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白马春风恰少年唐宋诗人的快意人生 好句分享 > 欧阳修(第3页)

欧阳修(第3页)

虽然名义上是因为经济问题,但大家都觉得,是因为生活作风问题,只有欧阳修自己心里清楚,政治问题才是被贬的真正原因。

这件事对欧阳修打击很大,在滁州,他终日借酒浇愁,并在酒后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此文长期入选初中语文课本,且要求背诵。说实话,不太好背,不明白欧阳修为什么要写那么长,至今只记得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间也。”

时间可以医治一切创伤,几年后,这桩丑闻终于被人们淡忘,欧阳修又被调回京城,先后出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官越做越大。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一○六五年),五十八岁的欧阳修又遭遇人生一道坎,依然是生活作风问题。这一次更加劲爆,有人举报称:欧阳修与大儿媳吴春燕有染。

不会吧?!大家都被惊呆了,但举报人是欧阳修老婆的堂弟蒋宗孺,自己家亲戚说的还能有假?所谓无风不起浪,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为什么每次都是欧阳修?为什么每次都是男女关系?欧阳修的私生活会不会真的就是这么混乱?

一时满城风雨,众说纷纭。

政敌纷纷以此弹劾欧阳修,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说:“士大夫以濮议不正,咸疾欧阳修,有谤其私于子妇者。”说的就是这件事。

尽管“爬灰门”跟多年前的“盗甥门”一样,最后也是因为证据不足不了了之,但不管真的假的,因为这种事闹得满城风雨,谁受得了?

有些事情,你永远无法解释。

欧阳修自此无心朝政,多次提出辞职,但均未获批准。

毕竟欧阳修如今已是位高权重,社会影响力巨大,出这种事情,朝廷的面子上也不好看。

所以,朝廷专门发文辟谣,以正视听,宋神宗还亲自安抚欧阳修:“身正不怕影子斜,不要理会社会上那些流言蜚语,也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朝廷还是相信你的。”

欧阳修长叹一声,默然不语。

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一○七二年),六十五岁的欧阳修背负着这两件说不清道不明的绯闻病逝,死后被追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葬于河南新郑。

仅就文学成就而言,三百年大宋王朝,无人能出欧阳修其右。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开创了一代文风,他参加修订《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撰写的《集古录跋尾》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

欧阳修涉猎广泛,在洛阳工作期间,甚至对洛阳牡丹的栽培历史、种植技术、品种花期等进行了详尽的考察和总结,撰写了《洛阳牡丹记》一书,这是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学术价值的牡丹专著。其中那句“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至今为人传诵。

尽管欧阳修只在洛阳生活过三年,但那却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日子,青春的岁月,放浪的生涯,就任这时光,奔腾如流水,体会这狂野,体会孤独,体会这欢乐,爱恨离别。

多年以后,欧阳修与当年的好友梅尧臣在洛阳重逢,曾作《浪淘沙》一词,追忆已经逝去和正在逝去的青春岁月: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为什么政敌总爱拿生活作风问题说事?应该说,与欧阳修自己年轻时私生活有失检点不无关系。

欧阳修在晚年曾自我反省说:“三十年前,尚好文华,嗜酒歌呼,知以为乐而不知其非也。”那时候就知道玩得高兴,哪里知道什么是非呢?

是啊,谁还没年轻过,风流倜傥,**不羁,无所顾忌,尽情挥洒青春的热血和**,这些或许都是文人品格、才子本色,可一旦处于庙堂之上、权力中心,个人生活作风问题就很容易授人以柄,成为自己政治上的软肋。

比如欧阳修年轻时所写的那些所谓艳词,有些不过是随手应景之作,后来竟成为政敌用来攻击他的借口。

后世评价:“欧阳公一代儒宗,风流自命。词章窈眇,世所矜式。”

近代学者王国维更是一语中的:“永叔(欧阳修)、少游(秦观)虽作艳语,终有品格。”

离开洛阳的那一年,欧阳修曾作《玉楼春》一首抒怀: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