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小学六年对孩子的意义 > 你有没有跟你的孩子说过这些话(第1页)

你有没有跟你的孩子说过这些话(第1页)

你有没有跟你的孩子说过这些话

我们要进入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哪些话是父母不能跟孩子说的。我在下面列举了一些,这些话绝大多数家长都有意或无意地说过。

1.为了你,爸爸妈妈做了什么什么,爸爸妈妈有多努力你知道吗?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就为了你能够……

2.为什么你永远都不懂爸爸妈妈有多爱你?

3.爸爸妈妈这么辛苦,就是为了你能……

4.爸爸妈妈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

5.你为什么总是不听话?

6.你看看别人家那谁……

7.你爱爸爸还是妈妈?

8.你是爸爸妈妈捡回来的。

9.你要再不听话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

……

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例子,具体的句式可能不完全一致,但我们现在通读一遍也会觉得不寒而栗,似乎我们小时候也曾活在这些话的折磨之下。

那么,是不是只要避免说这些话,就可以做到跟孩子无碍交流,也不用担心说错话伤害到孩子了呢?当然不是,我们内心深处都知道不是。但我们仍然需要掌握这些话为什么错了,只有知道这些话错在哪儿,才能从根源上避免说出会伤害孩子的话,至于句式本身,那是最为细枝末节的东西,无须在意。

我们先从一个简单的问题开始。很多孩子小时候都经历过这种情景,家里的亲戚会故意吓唬孩子,比如跟孩子说“你父母不要你啦!”“再不听话就把你卖了”之类的,然后孩子被吓得哇哇大哭,大人们哈哈大笑,觉得这孩子被一句话就吓哭了,真可爱。

现在我们知道这些貌似无心的话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很深的伤害,只不过被问这些问题的孩子当时年纪都还小,随着年龄的增长就遗忘了。我们要感谢人类拥有这世上最棒的自我防卫机制——遗忘。否则在我们幼儿时期留下的心理阴影恐怕会让大多数人一生都难以忘怀。但下面这些问题,则经常在青少年期出现。这些问题对孩子性格造成的影响更大,我们要更加重视。

首先,不要问开放式问题。比如“今天在家干什么了?”“你明天想去做什么?”一般得到的答案是“没干什么”“啥也不想做”。而这种回答毫无疑问会在瞬间点燃家长的怒火,但家长要明白,这是你的问题,而不是孩子的问题。对于难以抓住重点的,而又不得不回答的问题,作为本能,我们都会选择保守型、防御型的回答,这是自我防卫的一种机制。开放式问题往往带有考较、考验的意味,是需要回答者精神高度集中、费心费时后才能给出答案的,如果没有足够的气氛烘托、话题引导,这种问题只会制造疏离感。

其次,不要问无意义的问题。比如“今天过得开心吗?”“今天在家乖不乖?”这就像你去买菜的时候问老板:“老板,你这菜新鲜吗?”你猜卖菜的人会怎么回答你?再试想一下,你被人问:“最近咋样啊?”“忙不忙啊?”这种没意义的问题,一定会得到一个没意义的答案。这些不叫问题,是成年人的寒暄与客套,千万不要引入孩子的世界里。

最后,不要问攻击性问题。比如“你为什么总是犯错?”“你是不是自己也有错?”“为什么他们不欺负别人就欺负你?”“你觉得爸爸妈妈做得不对吗?”我相信没有人被这么问的时候会觉得舒服,包括家长在内。既然我们都觉得这样被问很冒犯,那么为什么我们经常拿这些问题去问我们最爱的人呢?攻击性问题往往只能激化矛盾,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如果有一天,你希望跟一个你讨厌的家伙大吵一架,试着去问一个攻击性的问题。

如果你在阅读完上述内容后,开始觉得沮丧和抱怨:“嘿,哥们儿,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我根本就没法问问题了呀!”坦白讲,如果你真的这么想,那就是最大的问题,说明你需要好好理解,跟孩子的沟通中,为什么我们要问问题。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