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孩子 你在想什么 > 家长的一句判断可能会让孩子自我否定(第1页)

家长的一句判断可能会让孩子自我否定(第1页)

家长的一句判断,可能会让孩子自我否定

前一段时间,我带孩子出去玩,在爬一座小山的时候遇到一队游客,十来个人热热闹闹,看样子应该是几家人在暑假里相约出游。

这一行人里有四个孩子,三男一女,年纪相近,也就二三年级,很活泼。天气炎热,几个孩子各自举着冰激凌边走边吃。对孩子来说,暑假出来玩开心,暑假和伙伴出来玩开心,暑假和伙伴出来边吃边玩就更开心,气氛非常欢乐有爱。

突然,一个小胖男孩不知怎么搞的,举着冰激凌往嘴里送时似乎脚下一绊,一坨被晒化的冰激凌掉到他胸口之上,顺着衣服黏糊糊地往下流,停在鼓鼓的肚脐眼处。

孩子露出慌张的表情,赶紧看向众人中的一位女士。

我心说看这孩子的表情,妈妈恐怕在家里是个人物啊。那位女士看到此景后快步走上前来,打开背包,掏出餐巾纸,几下就抹了个干净,展现出中国母亲的利落能干。然后果然张嘴说话了,我替孩子紧张起来。

妈妈平静地说道:“算了算了,下山再买一个吧,到时候再挑一个别的味儿的。”

我当时就被感动到了。

这简直是理想中的妈妈啊!孩子,不是叔叔说你,你也太不知足了,你妈安好,便是晴天,你又何必哭丧着脸?四舍五入,你等于吃了俩,有妈如此,子复何求啊!

我不禁为当代父母的涵养叫好。当我内心的小人儿为此情此景拍手时,只听妈妈继续说道:“吃东西从来就没利落过,就这样还要自己去夏令营?”

在这一刻我突然理解了孩子的表情,前面说得虽理智,后面补的这一句才是重点。

无独有偶,几天之后,我在巴黎迪士尼的一家纪念品店里遇到一对母女。当时那个女孩跟我女儿一样,游走在几个商品架间,努力让自己在精致华丽的各种玩具中做出选择。说实话,迪士尼纪念品的吸引力实在很难让人抵挡,碰见几个喜欢的东西一点儿也不奇怪,难以抉择的感觉我是可以理解的。

最终小姑娘拿着一盒公主玩具、一个毛绒玩具和一个公主发卡,跟她妈妈说:“妈妈,你说我买什么呢?”

妈妈说:“你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呗。”

女孩举起毛绒玩具说:“那这个吧。”

妈妈:“这回选定了?”

小女孩想了想说:“我再看看。”

妈妈说:“都半天了,你快一点儿吧,再在这儿耽误,表演就要开始了,别人都开始占位置了,你别大老远过来玩,因为买这些玩具而错过了表演。”

坦率地讲,妈妈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出门旅行时间很有限,很多时候得安排好时间,尤其是这种有固定时间安排的节目,错过了会很遗憾。

女儿听了这话,看了看手里的玩具,还是在犹豫。

妈妈说:“要不你买两个。”

女儿听了这话,下定决心选了毛绒玩具和发卡。其实这个妈妈能提出买两个,挺不错了。

妈妈说:“早选出来咱们就早去占位置了。”她拿着这两个玩具快步走向结账台,“买点东西老这么费劲,看不见表演你别跟我哭,永远都没时间观念。”

这句话足以抵消获得两个礼物的喜悦,小女孩的嘴角向下撇去。

前面那位妈妈的“从来”和这位妈妈的“永远”,都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有一个段子说,如果你妈出门的时候看见你拿着手机,你妈回来后你正好也拿着手机,那么你妈会觉得你一天都在玩手机,而且,你一天到晚只会玩手机。

这个段子很形象。

比如,我妈总体来说是一个思路很清爽的人,遇事也算是不犯糊涂。她那个年代的人,基本赶上了时代造就的所有变革。但在我的记忆里,她没有因为什么生活上的苦难而表示出不理智的态度或使用激进的处事方法对事物进行武断的判断,算是个明白人了——唯独遇到关于我的事情时她却很喜欢放狠话。

这导致在很多情况下,她在教育我时我不怎么爱听,因为我认为一些很简单的事情,我妈却总是酷爱直击人性。

比如,她哪天看到我写作业字迹潦草,那么我一定“写字就没写好看过”,也一定会在长大后因写一笔烂字错过某些工作机会;比如,我暑假贪玩不爱写作业,喜欢拖到最后,那么恐怕我是一个“从来不爱写作业的人”,今后我也会成为一个能拖就拖不求上进的人,从而被时代抛弃;比如,我吃东西的时候弄脏了衣服,那么我就“没有一次不吃一身的”,自理能力绝对很成问题,足以让我今后无法体体面面、干干净净地生活。

她彻彻底底贯彻着“三岁定八十”的原则,在这个原则之上,她善于使用一些诸如“总”“老”这种增强语气的副词和“一直”“从来”“一天到晚”这种概括性极强的词汇用以增强说服力,兢兢业业地在我成长的各个阶段告诉我我是一个没用的人,并为我规划今后失败的人生方向。

这种放狠话的谈话方式很不科学,因为它并不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的,所以这种话一出口,就注定我无法跟她进行友好而平和的交流,而她就更不可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