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可以做什么来把左上角的活动拉到右上角去?
2.你为何还需要在左下角浪费时间?你需要做什么来减少这部分的时间投入?
3.你为什么对右下角不感兴趣?
练习二:虽然时间是有限的,但是通过掌控专注度,其实我们可以把有限的时间更好地应用起来。专注度分为聚焦程度和专心程度。聚焦程度是指你在一段时间内是喜欢做一件事还是做很多事。专心程度是指你在做一件事时,头脑和身体是否会经常开小差。
请思考一下你平时一天内的状态是属于四个象限里的哪个象限,各自占比多少。
填写完之后,请思考:
1.你可以做什么来把左上角的活动拉到右上角去?
2.你为何还需要在左下角浪费时间?你需要做什么来提升专注度?
自我认知整合第五步:建立属于你的金钱观
金钱观指的是人们对于金钱的看法和态度。通常这是大家不太愿意提起的一个话题,但是在我看来它却极其重要,因为除了时间,金钱是我们生活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但是很多人对它的认知是不全面甚至是带有偏见的。而在这种金钱观的引导下,人的一些价值观也会被扭曲,从而会走很多弯路,即便有很多的金钱,也依然无法获得内心的平静,或为了一点点小钱就做出极其冲动的行为。
我们先看一下什么会影响一个人的金钱观(1):
1.通常上一代,尤其是父母长辈的花钱方式会影响下一代的金钱观。
2.外在社会的发展变化,尤其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发生变化时,金钱观也会发生变化。过去50年中国的经济有了高速发展,你会发现很多60后、70后的金钱观,和很多90后、00后的金钱观有很大的差异。前者可能更希望不断地节约存钱,而后者可能会以更开放的心态去看待个人的负债。
3.一个人因为过往经历而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会影响他的金钱观。但要注意的是,三观是可以互相影响的。也就是说,一个扭曲的金钱观也可能会扭曲一个人的其他观念。
很多人因为周边因素的影响,对于金钱会有很多负面的自我暗示,或是不确信的地方。比如:
钱是肮脏的。
有钱就有一切。
我只有赚到很多钱才能快乐、自由、幸福。
我不可能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又赚到钱。
有钱的人都是通过不当手段才获得财富的。
钱是节约出来的,不是赚回来的。
有钱的人都很小气。
如果你有上面的情况,可以通过认知破圈法则三来改变这些负面的自我暗示。
人们对金钱观的态度通常可以分成三个方面:
一、对金钱代表什么及其意义的理解。
二、怎样可以赚到钱?方式手段有哪些?
三、如何消费?如何花钱?
因为这是一个关于态度的讨论,所以我不想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大家,只想在这里提示几个常见的认知盲区。
盲区一:钱代表了我的存在价值。
金钱应该是一种工具和手段,不能代表你所有的自我价值,也不应该是你所有自我价值的来源。如果你有较强的赚钱能力或很多的财富,对于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肯定是有好处的,可是金钱并不能决定你人生价值的有无大小。
大家是否记得,在自我整合的那17个问题里,有一个是:如果你身无分文,你会怎么办?我在这里再追问一个问题:如果你身无分文,你会怎么看待自己?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钱就没有底气、没有价值,请你参考之前关于如何建立自己价值感来源的内容,努力建立起除金钱之外其他价值感的来源。
盲区二:钱是肮脏的或钱是万能的。
就像我们之前对于优缺点的描述一样,我们也会尽可能地用中性的词语来描述金钱。金钱是一种工具,取决于你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以及你如何获得它,它才会被赋予一个正确或错误、肮脏或高尚的定义。比尔·盖茨赚了很多钱,他把90%以上的财富都捐给了基金会用于做慈善。从他花钱的方式上来说,我们不能说钱是肮脏的。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金钱其实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我们不需要过分夸大它作为工具的重要性,也不需要人为地给它加一个标签或定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金钱的标签到底是什么取决于你。
盲区三:远高于或远低于自己经济能力的花钱方式。
我曾经听朋友说,他一个亲戚在北京二环有两三套房,身价有几个亿,但每天只吃最朴素的面条和排骨,舍不得花钱买任何东西或改善他的生活质量。他也不在其他方面花钱,就喜欢看他存折里九位数的数字。虽然我不知道他本人是怎么想的,但是光从其行为上来看,有一种可能性是,这个人没有意识到金钱是改善生活、实现人生目标的工具,而把金钱当成了最终的目标,从而成了金钱的奴隶。与其相反的是,有些人为了买一些奢侈品会刷爆好几张信用卡,甚至为此不得已借高利贷,被列入失信名单。
这两种情况都是远高于或低于自己经济能力的花钱方式。有些人可能事实上很有钱,但在心理上却是个穷人。有的人可能在事实上是个穷人,但是花钱的方式却好像是永远不需要担忧未来。这两种方式都有一些过于极端了,背后驱动的原因有可能是比较深层的不安全感,以及基于这个不安全感而产生的对于物质享受和炫耀的需求。如果是这种情况,我会建议通过打破认知限制的三个步骤来进行深度的挖掘。
盲区四:忽略对于孩子金钱观的培养。
虽然我教导的主要是成年人,却也经常遇到他们面临的关于管教小孩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