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白马春风恰少年唐宋诗人的快意人生 好句分享 > 杜牧(第1页)

杜牧(第1页)

杜牧

你所看到的,不过是我想让你看到的

?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战乱频发,辉煌一时的大唐王朝日渐衰落。曾经群星璀璨,佳作云集的大唐诗歌也随之失去了往日的繁华气象。

晚唐时期,以杜牧、李商隐、温庭筠为代表的新一代诗人,政治上无所建树,创作上也难以超越先贤。有些诗人终日沉迷于绮楼锦槛、红烛芳筵,围着风月场里那些漂亮的小姐姐,写了一大堆**词艳曲。

其中,尤以杜牧情节最为严重。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一个原本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为何被后世称作风流诗人?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堕落到这种地步?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这一切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唐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28年),东都洛阳。

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刚刚结束,几篇文章突然在网上蹿红,点击率很快突破了10万+,许多大号都在转载:《震撼!满分作文,轰动全国!》《刚刚!满分作文流出,写得太好了!》《满分作文新鲜出炉,刷爆朋友圈,必看!》《转疯了!满分作文,啥都敢说!不转不是大唐人!》……诸如此类,几乎刷屏。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这篇叫作《阿房宫赋》的政论文章,洋洋洒洒数百言,骈散结合,观点犀利,气势恢宏,用词工整而不堆砌,富丽而不浮华,确实非同凡响。

作者杜牧,字牧之,男,二十六岁,长安樊川人,正是今年进士科的考生。

但是,很快又有人爆料,这篇文章并不是今年考试中的作文,而是作者三年前的一篇旧文。

但虚构出来的满分作文并不影响文章的广泛传播,短短几天时间之内,杜牧本人连同这篇《阿房宫赋》,在东都文化界尽人皆知,文章被争相传诵,一时洛阳纸贵。

一篇旧文,为什么会在评分阶段突然走红?其中的用意,明眼人一望便知。

即将公布分数的前夜,负责此次科举考试的礼部侍郎崔偃在洛阳大饭店举行晚宴,招待所有评卷老师和考务人员。

“来来来,各位,这段时间大家都辛苦了,我代表礼部,敬大家一杯。”

正在推杯换盏之际,手下来报,已故文学泰斗柳宗元的生前好友,当朝德高望重的太学博士吴武陵老先生突然造访。

崔偃赶忙出门迎接:“哎呀,吴大人好久不见了,今天来得正好,进去咱们好好喝上几杯。”

吴武陵说:“不喝酒,开着车呢,今天过来是有事想请兄弟帮忙。”

崔偃说:“跟我还客气啥,大老远还亲自跑一趟,一个电话不就得了,有啥事儿您尽管吩咐。”

吴武陵说:“听说这次招生你负责,我特意来给你推荐个人才。现在外面传诵的那篇奇文《阿房宫赋》,你听说过吧?”

崔偃说:“太火了,好多人转发,我怎么会不知道呢?写得确实不错。”

吴武陵说:“那就好,我想请你将此人定为今年的状元。”

崔偃一听,面露难色:“您怎么不早说啊?状元早就定了,名单都已经报上去了。”

吴武陵说:“那第二名榜眼也行啊。”

崔偃贴近吴武陵耳边小声说:“跟您说实话吧,前四名都已经内定了。”

吴武陵有点不高兴了:“怎么搞的你们,这么难得的人才,你们居然……好吧,那就把他录为第五名进士。你们接着喝,我先告辞了。”

说完,拂袖而去。

崔偃十分为难:虽然杜牧那篇文章确实写得很好,但这次考得一塌糊涂,分数根本就没过一本线,你让我怎么录取啊?

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咱得讲原则啊,说好的公平公正公开呢?而且,我听说这个考生的生活作风有问题,在长安常年流连于青楼妓馆,腐化堕落,臭名远扬。”

崔偃说:“啥家庭啊天天泡妓院,家里有矿啊?”

仔细一打听,吓了一跳,原来,这个杜牧家世非同一般,祖父杜佑曾任三朝宰相,父亲杜从郁乃当朝驾部员外郎,正六品。也就是说,杜牧是个标准的“官三代”。

杜家在长安不单是名门望族,而且是书香门第,家里藏书丰厚,堪比皇家图书馆。杜牧曾为此专门赋诗一首,在朋友圈炫耀: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