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它转向你自己:
我应该感激我自己。(那是我的职责,不是他的。)
把它转向别人:
我应该感激保罗。(特别是当他不感激我时。)
把它转成相反:
保罗不应该感激我。(除非他做到了。)
心甘情愿地深入你找到的每一个反向思考里,细细体会它跟原先的答复同样真实或更真实之处,以及它是如何的真实。它符合你的现实生活吗?不妨承认它吧。如果觉得很难承认,那么,请在反向思考的句子上加上“有时候”。你是否承认它“有时候”是真的,即使在那一瞬间你仍认为它对别人才是真的?留意一下你如何诡诈地想逃离自己,非去管别人的事情。
你是否体验过“反向思考”后的实际情境呢?请耐心等待那些生活实例自动浮现出来。你是否曾对保罗做过这种事呢?怎么做?请具体详述,把你不曾感激保罗的各种言行和情境列举出来。也列出你在生活里怎样不感激别人。把你对自己和别人做过的事全都列成清单,看看你一向是怎样不感激你自己的。
建议你在反向思考之前,务必先用“4句问话”来反躬自问。或许你想抄快捷方式,不先针对写下的答复来反躬自问一番,便直接跳到反向思考,这样的反向思考,效果较好。若未经过彻底的自我教育,便径行反向思考,一下子把批评的箭头转向自己,这是很残忍的。4句问话能提供你一种缓冲的自我教育,去除你对信以为真之物的无知,使最后步骤的反向思考感觉起来更为温和,而且合情合理。一旦略过4句问话,反向思考便会让你感到刺痛,甚至羞愧难当。
“转念作业”不是为了让人羞愧或谴责,也不是为了证明你是“错的一方”。反向思考的威力,只是为了发掘你在身外看到的一切事物不过是自己内心的投射,一切事物都是反映你想法的一面镜子。一旦你发现过去批评的那人原是纯洁无罪的,你才可能认出自己的纯洁无罪。
有时候,你无法在自己的行为习惯中找到合适的实例,那么不妨从“想法”里去找。例如,“保罗应该戒烟”的反向思考是“我应该戒烟”。或许你这一生从未吸过一口烟,但说不定你是在心里吸烟。每当你想象保罗让整间屋子充斥着烟味时,你其实是在心里吞吐着那些“愤怒和挫败的云雾”。一整天,你心里冒的火是否比保罗还多呢?由此可见,找回平安的药方就是停止你心里的烟火,停止因保罗的吸烟而冒烟。在保罗可能死于肺癌之前,我是否要让自己因这个信念所引起的焦虑而先死于心脏病呢?所以,让我先从自己内心的平安开始吧!
另一种探寻的方法,就是用其他东西来取代“吸烟”这字眼。你真的从未吸过一口烟,但你是否对其他东西上瘾,如食物、药物、信用卡或人际关系等,一如保罗的烟瘾呢?你的反向思考可能会让你谦卑,“我应该停止唠叨保罗”或是“我应该停止为了让自己称心而任意刷卡”。诚心聆听你给他的忠告,那忠告会告诉你:你该如何过好自己的日子。
把反向思考化为“行动”
反向思考带来的全新领悟,威力极为强大,但除非把它化为行动,活出反向思考,否则你的自我了悟还不算完整。当你想到你一向跟别人如何说教时,不妨返回自身,先修正自己,并让他们知道你要他们做的事对你而言也一样困难,让他们知道你是怎样操控和捉弄他们,怎样发脾气,怎样借着性、金钱和内疚来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我也知道,我常大力鼓动别人去活出来的反向思考,我自己却未必做得到。当我领悟到这点时,我发现自己和被我批评的人都站在平等的立场了。而且,也看到我的人生观对任何人都不容易展现出来,我看到我们其实都已经尽力了。这就是开始体会谦卑人生的第一步。
我发现“告白”是另一种强化领悟的有力方法。我觉醒后的第一年,经常去找那些我曾经埋怨批评过的人,跟他们分享我的反向思考和领悟。在痛苦的过去经验中,我的“告白”只涉及关于自己的那一部分经验。(绝口不谈有关“他们”的部分。)我这样说,纯是为了有至少两位证人(对方和我)亲耳听到它;在我诚恳“说出去”的当儿,同时也“接收到”它了。例如,如果你的答复是“他欺骗我”,其中一个反向思考将是“我欺骗他”。现在,尽你记忆所及,列出你所有的谎言,并诚实告知对方,但绝口不提他对你说过的谎言,那是他的事。你这样做,只是为了释放自己。谦卑才是真正的安息之处。
当我渴望迈得更快、更自由时,我发现“道歉并诚心弥补”是非常美妙的快捷方式。弥补,意味着修正已觉察到的错误,而我所谓的“活出弥补”(livingamends),效果更深远,它不仅有助于某一事件,而且有助于未来所有类似的事件。当我通过反躬自问,领悟到过去伤害过某人时,我会立即停止伤害任何人。即使在这之后,我仍不免伤害到人,我也会即刻告诉他们为何我那样做,我当时害怕失去什么或我想要从他们身上得到什么。以这种至诚的心来自我修正,我感到可以随时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地重新出发。这是活得自在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诚心道歉是化解错误的良药,让我们站在平等、无罪的基础上重新出发。道歉并弥补都是为了你自己好,关系着你自身的平安。当个只会耍嘴皮的圣人又有何益呢?地球上充满这样的人。放下你的故事后,平安便是你的本然真相,你只需活出它来。
请静下心,阅读一遍你所写“反向思考”的实例清单,看看它们对你是如何的真实,把你觉得伤及别人的每句答复底下画线。(对那些但愿早日结束痛苦的人而言,光是针对清单上面的句子,一一回答这句反问,“当你相信那个想法时,你会怎样反应,怎样对待他们呢?”就够你忙着去告白和道歉了。)借着弥补对方而弥补你自己吧!在每一事件上,你的信念曾如何伤害对方,你反过来也同等地偿还他。
诚实而不造作的“告白”,加上“活出弥补”,能为陷于绝境的人际关系带来真正的亲密。倘若你在作业单上写的“那个人”已经过世了,不妨通过我们其他人来弥补,为了你自己的缘故,请把你要给他们的转给我们吧。
我认识一位非常在乎自由的男士,他曾经是一位吸毒者和惯窃,轻轻松松闯空门,是他的拿手本领。在练习“转念作业”一段时间后,他开始凭着记忆所及,详列出偷过的每个人和赃物的清单。当他完成清单时,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人名和地址。而后,他也进行了“反向思考”。他知道自己难逃法网,但在被捕入狱之前,他感到自己必须做正确的事,于是他依照清单逐一登门拜访。他是美籍非裔,由于自己强烈的种族偏见,他折返拜访的有些人家让他很不舒服,但他仍继续努力叩响每一户的大门。只要有人来应门,他就坦白告知他是谁和他偷过的东西,然后诚心道歉说:“我可以怎样修正错误呢?我愿为此做任何事。”他去过很多家,但没有一户人家打电话报警。他对他们说:“我必须做些事来弥补,请告诉我能做什么事。”他们会说“好啊,帮我修车子”或是“油漆我的房子”,诸如此类。他很开心地做完事情,然后在清单上那一户的名字或地址前做上记号。他说,刷油漆时,我每刷一下都是感恩。
我儿子罗斯是“转念作业”的“个中老手”。八九年前,当我们一起逛街时,我注意到他有时会说:“妈妈,请等我一下,我很快就回来。”然后转身消失,大约十分钟再出现。有一次,我透过商店的橱窗,看到他挑了一件衬衫,拿到出纳员那里付钱,随后折回衣柜前,确定四周没有人在注意,就悄悄挂回那件衬衫,然后才走出商店。我问他在干吗。他说:“前一阵子,我曾偷过五六家商店的东西。妈妈,那是很可怕的事。现在,每当看到商店里有我偷过的物品,我就会走进去,找出类似我偷过的东西,付了账再把它放回原处。我曾试着检举我自己,我对他们说:‘这笔钱是用来赔偿我先前偷过的东西,如果你想要控告我,请便。’他们不知如何是好,只好请经理来,而经理也束手无策,他告诉我这笔钱会使计算机作业变得很复杂,而且,要是找来警察,警察可能说必须是现行犯才行。所以,他们最后告诉我他们帮不上忙,但我真的想要把它反转回去。幸好我发现这个方法,它对我很管用。”
罗斯也很喜欢玩我建议的另一项练习:默默行善,而且不为人知;若被发现,这项行动就不算数,必须重新来过。我看见过他在游乐园里,一看到那些似乎不够玩的小孩,便从他的皮夹里掏出一张钞票,在小孩面前弯下腰,假装从地上捡起,顺手交给那位小孩说:“老兄,你掉了这个。”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他是一位懂得如何借助“活出弥补”来操练反向思考的好老师。
日复一日,如此具体操练,等于是慷慨地对待你自己,它带来的结果,简直不可思议,若能更进一步的反躬自问,必定让你体会得更深入、更彻底。
第6道题的反向思考
对于“批评他人的转念作业单”第6道题,它的反向思考跟其他几题完全不同:把“我不愿意……”改成“我愿意……”,而且“我期待……”。例如,“我不愿再和保罗争辩”,反转成“我愿意再和保罗争辩”,而且“我期待再和保罗争辩”。
每当你认为“不愿”再经历到生气或焦虑时,就改成你“愿意”而且“期待”它,因为它们很可能再度发生,即使仅仅发生在你“心里”,所代表的意义并无不同。反向思考是要你拥抱生活的全部;一旦你能够说出来,并且真心说出“我愿意……”,必会激发一种开放心、创造力和灵活度。内心所有的抗拒都会随之融化,使你放松,而不是继续毫无指望地用意志力或蛮力把逆境摒除于生活之外。真心说出“我期待……”,能帮你积极地开放自己,迎向广阔的人生,内在的自由让你在世间活得更轻松自在,更有爱心。
例如,“如果保罗不改变,我不愿再和他住在一起”,反转成“即使保罗不改变,我仍‘愿意’和他住在一起”,而且,“即使他不改变,我仍‘期待’和他住在一起”。你最好仍期待它,因为你实际上正跟他住在一起,即便只在心里想也是一样(我曾跟无数配偶已亡故20年但仍心怀怨怼的人做过“转念作业”)。不管你是否跟他住在一起,那些念头仍会随时出现,而且让你一再感到焦虑和沮丧。期待这些感受吧,因为它们是一种信号,提醒你该是清醒的时刻了。任何不舒服的感受都能把你带入“转念作业”。当然,这并不表示你“应该”跟保罗住在一起,而是你的心甘情愿会为你开启各种生命的可能。
再提供“转念作业单”的两个实例样本。
第6道题的原先答复:我拒绝看到保罗毁掉他的健康。
反向思考:
我愿意看到保罗毁掉他的健康。
我期待看到保罗毁掉他的健康。
第6道题的原先答复:我不愿再受保罗冷落。
反向思考:
我愿意再受保罗冷落。
我期待再受保罗冷落。
容我再次提醒,最好先有这个认知:那些感受或情境可能再度发生,即使只在你的想法里。唯有明白了痛苦和不舒服的感受都在呼唤你反躬自问,你才可能真正开始期待不舒服的感受,甚至把它们当成朋友—正在提醒你“审查得不够彻底”之处。不必再等别人或外境的改变,你便能自行体验到平安与和谐。“转念作业”是谱写你自己喜乐最直接的管道,你必须往内心去找,而“转念作业”能带你到那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