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顺着历史学古诗免费阅读 > 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第1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

《观沧海》

曹操的《观沧海》是我们这本书中所选的第二首皇帝所作的诗歌,第一首是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只不过刘邦是实任的皇帝,而曹操是追认的皇帝。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pī)篡()汉,建立魏国,追封他为魏武帝。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曹操和刘邦的缘分来了,刘邦是大汉四百余年基业的开创人,曹操基本上算是汉王朝的终结者。两个人性格也有一比,刘邦是个有点儿流氓气的皇帝,而曹操呢,我们从小看《三国演义》,都知道汉末名士许劭(shào)对曹操的那句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见二人的性格也有相似性。

《三国演义》尊刘抑曹,所以重点表现曹操的奸诈,写了好多他干的坏事。但是,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不能完全被小说牵着鼻子走。事实上,曹操不仅有“奸”的一面,更有“雄”的一面。雄在哪里呢?除了统一中原,为魏国开基之外,曹操还是个文化英雄。

曹操是古代所有帝王之中写诗水平最高的。他不光自己写诗好,还带出了两个好儿子——曹丕和曹植,父子三人合称“三曹”。后世只有北宋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可以相媲美。这还不够,曹操还把当时一批最了不起的文人都团结在自己身边,共同创造出一种既雄壮又爽朗的写作风格。因为当时还是汉献帝时代,年号“建安”,所以,后世就把这种慷慨雄壮的风格称为“建安风骨”。从此之后,有没有风骨,也就成了我们评价文学作品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曹操既是一代政治家,又是一代文宗,这在中国历史上可不多见。

说完作者,再说诗题。这首诗,我们现在一般叫它《观沧海》,但事实上,把标题说全了,应该是《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也是一篇乐府诗。

所谓“步出夏门行”,其实是一个乐府的老题目,相当于我们之前讲过的《长歌行》,只不过《长歌行》是五言,而《步出夏门行》是四言。曹操借这个老题目来填新词,一共填了四章,这首《观沧海》是第一章。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huán),得胜回师,途经碣(jié)石山,登高观海,不禁感慨万千。将这番见闻和感慨熔铸成诗句,于是有了这首《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dàn),山岛竦峙(sǒngzhì)。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先说知识点。

首先来看一个名词——沧海。所谓沧海,泛指大海。大海为什么叫沧海呢?这就涉及“沧”字的来历了。“沧”字左边是三点水旁,当然和水相关。右边的“仓”字,既代表读音,也有意义。所谓仓就是粮仓,粮仓旁边加上水,就是物产丰富的大海。大海是什么颜色的?大海是深沉的蓝色,也就是苍青色的。所以,后来“沧”又有一个含义,就是指苍青色。这样一来,所谓沧海,既可以解释成大海,也可以解释成苍青色的大海。

其次来看一个形容词——澹澹。澹澹是三点水旁,仍然和水相关,是水波摇动的样子。

再次来看一个象声词——萧瑟。澹澹形容水,萧瑟形容风,是风吹过树叶的声音。既然是秋风扫落叶,这声音自然带着点儿肃杀的气息,所以萧瑟也是形容词,表示肃杀。

最后来看结尾——“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其实这不是一个真正的结尾,而是一句套话,好多乐府诗的结尾都这样写,意思就是说,我太荣幸了,给大家唱首歌吧。

知道了这些知识点,这首诗就不难翻译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