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找到自己终身的职业方向?(应用1)
深刻的体验、透彻的思考和持续的实践,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认知,打破自我局限,还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职业方向。以下就是我基于这三个步骤总结出来的五个方法。
方法一:从能力找职业方向
你的职业方向必定和你已经擅长的能力相关。也就是说,你可以通过发掘自己的可迁移能力来逐步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
说了这么多,什么是可迁移能力呢?先来看一下我总结的可迁移能力的体系吧。
按照切分法的惯例,我们来定义一下什么是能力,什么是知识,什么是可迁移。
知识和能力的定义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这里不再赘述。那什么是可迁移的知识或技能呢?
我们先来了解不可迁移的知识或技能,它是指那些在我们转换环境、岗位、行业时无法带走继续使用的知识或技能。例如,对于汽车结构的了解是不可迁移的专业知识,动手术和维修汽车是不可以迁移的技能。有些知识和技能可以允许你换行业,但不容易换岗位,比如Word、Excel、PPT技能,或者财务知识等,这种就属于部分可迁移的知识或技能。
我们经常见到35岁雇员齐齐下岗的新闻,而下岗的人通常都只具备不可迁移的知识或技能,或拥有部分可迁移的知识或技能,他们能够在不同环境或岗位应用的能力很少,因此想再找到一份工作就很困难了。
比如一个35岁的程序员,如果他只会写代码,不会做管理,而写代码又达不到优秀架构师的程度,那他下岗后就很难找到工作,因为对雇主来说,他的性价比不如年轻人。有时候,即便是可迁移的技能都可能会过时,比如以前的打字员这个职业,就在社会变迁中被淘汰掉了。
如果一种能力可以允许你从一个岗位转到另一个岗位,或从一个行业跨到另一个行业,那么这种能力就叫可迁移能力。
可迁移能力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初阶、中阶和高阶。
初阶的可迁移能力通常是单一能力,例如,在学生社团活动中负责和其他社团联系、跟赞助商沟通的学生就可能具备较高的沟通能力,那么他从大学转到职场时就能发挥此项技能优势,选择营销或商务拓展等这些对沟通能力有需求的岗位。初阶可迁移能力还包括想象力、共情能力、观察能力、执行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
这些能力对于应届生或者是工作2—3年的职场新人来说是非常有用的,因为我们能够通过经过验证的方法论来有效提升这些能力。通过提升这些单一能力,职场新人可以快速积累成绩,并为后续提升复合型能力打下基础。
因此,仅仅有可迁移能力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提升它,直到我们可以很轻松地应用它们,这时能力整合就会发生。
能力整合是指可以很自如地同时运用不同的单一能力。这些能力整合后就会变成中阶可迁移能力。比如影响力就是一个中阶可迁移能力,根据不同场景,它可以被分解成若干个单一能力。
假设你是一名销售员,当你卖给客户产品时,你需要去影响对方的决策,这时候你可以用的单一能力包括共情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讲故事能力和分析能力。具体来说,你通过共情体会到对方的需要,同时分析出这笔生意如何能满足对方的需求,然后通过恰当的沟通方式表达出来,辅以生动的案例故事。这些单一能力之间的配合应用就产生了影响力,帮助你完成了销售任务。
在可迁移能力体系里,我们是像盖房子一样一层层盖上去的,知识和技能构成能力,单一的初阶可迁移能力可以整合为复合型的中阶可迁移能力,中阶可迁移能力可以整合为高阶可迁移能力。
有一种高阶的复合型能力叫产品思维能力,指的是能够从第一性原理角度出发去思考事物和产品的本质:客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产品设计的主体脉络是怎么样的?此外,还需要能够考虑实际情况和资源,用最有效和可行的办法设计出完成路径。这个高阶能力就包括了设计能力、洞察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执行力等中阶和初阶的可迁移能力。
总结下来,可迁移能力体系可简单概括如下:
在了解这个体系之后,很多听起来很复杂的能力,比如领导力、影响力,就不再神秘了,掌握它们的路径就变得清晰多了。因为你不仅知道它们是由什么样的积木(初阶可迁移能力)搭起来的,还知道如何掌握这些积木制作的方法。只有不断地把低阶可迁移能力整合为高阶可迁移能力,在职业稳定期的你才能继续上升,一步一步缩小和顶尖人才的差距,搭建属于你自己的能力壁垒。
那么如何找到自己的可迁移能力呢?有以下几个步骤可以帮到你。
步骤一: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3—5段实习经历或工作经历罗列出来。(深刻的体验)
步骤二:思考在每一段经历中你的职责是什么,你负责了哪个板块,你完成了什么事情,获得了什么样的成果。(追问法)
步骤三:根据你负责的板块,细想一下你运用了哪些能力。(透彻的思考)
步骤四:把总结出的能力写在纸上或记在备忘录里。
我们在这里把常见的初阶可迁移能力分一下组:
与人相关的:共情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
与处理问题相关的:执行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
与创新创意相关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
有的能力,比如观察能力,可以应用在不同场景,所以会出现多次。
你可以分析一下目前自己具备的可迁移能力主要在哪几组,这能帮助你确定你的职业方向大致会落在哪里:是与人相关的职务,比如销售、商务拓展,还是与事相关的职务,比如项目执行,还是与创新创意相关的职务,比如设计、用户体验等。当然,有的人会有不同的能力组合,会适合一些更综合性的岗位,比如活动策划、项目管理等。
你还可以去招聘网站上看一下一些热门岗位的需求,分析这些岗位需要哪些能力,如果和自己已具备的能力相匹配,你就可以考虑以这些岗位来作为自己的职业方向。
你也可以通过人脉资源来帮助你进行职业匹配。在给很多人咨询的过程中,我会帮助他们分析出自身所具备的可迁移能力,并告诉他们在我了解的几个行业里,哪些职位可以匹配上这些能力,这样他们就有了更多的方向去思考。你也可以询问一下身边从事不同行业的朋友、同学或者亲戚等,让他们帮你想想你的能力适合哪些行业,帮你确定相关的方向。这种不断的调研,也是一种持续实践的方式。
方法二:从兴趣找职业方向
光有能力还不够,你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兴趣爱好来确定自己想进入哪些行业:如果你对新科技产品感兴趣,那你可能适合高科技产品类公司;如果你感兴趣的是通过和他人聊天而深入地了解对方,那么你可能适合做人物记者;如果你对拍摄记录感兴趣,那么你可能适合做短视频;如果你对整理东西感兴趣,那么你可能适合做项目管理。
因此,请你回忆一下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看看是否有哪些行业或者职务跟这个相关,那么这些行业和职务就值得你后续去深度了解一下。你也可以回忆一下自己最骄傲、自豪的事情,因为这些事情往往是你有兴趣再次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