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白马少年春风醉 > 苏轼(第1页)

苏轼(第1页)

苏轼

业余写诗,专业做菜

?

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一○八○年),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湖北黄州(今黄冈)迎来了一代文豪苏东坡。

由于乌台诗案,苏轼由湖州知州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从湖州市市长降职为黄冈县武装部副部长,且“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不但没有签字权,还要接受地方行政长官的约束,不得擅自离境。其实就是作为一个犯了错误的领导干部,下放到基层,挂个虚职,接受监督,以观后效。

有些诗人,一旦由于某种原因被降职或者退居二线,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全变了,今非昔比,物是人非,人走茶凉,各种不适应。反观苏轼,宠辱不惊,坦然面对,从不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趁着工作清闲,积极投身户外旅游活动,足迹遍布黄州各地,在城外的赤壁山,苏轼有感而发,写出了不朽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

被降职后,苏轼收入锐减,一家人生活水平急剧下降(日以困匮)。

没关系,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反正上班也没啥事,他就在黄州城外东郊开了一片地,种了好多萝卜、白菜、冬瓜之类,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菜的问题解决了,肉呢?

当时,猪肉不像现在这么贵,“价贱如泥土”,有钱人都吃牛羊肉,穷人才吃猪肉,但是又不懂得怎么做,基本上就是白水煮肉,寡淡无味。

这种事儿难不倒苏东坡,作为一名资深吃货,苏轼做菜的水平一点不次于作词。早在三年前,在徐州任知州的时候,他就研究出一种猪肉的新做法,在黄州,他将这道菜的制作工艺又做了进一步提升。

具体做法如下:选上好五花肉,用冷水加料酒煮四五分钟后捞出,切成四五厘米的方块,再放入砂锅中,加香葱、生姜、八角、花椒、桂皮、丁香、生抽、老抽、冰糖、料酒等,文火焖煮两小时,入盐调味,翻面再煮半小时即可。

这样做成的焖肉,方方正正,色泽红亮,软而不烂,肥而不腻,香糯味醇,入口即化,可谓色香味俱全,苏东坡拿它当早饭,一口气能吃两大碗。

为此,他还专门写了一首《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从刷锅开始,加多少水,用多大火候,煮多长时间,都做了详细的说明。

苏轼焖肉一经问世,就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南方各大餐馆酒店纷纷引进为特色招牌菜。后来,苏轼又在杭州任职,在他的大力推广下,这道菜从江南走向全国,成为流传至今的中华美食,后世以发明人的名字将其命名为“东坡肉”。

苏菜、浙菜、川菜、鄂菜等菜系里都有这道菜,虽然做法各不相同,但都叫东坡肉,以至于全国好几个地方争,到底哪里才是东坡肉的故乡?

东坡肉历史悠久,形成于徐州,发展于黄州,光大于杭州,在全国各地厨师的不断完善下,成为中华美食大家庭中一道名菜。

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也是苏轼的最爱,用来下酒的话,他一顿能吃一只。

早晨两碗东坡肉,晚上一只东坡肘子,这么吃谁受得了?

很快,苏东坡上火了,两眼赤红,疼痛难忍,跑去看大夫,大夫一见就埋怨:“你怎么现在才来啊?”

苏轼听了大夫这话吓了一跳,赶紧问大夫:“怎么了?很严重吗?我的眼睛是不是保不住了?”

大夫说:“不是,我是说,你再晚来一会儿,我就下班了。”

苏轼说:“好吧,我这种情况,您看应该怎么办?”

大夫龙飞凤舞给开了几服药,再三叮嘱苏轼:“要忌口,不能再吃肉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