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白马春风恰少年唐宋诗人的快意人生一共有多少人诗人 > 陆游(第3页)

陆游(第3页)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比如这首《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短暂的军旅生涯之后,陆游后半生一直担任文职干部,期间被主和派排挤,数次被贬,甚至被罢官,又数次被重新起用。宦海波折,几经沉浮,但“位卑未敢忘忧国”。几十年来,他收复中原的心愿从未放弃,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愿望越发显得遥不可及。由此,陆游写下《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宋宁宗嘉泰三年(公元一二○三年),陆游以七十九岁高龄告老还乡,正式退休。

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辛弃疾专程前往探望,两人志趣相投,词风相近,而且都是坚定的主战派,共论国是,言语十分投机。

其间,辛弃疾见陆老师在绍兴的宅院老旧不堪,主动提出为陆游购置房产。辛弃疾时任绍兴知府,是陆游的父母官,此举也是分内之事。

对此,陆游婉言谢绝。

辛弃疾说:“我个人埋单,至少把房子重新装修一下嘛。”

陆游说:“将来打仗需要花钱的地方多着呢,省着点花,我大宋收复国土就靠你们了。”

陆游在《草堂》诗中有“幸有湖边旧草堂,敢烦地主筑林塘?”之句,自注:“辛幼安每欲为筑舍,予辞之,遂止。”说的就是这件事。

陆游在绍兴蛰居期间,最牵挂的就是祖国统一大业,垂暮之年,仍不忘初心,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从梦中醒来,写下千古名句: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宋宁宗嘉定三年(公元一二一○年)正月二十六日,陆游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临终之时,他仍念念不忘收复国土,统一祖国,作绝笔诗《示儿》为遗嘱: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一生勤勉,创作颇丰,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现存诗词多达九千三百余首,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数量最多的文人。

这个创作纪录一直无人打破,直到几百年后,一个特别喜爱汉族文化的满人后来居上,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平均一天三首,以一己之力,几乎超过唐朝近三百年诗歌数量的总和,令人瞠目结舌。

这个人名叫爱新觉罗·弘历,我们一般叫他乾隆皇帝。

乾隆的诗大部分被收录在《御制诗》中,当时看过的人都夸写得好,包罗万象,气势恢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伟大的天才诗人,中国诗歌史上无法逾越的巅峰等,各种吹捧。乾隆皇帝自己也很得意,称:“予以望九之年,所积篇什几与全唐一代诗人篇什相埒,可不谓艺林佳话乎?”

遗憾的是,他这四万多首诗中,并没有一首能拿得出手的传世之作,就连《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选手也背不出几句。应该说,在诗词鉴赏方面,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南宋初年,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复国,诗坛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是萎靡不振,从上到下,儿女情长,吟风弄月的**词艳曲大行其道。

陆游对此痛心疾首,说你们敢不敢有点阳刚之气,挺身而出,高扬爱国主题的黄钟大吕,创作了一大批气势奔放、境界壮阔的诗歌,一扫诗坛萎靡之风,对南宋后期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后世将其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一起,合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

作为一个诗人,陆游的名字前面有一个响亮的定语——爱国诗人,这是一个超越了文学范畴的称号,是对他一生主张抗金、以慷慨报国为己任、心系国家民族命运的最高褒奖。

陆游不但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还将这种爱国精神传给了后人。若干年后,陆游的后代陆元廷、陆传义、陆天骐均死于南宋末年的崖山海战,可以说是满门忠烈。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诞生过数不清的文人墨客、诗词大家,可谓浩如烟海,灿若星辰。而陆游,就是夜空中最亮的那一颗星,其充满家国情怀的诗词,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更是爱国主义的一面旗帜,鼓舞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力量。

正如近代学者梁启超先生诗中所赞: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