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破圈图片 > 如何做到透彻的思考直击问题的本质(第3页)

如何做到透彻的思考直击问题的本质(第3页)

我想了想,这是一年前一个我很信任的朋友告诉我的。我有时候也听别人说这世界上有不能用科学解释的邪恶,但是并不会信。可是这个人是我很佩服和信任的人,再加上我遇到的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所以我就信了。

在我和老师说这个话时,我有点尴尬了。

我意识到我没有深度思考就相信了别人,同时因为这些奇怪的事件,我在大脑里关联了更多可能和这完全无关的东西。(通过逻辑性来验证别人的消息是否可靠,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为什么会这样关联呢?因为这更多的东西,说出来会让我觉得自己很特别,和一般人不一样。

这时老师好像看穿了我的内心戏,说:“你特别在意你的独特性。”

我心里开始有点犯堵了,因为我以为自己已经放下了对独特性的执着。(这是由信念体引发的情绪。当时我的假设是我已经不在乎独特性了。)

我去年做了个非常痛苦的思维实验,我发现自己对于独特性的追求逐渐在严重地影响我的行为举止,让我的情绪容易产生波动。

我知道我的自我价值体系的支柱来自独特性和意义感。于是,有一天我尝试着放下对独特性和意义感的追求。我的自我价值体系在那一刻崩溃了,我突然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有,陷入到深深的恐惧之中。我开始哭泣,虽然绝望,但奇怪的是,我没觉得自己需要放弃生命,似乎远方还有什么东西在那里吸引着我。当我最后从极端的绝望中走出来后,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比原先更能接纳自己的平凡。

但现在我知道,我并没能完全放下。

我开始想为什么自己老是放不下对于独特性的追求。于是,追问法开始了。

1.我为什么放不下独特性?

也许我还是想摆脱父母的影响活出自我?

也许我处理原生家庭问题的方法就是独辟蹊径,在独特性上建立自我价值感?

也许我还没能完全放下原有的自我价值观体系,依然在靠独特性和意义感来获取我的存在感知?

但我隐隐觉得这些都不是深层原因,因为这些觉察并没有让我放下追求独特性的心。如果找到了深层原因,那么我应该可以放下它。

有追求的心不可怕,可怕的是过分追求,那就变成执念了。

我觉得即便我完全和母亲和解了,让她的爱流遍我的心,我依然有可能会过度追求独特性。

2.原因到底在哪里?

有同学和我说,每个人都在追求独特性,这没啥不好的。

我一开始觉得他说得对。但是我后来想想,独特性应该是果,不是因。(不盲信他人,是透彻思考的一个准则。)能够纯粹地投入并享受一件和别人做得不一样的事情,这种独特性是无意识的、自然的,是源于对过程的享受。而刻意追求的独特性是有意识的,一旦刻意,这个度就很难把握,就会像我这样一不注意就会过火。过火时我就开始编写各种故事脚本来丰富我在现实中的体验,并沉迷其中而不自知。

在对周边奇特事件的解读上,我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失去了客观性。而由独特性构造起来的“小我”,在这种想象的养分中越发扬扬得意。

我又一次与现实世界脱离,我的才华被用在了错误的方向上。

我原本可以用这种想象力来写作,而我却用它来编织荒谬的人生脚本并沉迷其中。

深深的挫败感冲击着我,我以为自己在过去两年的努力自省和反思有了效果,可是那些旧的、不好的习惯又出来了。

我好难受。(很多时候,发现自己的信念体也会引起情绪波动,这是认知突破的开始,因为知道盲区总比不知道更有助于解决问题。)

3.为什么会难受呢?

深挖一下,这种挫败感虽然有委屈不甘,但还有一种我很熟悉的恐惧——我自己不够好。(这是一个比较底层的信念体。)

有些方面我虽然强一点,但还不足以让我成为心灵上的强者,而我在世俗层面上又不够成功。

我两边都不够好,我不喜欢这种感觉。

我给一个好朋友打了电话,说了我的感受。

他听完以后说:“我很理解你这种感受,就好像哲学界有康德,也有萨特。康德几乎可以说是才华横溢的天才,而萨特不是天才,他只是不断地努力,因此作品会有刻意感。而我不喜欢这种刻意感,也因此不喜欢萨特。但是背后真实的原因是,我恐惧我最好也只能做到萨特的水平。”

我说:“是的,我不知道为何我这么恐惧失败,恐惧一无所有。尽管我很多时候能保持平和、自在的状态,但这深埋底层的恐惧一直没有消失,时机一到就又出现了。”

朋友说:“你对失败的恐惧,其实是你对过度批判自己的恐惧。你不够爱自己。”(有时候,找个思辨能力强的人可以很轻松地击中你问题的核心。)

这句话击中了我。

4.为什么我会自我批判?

我极其顽固的一个模式就是对自我的批判。一方面,这让我有了比较深刻的洞察力和精进的动力;另一方面,这构成了我的不可动摇的底层恐惧来源。

这就像是一个特别牢固的负向循环:每当我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时,我就会极度责备自己,我对自己的不耐烦、苛刻和不包容导致我内心极度痛苦。而我因为不想这么痛苦,就极其恐惧失败。一旦失败,这种痛苦模式就会开启,那么我就会极力避免失败,于是就做出了很多为了避免失败刻意为之的做作行为。(这是一个由“我不够好”的信念体、过往失败形成的记忆体和痛苦的情绪体组成的封闭式结构。)

5.尽管我失败了,但我不会怪罪自己,那么我还会害怕失败吗?

答案是我不会。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