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白马春风恰少年唐宋诗人的快意人生 好句分享 > 温庭筠(第4页)

温庭筠(第4页)

此时,温庭筠早已离开长安,音讯皆无。

在联系不到老师的情况下,万般无奈的鱼幼薇选择了在一座道观出家,道号“玄机”。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这首《赠邻女》,就是鱼玄机看破红尘、心灰意冷、坠入深渊的标志。

空虚寂寞的她,在咸宜观中收了几个女弟子,然后在门上贴出一张告示:“鱼玄机诗文候教。”

名为研讨诗文,但又特别注明:“然蕙兰弱质,不能自持,复为豪侠所调,乃从游处焉。”

啥意思?读过书的人一看就明白,这就是个披着文化交流外衣的妓院。

那干吗不直接一点,还遮遮掩掩的?因为这是道观,总得顾及一下社会影响。

鱼玄机毕竟是个文艺女青年,跟社会上那些失足妇女不一样,讲情调,讲品位,以诗词研讨的形式,针对的都是有身份有地位有文化的高端客户,大家聊得开心,情投意合,那就接着往下进行。

鱼玄机既貌美又有才,自小在青楼长大,耳濡目染,经验颇为丰富,又是文坛大咖温庭筠的绯闻前女友,“于是,风流之士,争修饰以求狎”。咸宜观一时门庭若市,生意十分火爆。

可惜好景不长,乐极生悲,几年后,因为争风吃醋,鱼玄机失手打死了道观里的侍女,被大唐法院以故意伤害致死罪处以极刑。那一年,鱼玄机才二十七岁。

过了很久,温庭筠才在千里之外辗转得到这个消息。当时,年逾花甲的温庭筠呆坐在窗前,凝望远方,长叹一声,半晌不语。

因为恃才自傲,得罪权贵,屡试不第,加上举止放浪,行为不端,温庭筠一生仕途坎坷,穷困潦倒。

虽说在诗词方面有所成就,被视为晚唐诗歌界的一面旗帜,但因学历所限,温庭筠在事业上并无建树,只做过县尉、巡官、检校员外郎这一类的小官。

直到晚年,皇帝、宰相都换了人,唐懿宗时,又有人举荐温庭筠,说既然此人常年混迹于考场,有丰富的考试和作弊经验,何不量才而用,发挥他的特长,让他负责科举考试?

唐懿宗说有道理啊,当即任命温庭筠为国子监助教,从六品,专门负责科举考务。

这是温庭筠事业的顶峰。

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八六五年),温庭筠第一次以主考官的身份出现在科举考场,那一年,他已经六十五岁了。

如鱼得水的温庭筠决心不让自己的悲剧重演,一上任,就大胆改革科举录取制度,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考生不但可以申请查分查卷,还把准备录取的考生作文试卷张榜贴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这下官员们慌了,以宰相为首,各部门纷纷上书弹劾温庭筠不按规矩办事,擅自更改祖制,要求将其调离工作岗位。

调令很快就下来了,温庭筠被贬为方城县尉,即刻到任。

广大考生及家长闻讯,都为温庭筠鸣不平。温庭筠离任之际,他们箪食壶浆,十里相送。

诗曰:

何事明时泣玉频,长安不见杏园春,

凤凰诏下虽霑命,鹦鹉才高却累身。

且饮绿醽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

方城若比长沙远,犹隔千山与万津。

咸通七年(公元八六六年),温庭筠黯然离开长安。不久,抑郁而终,享年六十六岁。

?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