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破圈图片 > 当下生活中的问题可能源于记忆的限制深度案例2(第3页)

当下生活中的问题可能源于记忆的限制深度案例2(第3页)

我在他的回答中隐约感受到了那种希望被认可的焦虑:“你这个回答让我感觉你把对长辈的无条件服从和崇拜转移到了你的CEO身上。你怎么看?”

他听我这么一说,好像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叹了口气说:“哎,顾老师,我之前从来没有这种意识,我对一些前辈或我比较敬佩的权威者有盲目的崇拜。这好像对我来说是一件挺自然的事,自然而然觉得他们做的很多决定和事情特别正确。”

“我并没有质疑你的CEO的意思,我也和他接触过,你说的这些我都同意。但问题在于:一、你需要分辨清楚你对有更多资历的人的崇拜和听信是基于理性的思考和判断,还是仅仅基于他们是前辈?二、你需要做到能够让自己和他们分离,他们对你的认可不应该对你造成情绪上的影响,你才是那个最知道自己、最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和方向做出判断的人。”

“之后我会注意的,以前我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的根源,所以缺乏对自己行为模式的判断。现在我意识到了,以后会尽可能去改变的。”

“这就对了,”我笑了,“你已经不再是那个过去的自己了,你要包容接纳过去那个失败的自己,这样才能真正走出那段时间带给你的自卑。你要谅解当时无法反抗的自己,这样才能放下追求别人认可的执念。永远不要因为某一个点的自己,而否定了全部的自己。”

听到这里,他好像也松了一口气。

“其实在和你聊天之前,我也向你的CEO了解过你,他对你的评价很高,他觉得你学习能力强,做事也很积极,是非常有潜力的。这也是我们会有这次谈话的原因,他希望你能够找到自己的问题,这样你才能有更大的提升,才能在团队中去带领别人一同提升。今天的对话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你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的根源,但改变是不会自己发生的,你要让它发生,你要告诉自己,你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得到别人肯定来证明自己的小朋友了,你也不应该给自己贴上失败的创业者的标签。”

“嗯。”他好像信心大增,背挺直了不少。

“那你说一遍吧,现在。”我对他点了点头。(这里我其实是希望可以培养他持续实践的意识。)

他看着有些害羞:“嗯。我已经不再需要别人的肯定了,我不应该沉溺在过去的失败里。”

“对,你要不断地这样告诉自己,每当发现自己陷入之前极度摇摆的情绪时,你就要有意识地让自己走出来,去寻找是什么让你又陷入了自相矛盾,触发了你的不自信。这是需要不断训练的,但我相信你可以做到。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去记录自己的变化和一些反常的决策或行为,比如写日记。这些记录可以让你有意识地去看当时自己的矛盾点在哪里,是什么让你做出这样的决定,从而找出你行为中的固定模式。一旦意识到有一些偏差,你就可以积极地做出改变,并继续记录自己的改变。久而久之你会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这样就能让改变更加长久。都说到这里了,那我给你布置个任务吧:从今天开始,每天记录下自己做重要决策时的思考和原因,当你又进入以前那种模式时,记录下自己的情绪和思考,看看是什么把你又拉回过去,然后努力把自己拉回到当下。”

“好的,顾老师,我会按照您说的去做,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真正自信的人。”

很多人都有“内在小孩”的记忆。虽然他们长大了,却因为小时候的一些情绪被压抑、需求没被满足、错误的信念被内化(例如我很笨,我不会成功),而在心里留下受伤时的反应。这些受伤的记忆会藏在他们心里,在他们成年之后继续发芽,对他们产生各种负面的影响。这些没有处理好的“内在小孩”的记忆和情绪在后来被触发时,他们往往找不到情绪的源头,不明白是什么刺激了自己反常的行为模式,因而无法解决,就好像一个封闭的阀门被打开,却不知道它因为什么而被打开。

就像这个男生一样,在他“内在小孩”的记忆中,他是一个对长辈和权威人士言听计从、希望得到长辈认可的人。他的“内在小孩”十分拘谨,害怕被否认,这种害怕在小时候投射在父母身上,长大之后,这种对长辈认可的追求和对自己的不自信渐渐投射到了更多比他年长或者更有经验的前辈身上,从而导致他做出冲动的决定。这也是一个把过去的自我误认为是当下自我的案例。

和他完成这次谈话后,我除了替他感到开心之外,也不自觉地想到了自己心中一些还未被解决的“小孩”。反观我们自己,其实小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有没有处理好的情绪,积压下来就形成了不愉快的记忆。在我们还没有形成一个鲜明的自我时,我们就已经被很多外界因素影响了对自己的判断:成绩不好,自己不值得被爱,我没有出息,等等。这些内心中的声音会在不经意间跑出来影响我们,让我们再次否定自己。但正视这些声音需要极大的勇气,它需要你重新审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还有自己内在的自我需求。想到这里,我希望自己也能具备这样的勇气。

过了一段时间,我收到了这个男孩的微信,告诉我他已经搬出父母家了,准备以这次为起点,让自己能够更加独立地去面对和思考问题。他最近状态也很好,按照我布置的作业,一点点回顾自己之前的决定和失败。看到那个大男孩经历多次打击和失败后走了出来,重新开始,找到了自己热爱的工作和人,我感到很欣慰。相信在摆脱过去的记忆、完全接纳当下的自己之后,他会拥有更加广阔的世界。

反编码你的思维记忆,提升自信

在上一个深度案例里,我给那个大男孩布置的作业,其实是对记忆体操控我们情绪能力的正向应用。

很多人有比较根深蒂固的自我批判习惯。有一个来找我咨询的女孩,虽然工作了四年,但总是觉得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能力,她的口头禅就是“我太差了”。可是当我深度帮助她分析过去的几段工作经历后,发现她其实在两段工作经历里曾独立完成了一些比较重要的项目,并以一种创新的方式解决了项目中遇到的障碍。这是一种不错的可迁移能力,但是她自我批判的习惯让她感觉不到自己的好,因此非常不自信。

自信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对自己具备的能力和优良特质的笃定。当遇到挫折或别人给予的负面反馈时,我们会很容易忘记对自己本身所具备能力的自信。尤其是那些因为过度自我批判而自卑的人,更需要学会坚持不懈地做一些练习,来帮助巩固内在对自己的一些能力和特质的笃定。你可以通过每天重复自己的这些优良特质和能力来把它们刻入你的记忆。这样你就能在被外部打击的情况下迅速想起这些特质和能力,避免陷入自我批判和负面情绪,以平常心去对待挑战。这就是记忆体的正向功效。

以下几种方式可以帮助你迅速想起自己的优良特质。

1.每天早上对自我进行日常肯定。日常肯定是指,每天时不时向自己重复概括你所希望拥有的特质和你已经拥有的特质的肯定性语句。以下是我写的肯定自己的句子:

我是一个善良、坦诚、坚强、聪明好奇、积极乐观的人,这是我值得存在和被爱、被关心的凭证。

我通过创造和帮助别人来获得社会意义上的价值。

我有一颗爱自己、爱他人、好奇、感恩的心,我能够自己给予自己自由和快乐。

我的未来有无限可能。生活也会给我带来无数的惊喜。

当你每天定时重复这些句子时,请你感受一下自己大声朗读时内在的感受。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更有力量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里面的一些句子会慢慢不起作用。这多半是因为你已经把它们内化了,或者它们不合适了。这时候你需要不时地给自己写一些新的、能带来内在感触的句子。当你陷入自我谴责或低迷情绪时,把它们拿出来高声朗读一遍,也能帮助你摆脱这些负面情绪,更好地坚持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2.提醒卡片。在一张卡片上用硕大、醒目的字写下简短的赞美语句,然后贴到你会经常看到的地方,比如梳妆台上、镜子旁边、电脑附近、工作台周边等。有的人也会买一些冰箱贴,把这些纸片贴到冰箱门上,这样每次开关冰箱门时都会看见这些语句。另外你也可以制作小一点的卡片,把它们放到钱包里,或在你的智能手机上设置每天的定时提醒,而提醒内容就是这些鼓励自己的语句。

3.图像回忆。尽可能地回想起你展现自己优点和能力的时刻和情形:回忆当时发生了什么,你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别人对你的反馈是什么样子的,你自己的感受又是怎样的。

因为人的记忆是源于一个又一个图像,所以当你回忆起这样的场景时,就很容易被带入这样的场景,从而缓解情绪上的紧张和不适。图像也是最容易让人产生代入感的方式,如果你能经常练习,那下次碰到棘手情形时,要再回忆起这样的图像就会非常容易。这些情景会把你带到当时的记忆和感受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你就能以一种不一样的态度去处理当下的问题。有的人也会直接用自己敬佩的对象来代入,比如遇到危机时,我的一个朋友就会问自己:“如果丘吉尔遇到当下的情况会怎么样?”我这个朋友非常崇拜丘吉尔,对他的事迹了如指掌,因此做这种模拟也得心应手。这其实是通过别人的记忆体来唤醒自己不一样的态度和处事方式。

这是我的一个学员的例子,她想验证自己是一个风趣幽默、精明能干、善于倾听的人。

风趣幽默:公司的总经理平时特别严肃,但是每次都会因为我说的一些笑话而大笑,还经常夸我是个很有幽默感的人。

精明能干:我在全公司300个销售代表中排名第三,对于才入行两年的人而言,这绝对是不俗的成绩。

善于倾听:李丽的朋友似乎并不多,她碰到烦心事时总会来找我倾诉。

她也可以在每个例子里补充更多的细节,比如总经理笑时的声音、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当她帮助李丽后,李丽说了什么?这些细节可以强化我们的图像记忆,让这些记忆体更好地发挥出正向的作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