年时虽然衣食无忧,但是父母长期不在家,只会在物质上满足她。她很渴望能得到疼爱,可惜一直得不到。于是,她把注意力放在了学习和事业上,她的成功让她得到了众人的瞩目,但是她知道,这些都是建立在自己的成就上的。然而,女强人的形象并不会给她带来亲密关系中她期望的那种疼爱,所以在亲密关系里,她通常会在依赖上对方之前选择主动离开。这些在她眼中都是一次次失败的经历。

“我就是个可怜的人。”Amy悲伤地说。

我也陷入了深思,我可以感觉到Amy已经把自己禁锢在一堵高墙后,乍一看好像没有什么能把这堵墙打破。

我突然有了一个灵感:“你听说过人生脚本这个概念吗?”

“它是什么?”Amy不解地看着我。

“人生脚本是心理分析学里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人在小时候,容易基于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而对自己的人生做出过早的定义和规划。比如,一个常见的人生脚本就是:我是一个失败者,我做什么都做不好。听起来,你给自己写的人生脚本是‘我是一个可怜的人’。”

我提到这块是因为有的人生脚本会让人高估自己,比如我见过有人认为自己是“天选之子”而自视甚高。有的人生脚本则会让人低估自己或严重限制自己,这时候这个人生脚本就变成了一种信念体,就像Amy陷入的惯性信念一样。

“你还记得我们初次相识,你问我的如何提升团队狼性的问题吗?你相互冲突的价值观背后,其实是这个人生脚本在作怪。”

我顿了一顿,让Amy有时间思考。

“啊,我明白了。”Amy恍然大悟,“我找的团队成员,一直都是那种很好的人,是因为我在潜意识里希望自己周围都是关爱我的人,这样我就不会觉得自己那么可怜!”

“对的。所以,如果你可以改写一下你的人生脚本,你就能摆脱这种潜意识的影响了。”

“但是我怎么改写脚本呢?”Amy偏着头,还是不太确定。

“我们来试试。你认为你有让你不是那么满意的童年,也有一段惨痛的失败经历。但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你觉得他们会怎么描述你呢?”——这里其实是用外在反馈帮助Amy重塑自我认知。虽然有时我们需要让大家抛开外在影响,但有时我们也需要外在反馈来校准我们的认知。

“他们会说,我聪明又漂亮,不仅自己开公司,在业界也小有名气。爸爸妈妈事业有成,而且感情也不错。”她有点害羞地说。

“是的。而你之前把自己描述成一个可怜的人,那么你就很容易在脑海里设立这种剧情走向。你遭遇的每一次失败,都会成为你对‘我好可怜’脚本的验证,进而更让你觉得自己好可怜。但是在我看来,你的人生脚本应该是一个‘创造者’的脚本,你创造了很多美好的作品和展览,也为自己创造了很多机会和机遇。在失败之后,你也可以去创造新的成功。你说对吗?”

Amy看起来被夸得有点害羞:“还真的是。现在想想刚刚跟你描述的这些,我好像魔怔了一样,只看到了自己多么可怜。”

“对的,这是因为你同时在做另一件事情,那就是你在给自己预言未来。你预言自己会失败,所以会在生活中不停地去找自己的确很失败、很可怜的迹象。这叫自证预言。当你在心里对事情的发展有了一个预期,预言自己的可怜时,这个预言不仅会加深你对再次尝试的恐惧,还可能促使你之后真的越来越可怜。”

“天啊,我真的是这么做的!我仔细想了想我们之前做的两个项目,好的那个我基本没什么印象了,坏的那个我一下子就想到了,然后就觉得好难过。包括我的很多段感情,我总是不看好他们,最后也真的ByeBye了。”Amy恍然大悟。

“我们刚刚说到的人生脚本与其说是‘童年经历决定了选择’的产物,不如说是‘回溯式因果’思维的产物——如果有了结果,我们总能找到解释这个结果的原因,并因此觉得这个结果早已注定。想要打破这个命中注定,你就需要重新定义你的经历,重新书写你的人生脚本。”

“我们很多时候会说‘命运早就做出了安排’这样的话,这话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也许还能帮助一个人获得内心的平静。但在这些年的咨询过程中,我发现这种‘认命’的想法有时是很致命的。说到底,大家的人生脚本还是需要自己去书写的,一个人得到的生活材料总是复杂多样的,有积极的成就,也有消极的挫折,如何组织材料才是至关重要的。”

“我明白了,”Amy很坚定地说,“我本质上是一个创造者,我会创造出属于我的一片天地的。”

一周后,我偶然看到朋友圈里Amy发的新动态,九宫格的图片里Amy灿烂地笑着,似乎在跟同事讨论工作,配文是:重新起航,新的展出还请关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