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白马春风恰少年唐宋诗人的快意人生一共有多少人诗人 > 陆游(第1页)

陆游(第1页)

陆游

跟谁结婚可以商量,国家大事绝不退让

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一一二五年)秋天,淮河一条大船上,京西路转运副使陆宰携家眷进京述职。

官员进京述职,为什么还要带着家眷?

京西路转运副使,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副省长,因为工作的关系,陆宰经常出差,东京汴梁更是常来常往,一点不稀奇。家属就不一样了,老婆唐氏,虽说也是大户人家出身,可京城一次都还没去过,听说老公又要进京,闹着也要去。

陆宰说:“我是去工作,又不是去旅游,你跟着干啥?”

老婆说:“我不!”

陆宰说:“让人看见影响不好。”

老婆说:“我不!”

陆宰说:“你怀着孩子都快生了,一路奔波,万一出了事怎么办?在家乖乖等我,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老婆说:“我不!”

没办法,陆宰只好携已身怀六甲的老婆一起进京,为避免鞍马劳顿,一行人改走水路,一路小心照顾,可还是动了胎气,十月十七日,唐氏在途中产下一名男婴。

船上随行人员都来贺喜,说陆夫人水上生产,又在京城天子脚下,是吉兆。

老婆说:“给孩子起个名吧。”

陆宰仔细端详襁褓中的婴儿,沉吟半晌:“我陆家水上生子,当善游,就叫陆游吧。”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出生之时,正值乱世。

宋徽宗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金兵大举南下,一举攻克东京汴梁,将徽宗、钦宗两位皇帝抓走,北宋至此灭亡,史称“靖康之耻”。

那一年,陆游两岁。一家人在战乱中逃回老家绍兴。两年后,金兵再次渡江南侵,陆游又随家人逃到浙江东阳,才算安定下来。

“少小遇丧乱,妄意忧元元。”国破家亡,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眼前的一切,在陆游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陆游出身高官家庭:父亲是京西路转运副使;祖父是王安石的学生,官至尚书右丞;太爷爷是进士,曾任吏部郎中,三代都是五品以上的朝廷大员。

陆游自幼饱读诗书,十二岁就能为诗作文,成年以后,直接被朝廷任命为登仕郎,相当于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正九品。

直接任命,难道不需要参加科举考试吗?

在过去,如果祖上是高官,且有功于朝廷,经上级审核批准,其后代可以直接授予相应官职,称“门荫入仕”。这并不违反政策。

但人家最终也是要参加科举考试的,不过是特殊考场、特殊试卷、特殊评分标准、特殊录取政策,称作“锁厅试”。

史料记载:“宋现任官应进士试曰锁厅,言锁其官厅而往应试也。虽中,止迁官而不与科第,不中则停现任。”

也就是说,先当官后补考,考试合格不算正规学历,但考试不合格的话,就要停职。

看起来挺严格,其实,内部人都知道,就是走个形式,省得老百姓说闲话。

陆游不小心考了个第一。

有人当时就不高兴了。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也是同场考试,本来已经打好招呼内定第一了,可主考官看秦埙的试卷跟陆游实在没法比,好几道大题都没做,根本就不及格,就把秦埙的成绩排在了第二,结果把秦桧给得罪了。

第一、第二其实没什么区别,主要是个面子问题,我堂堂宰相交代这么点儿事都办不好,眼里还有没有领导?这个陆游是谁家孩子啊,非得排在我们前面?

第二年,礼部考试,这是关系到职务升迁的,陆游的成绩又是名列前茅,但秦桧专门指示主考官,不得录取陆游。

一个小小的科级干部,被当朝宰相忌恨,能有什么好结果?!陆游因此仕途受阻,连续数年没有晋升。

此事载于《宋史》:“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

直到秦桧病逝,陆游才算有了出头之日,从县主簿干起,一路升迁,官至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后来又任枢密院编修官,宋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对,这个进士不是实打实考来的,是钦赐的。官当到一定级别,学历就得跟上。

这期间,陆游在事业上可谓一帆风顺,只是,福无双至,生活上不太顺利。

事情是这样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