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破圈图片 > 1 什么是认知(第1页)

1 什么是认知(第1页)

1 什么是认知破圈

人生原来真的有捷径

“顾老师,别人看我好像很成功,年纪轻轻就年薪百万,可是我依然很焦虑,不太知道下一阶段应该怎么走。”

“顾老师,我在国企做了七八年,突然发现我好像走错路了,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

无论是对于失败的研究,还是对于时间观念的调整,其实都只是战术问题。

真正的战略问题,是你想如何活好这一生,获得你想要的成功。这里的成功是个性化的,每个人都不一样。

在没搞清战略问题时盲目地去研究战术,最后不仅浪费了时间,还获取不了你想要的成功。战术是无法弥补战略的失败的。

如果你能厘清人生的战略,弄清你适合做什么,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那你就踏上了人生的捷径。

我来分享三个案例。

案例一:

有个女孩特别擅长用意志力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她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如果书里字太多她就会犯困,所以大学之前为了学习她经常站着,练成了站着也能睡着的绝技。她把所有空闲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如果别人要花一小时,她就花一天来学习。因为学习结果等于学习时长乘以学习效率,当她学习效率低时她就只能增加学习时长。

当她靠着长时间的努力很不容易地考上了大学后,才发现自己反而超越了周围一些聪明的朋友去了更好的学校。所以在潜意识里,她就认定了坚持就会有好结果,无论是感情问题、工作问题还是生活问题,她就只用这一个逻辑来解决。结果,她在工作上一直很顺利,而在感情上一直非常不顺利。

其实,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就像一个硬币的正反面,即便是最大的优势,如果应用不当,也可能变成最大的劣势。在工作场景下,意志力是这个女孩的助力;在感情上,意志力则无甚用武之地。

这个女孩没有去反思自己对于意志力的依赖模式是否通用,因此花了很多时间才学会了一些简单的道理。比如,她花了十年才弄明白,工作可以拼意志力,但感情不能拼,不是死缠烂打就能追到男生的;她花了五年才弄明白,工作光拼意志力也不行,还需要注重工作方法和战术,方向错了要及时掉头,某些时候坚持不一定有结果,要学会接受改变,而不是一味地固执己见。

如果她能早点认识到任何特质都有其适合和不适合的场景,学会分析意志力用在哪些场景会带来好结果,用在哪些场景会带来坏结果,那么只用几分钟做些推理就能知晓她花费那么多时间、经历很多次失败才学会的道理。

对自己优缺点的分析是认清自己适合什么的重要步骤,因此我在书中会讲述打破认知限制的三个步骤,来帮助大家做这样的梳理。

案例二:

我有一个学员,他并不是个失败者。他在国外有过非常成功的事业,赚了挺多钱,然后回到国内从事另一个行业。但在开拓新公司的业务时,他碰到了各种问题,所以来上我的课。

如果是一般的商学院或者创业课程,可能只会分析公司在管理上出了什么问题,OKR(ObjedKeyResults,目标与关键成果法)怎么应用,有哪些业务拓展或管理的方式,怎么招到很好的销售,等等。但我不做这些,我只是帮助他挖掘深层的自我认知的盲区。

最后发现,他进入这一行业,开这家公司的一个重大原因,是他希望完成母亲很早以前对他的一个期望。但是,当这个期望被挖掘出来以后,他发现这个期望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而不只是通过开这家公司来实现。比如,长年累月在外面奔波的他可以回家多陪陪母亲,或者做这个行业的投资者,或者建立一个公益基金会帮助这个领域的人。

实现目标通常有不同的路径,而一般人很有可能会把路径当成最终目标。很多人来问我是否要留学时,其实说不出留学的明确目的,他们只是把留学当作对当前学习工作现状不满的逃避。留学只是一个手段,不是最终的目的。

当这个学员了解到这一点时,在课程中间休息的几天里,他回去就裁掉了公司的一半员工,在课程结束后他就把公司关了。他帮一些员工找到了新工作,另选了几个比较合适的人,投资做了一件他真正想做的事情。然后他的状态就好了很多,不再像以前那么焦虑,变得开心多了。他也意识到和母亲的关系的重要性,跟他妈妈有了更多的沟通,两人关系变得更好,他的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如果单从他公司的角度来看,来上我的课对他来说是个巨大的损失。但是从整个人生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来看,我觉得他绝对是走了捷径的,因为他找到了他真正想要的东西。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