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小学六年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本书 > 你有没有跟你的孩子说过这些话(第2页)

你有没有跟你的孩子说过这些话(第2页)

我们问问题的目的是希望得到答案吗?是,也不是。

我们问问题的目的是希望了解孩子的想法,从他们那小小的脑袋里把他们那稀奇古怪的思维和他们每天在学校的冒险经历用他们最愉快的方式倒出来。我们的目的是开启一段对话,而问问题的方式是最常见的开启对话的方式。比如我们早上到了公司,和同事寒暄,会说:“吃了吗?”想要询问某件事,会先说:“有空吗?忙不忙?”想要找人求助,比如借钱,会说:“最近忙啥呢?咋样啊?”这些话都是我们开启话匣子的工具。跟孩子的交流也是一样,我们问问题是为了抛出橄榄枝,让孩子和我们迅速进入舒适的沟通场景,而非进入审讯室。

也许有家长会说:“太好了,幸好我从不问问题,都是直接表达我的观点,这样总没错吧。”那我们要注意的就是下面的几种情况了。

1.切忌浮躁和先入为主。

在很多沟通场景下,比如演讲、辩论,我都会强调一个观点——“结论先行”,在亲子沟通的场景下,切记不要如此。关于这一点,我看到过一个我很喜欢的故事,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在一次节目中采访一个小男孩,问他:“你长大后想当什么呀?”

小朋友回答:“我想开飞机。”

林克莱特问:“如果有一天,你驾驶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燃料没有了,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说:“我会先告诉所有乘客系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降落伞跳出去。”

现场的观众哈哈大笑,只有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男孩,发现孩子的话似乎并没有说完,但在现场的笑声中他找不到开口的时机。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孩子说:“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现场霎时沉默了。

这个故事超棒。孩子的行为逻辑和大人的不同,所以别用成年人的思维先入为主地套用在孩子身上,这样做往往会造成巨大的误解。这个世界上还有比话没说完导致被人误会,且再无辩解机会更让人憋屈的吗?如果你也讨厌这种感觉,切记不要让你的孩子陷入这样的窘境,不要认为自己得出了结论就打断对方。

听孩子把话说完,也许就会听到意想不到的话。

2.切忌否定与贬低。

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别人家的孩子很好,但没有想过可能是因为别人家的家长做得更棒,可能在别人家的眼里你的孩子更好。

我们没有经历别人的生活,就不要用不完全的结论否定和贬低自己的家人。你的孩子同样优秀,只是你对他了解得更全面,不但了解他的优点,更知道他的缺点,而这应该是让你感到自豪的事情,因为只有你知道他的缺点,他也只让你知道,你是他最信任的人。

3.切忌撒谎和欺骗。

孩子比你想象的聪明得多,很多时候他们都能识破你的谎言,只是不想说或者觉得说了也没用罢了。我们不是魔术师,做不到永远不露馅。我们和孩子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如果我们说谎,迟早会被拆穿,到时我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可信任度大幅下降,沟通成本就会成倍地增加。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