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小学六年对孩子的意义 > 和孩子说话时家长经常犯的错误(第1页)

和孩子说话时家长经常犯的错误(第1页)

和孩子说话时家长经常犯的错误

在讲沟通的技巧之前,我先纠正几个亲子沟通中常见的错误观点。如果这些错误观点不得到纠正,再多的沟通技巧也只是舍本逐末而已,甚至会导致南辕北辙的结果。

第一个错误:孩子要乖乖听话。

在孩子的不同年龄段,我们会对孩子有不同的认知。在他们小时候,我们认为他们的一切都是天使般美好的,他们的一切要求都必须第一时间被满足。在他们大一些之后,他们仍然可爱,但同时也是傻乎乎的,所以需要我们随时伸手去纠正、指导,避免他们靠近危险。当他们再大一些,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能力时,我们开始担心他们走上歪路而大声提醒他们,告诉他们我们知道的人生智慧。最后当他们再大一些时,我们开始担心他们的一切,包括穿着的衣服、爱看的漫画、喜欢的明星、来往的异性。这一切我们都太熟悉了,太了解其中的危害了,简直就是几十年前在我们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的重演,所以我们开始说教,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灌输正确的价值观给他们。

这个故事的大多数结局都是,某一天,我们开始哭泣并反复追问身边的人:“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我只是希望他乖乖地听话就可以了啊!”

父母都喜欢乖孩子,而乖孩子往往意味着听话、懂事,每当父母提出某项建议或者劝诫时,孩子都在第一时间认同其价值。让孩子去学习就乖乖去学习,让孩子放下手机就立刻放下手机,这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乖宝宝。但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随着孩子年岁的增长,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而对孩子的反对意见,我们通常认为是幼稚而浅薄的。起初,这些有趣的小小的反对意见,让我们喜极而泣,因为孩子终于长大了,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但渐渐地,我们开始觉得厌烦,用另一种态度思考这些反对意见,如“他就是想玩游戏”“他就是不想睡觉”“他就是懒”等,最后不得不得出一个悲哀的结论:“这孩子不乖了。”

也许你在很多亲子教育课上,学到了要尊重孩子的想法、重视孩子的思想、听孩子把话说完等,甚至还会有人告诉你“乖孩子长大了没出息”,但这些建议又和你的生活经验相悖。如果完全按照孩子的想法去做,那岂不是要看着孩子“踩雷”和“掉坑”,但各种亲子教育大师们不会错,所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家长们总会一次又一次陷入纠结与痛苦中。

我先站在各位家长这边说句话:“你们是对的!你们的经验大多数是正确的,尤其很多经验都是你们年轻的时候亲身体验过的。孩子的想法确实是幼稚而浅薄的,我们不必怀疑这一点。”看到这里,家长是不是长舒一口气,暗地里感到超开心,终于遇到一本不光是批评家长这儿做得不对、那儿做得不对的亲子书籍了。嗯,这样想也不错,记住现在的这种感觉,这对你理解本章剩下的内容很重要。

主要的问题出在沟通上,沟通并不是单方面把意思表达到位就行了。任何人都不喜欢单纯接受信息,那你的孩子怎么会喜欢呢?即使是贴在墙上的通知,也会留一个上诉的电话,并表示“如果你对通知的内容有异议,请及时致电”云云。虽然我们都知道这大多数情况下没什么用,但留下一个接受反馈的通道是一个非常棒的沟通技巧。

孩子的“乖巧”从来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养成的,而且养成的速度比我们想象的快得多。如果孩子在与父母的几次沟通中发现,他的意见根本不被重视,他说的越多错的越多,他说的话也不会改变什么,他乖乖闭嘴就能让这次不愉快的谈话尽快结束,你猜猜会发生什么?孩子会变得看似乖巧,但内心开始学会抵抗与厌恶。

沟通永远都必须是双向的。在任何情况下,都让孩子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让孩子在沟通中有参与感和主动权。

我们想象一个场景,妈妈和孩子谈话,结尾时:

1.妈妈:妈妈的话讲完了,你听懂了吗?听懂了重复一遍。

2.妈妈:妈妈的话讲完了,意思你明白了吗?明白了要点头。

3.妈妈:妈妈的话讲完了,现在轮到宝宝表演啦。

4.爸爸:妈妈的话讲完了,现在轮到宝宝表演啦。

在上述四种场景里,前两种是典型的“拒绝沟通”,父母只是将自己的观点强行灌输给孩子而已,而后两种则给孩子营造了一个互动的机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在沟通中是有角色的,是一个能表达自己观点的个体,而不是一个单纯的听众。尤其是在第四种情景下,引入一个第三方——爸爸,担任沟通的中转站和矛盾的缓冲带,减少孩子对沟通的反感。这是一个巧妙的小技巧,会让孩子感觉好很多。

在任何沟通情况下,都要记得给孩子留一个“上诉电话”,让他可以在沟通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家长们要学会尊重和聆听孩子的每一次反馈,这样孩子下一次就更有勇气开口了。在一次又一次的开口沟通下,你才能真正掌握孩子的想法。

第二个错误:我又不是老师。

这个错误的常见程度丝毫不亚于第一个错误。我认识很多知识水平、家庭素质都非常高的家长,在这个问题上都显出了相当程度的退缩。

“我又不是老师,我又不懂怎么教孩子。”一般说这话的时候,家长的表情都是无奈而委屈的,也带着点义愤填膺。

读到这里,家长们是不是觉得自己要被批评了?比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学校”“三分靠学校,七分靠父母”之类的。不不不,我相当理解和同情各位家长的感受,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天生的最佳父母。老师还可以拿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练手,从实习教师到正式教师再到班主任,像打怪升级一样过关斩将,终于成为一代名师。而家长们没有这个机会,我们的小宝贝生命中的每一段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空前绝后的,也是让家长们手忙脚乱的。这才是正常的,不然市面上那么多亲子教育的书籍怎么会卖得那么好呢?

这里,我想让家长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当你的孩子升上小学二三年级之后,你会发现孩子的班主任说话总是特别好使,班主任瞪一眼,孩子大气都不敢出,而家长说同样的话,明明更温柔、更体贴,孩子却立马奓毛。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