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破圈图片 > 序言 从失败走向成功关键在于看清这三种阻碍(第1页)

序言 从失败走向成功关键在于看清这三种阻碍(第1页)

序言 从失败走向成功,关键在于看清这三种阻碍

研究了几百名失败者,我学到了什么?

“顾老师,我上个月刚关闭了我的公司,解散了一百多人的团队。”

“顾老师,我把公司资产卖了,没想到辛辛苦苦打拼了这么多年,最后也没有赚到钱。”

“顾老师,其实我个人负债有1。4亿元,我抑郁很久了。”

这本书是我过去几年教学的结晶。如果一定要问我这几年研究的课题是什么,其实就是两个字——失败。

几年前,我在著名的天使投资机构真格基金徐小平老师的支持下,做了个“失败研究院”。能来这里学习的创业者,需要满足的条件之一是亏掉至少300万元。我们第一期一共有13位学员,这些学员总共亏掉1。5亿元。过去两年我亲自辅导了200多名创业者,这些创业者合计起来亏了20多亿元,其中有名创业者亏损最多,达4。9亿元。

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创业者对于失败的认知误区。

因此,我首先要帮大家明确失败和成功的定义。

成功的定义有很多种,在这里我们对“成功”先做一个非常功利和狭窄的定义。简单来说,你开了家公司,之后你成功地把公司卖掉赚了一大笔钱,或者你的公司上市了,这都是成功。

影响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天时、地利、人和等,因此研究成功是一个很复杂的议题。不然那些标榜成功学的大师,为何也没有教出很多成功的案例?

当然失败的定义也有很多种,在这里我们先将它定义为之前所讲的成功的反面。比如公司关闭;创始人虽然卖掉了公司,但投资人亏钱了;等等。

虽然研究失败并不能保证你一定能成功,但是它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往往可以比较精准地看到自己或者他人失败的地方在哪里,然后避免去踩那些导致失败的坑,从而提高你的事业和人生的成功率。

人们是如何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呢?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张图。

这是达克效应认知曲线。这张图的核心观点是整体水平比较差的人反而会认为自己很厉害。这个错误的认知源于低水平的人不能够辨别自身的不足。当人提高到一定水平,对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时,反而看到了自身各方面的欠缺与不足,自信程度会不断降低,而那个最低点就是“绝望之谷”,也是最难熬的一段时光。

我们的人生也是一样的。在职场春风得意时,我们很容易变得疏忽大意。这时,失败的隐患往往已经被埋下了。而遭遇失败时,我们会懊悔、自责并从中总结经验,然后做下一次尝试。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从“绝望之谷”走到“开悟之坡”的,这是因为在面对失败时,人会遇到两种阻碍,因而无法从失败中获得有用的经验和教训。

阻碍1:失败带来的痛苦。

一个创业失败者在听到我说“裁员”时,就开始掉眼泪了,因为他上个月刚亲手裁掉了自己一个个招来的100多名员工。而这些人在他看来,都是他最亲的人。

另一个创业者一听到“上海”,情绪就会很低落,因为她一年前关闭的公司就是在上海创立的。

当一个人特别痛苦时,他很难面对造成痛苦的真实原因。不是因为他不愿意,而是因为情绪阻碍了他,所以很多人会避重就轻地做反思。

阻碍2:个体惯性模式。

我面试过一个创业者,他失败了七次。

于是,我问他:“这七次失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他告诉我说:“第一次失败是因为融资不利,第二次是因为合伙人骗他,第三次是因为市场环境变化,第四次是因为市场需求没有那么大……”

每一个理由听起来似乎都挺有道理,似乎失败不怪他,都是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