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一念之间四句话改变你的人生 > XIII 解惑篇(第1页)

XIII 解惑篇(第1页)

XIII 解惑篇

当你相信自己痛苦得合情合理时,

你就完全背离了事实真相。

人们发问时,我总是尽可能清楚地回答。我很高兴那些答案对他们有所帮助,但是我知道,真正能帮上大忙的答案,都是他们自行体会出来的。

问:我的一大堆批判常常排山倒海而来,怎么可能有时间审查所有的信念呢?

答:无须为了要化解所有的信念而操心,只需审查此刻让你焦虑的信念即可,因为起因只有一个,只要化解那个就好。

如果你真的想知道真相,那么,所有的想法都有待你重新了解。我们若不审查自己的概念,便会产生执着。但是,我如何知道要审查哪一个概念较有效呢?“此时此刻”出现的那个便是。

根据我对内在想法的了解,那些念头是上天托我去照料的,它们必须通过我才能浮现,也借由我得到谅解与爱,有的则会借由我的孩子们倾吐他们的感受而出现。它们通过各种沟通的形式呈现,但对我来说,不至于应接不暇,因为我已知道如何处理它们了。我把从我孩子口中或是我心里感受到的,全写在纸上,然后反问它们。我把它们当成一度遭我误解的朋友或邻居来探望我,他们仁慈地敲叩我的心门。我欢迎每个人的到来。

批评你的他人,把他的名字写下来,用4句话反躬自问,然后做反向思考—每次只写一件事。

问:做完“转念作业”后,是否能立即得到解脱呢?

答:它会用它自己的方式,你可能认不出来,而且也无须刻意留心你所写的事件会如何转变。例如,你可能在作业单上写你的母亲,隔天却发现你讨厌的邻居—多年来一直令你抓狂不已的—竟然不再困扰你,你先前对她的烦躁完全烟消云散了。也许一周之后,你注意到有生以来自己第一次爱上了烹饪。但通常而言,那些“转变”并非在一次的会谈里便能发生。我有位朋友写她对先生的嫉妒,因为他们的小男孩喜欢他更甚于她。做完“转念作业”后,她感到些许的释放,然而隔天早上沐浴时,她突然觉得一切全都倒塌了,忍不住伤心哭泣,但到后来,那情境之下的一切痛苦都消失不见了。

问:如果我需要针对同一事件再三反复做“转念作业”,那代表什么意思呢?

答:你要针对同一事件做多少次“转念作业”都无关紧要。你只有两种选择:如果不审查它的正确性,你就会始终困在噩梦里。同一议题可能得反复做几十或几百遍的练习,那正是一个大好机会,让你看到残留未清的执着,并让你更加深入自己的内心。

问:我对同一个批判做了多次的“转念作业”,但我不认为它有用。

答:“你已经做了多次的‘转念作业’”,那是真的吗?是否有这样一种可能:你并未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因而堵塞了其他答案的出现?你是否害怕你自认为知道的那个“答案底下”的东西?在你内心,是否可能存在着另一个同样真实或更真实的答案呢?

例如,当你自问“那是真的吗”,你很可能并不真想知道答案。有可能你宁可固守在原地,而不愿探入未知的世界里。我说“堵塞”,意味着你企图催促整个过程,而且在心灵温柔地回应之前,你就急着用意识来回答了。如果你宁可抱残守缺,逗留在原先的已知世界,问题便被堵住了,无法在你内心活络起来。

不妨注意一下,你是否在自己全面体验到那答案和感受之前,便落入了“故事的窠臼”里?请特别留意诸如“很好,是的,而且……”,或是“很好,是的,但是……”之类的反应,那些念头,通常表示你的心思离开了反躬自问,掉入你编的故事里。然而,你真想知道真相吗?

你在反躬自问时,是否别有企图呢?你提出的问题是否只是为了证明你原先认定的答案是合情合理的,即便它让你活得苦不堪言?你是否但愿自己是对的,或只想证明一些事,而宁可牺牲真相呢?唯有真理才能释放我,不论在贫富或顺逆的处境都一样。所以,接纳、平安、放手,以及较少执着于痛苦世界,并非“转念作业”的目的,而是它的成效。练习“转念作业”,是因为喜欢自由、热爱真相。你的反躬自问,如果别有企图,比如治疗身体或解决问题,你可能会从过去屡试屡败的经验中,得到一个了无新意的答案,同时,你也失去反躬自问所带来的惊喜和恩典。

你的反向思考是否做得太仓促呢?如果真想知道真相,你得静静等候新的答案自动浮现。给自己充裕的时间,让反向思考找上你,花些时间去感受一下它们的结果。你若愿意,不妨列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反向思考清单。反向思考会为你打好基础,领你回到现实人生,帮你看到那些故事背后真实的你。它会为你完成这一切的。

你是否“活出了”反躬自问带给你的了解及经验呢—向对方告白你该负责的那一部分(以便自己能再次亲耳听到它),并为了你的自由之故作些弥补,这必会加速整个过程,使你目前的人生状态更加自由。

最后,你敢肯定反躬自问真的没有用吗?当你害怕的事情发生时,你注意到自己的焦虑或恐惧已然减轻,甚而消失不见,这时,你就明白它已经生效了。

问:当我自己做“转念作业”,察觉到自己在抵制反躬自问的过程,我该怎么办?

答:能够的话,请继续练习下去。我知道,只要你允许一个诚实的答案或反向思考浮现,就足以带你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但如果你宁愿自己是对的,同时也未必想知道真相,那又何苦做下去呢?比起你当下就能获得的解脱而言,原来你更珍惜那些执着不放的故事;只要你明白这点就够了,过些时日再重拾反躬自问吧。可能你还没吃够苦头,或即使你认为自己很在乎,但其实并非如此。善待自己吧!人生自会提供你所需的一切。

问:倘若我的痛苦过于强烈,该怎么办呢?是否还继续做“转念作业”?

答:痛苦是因为执着于一个根深蒂固的信念所引起的,它是你自以为真的种种执着形成的盲目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你很难为了热爱真相而做“转念作业”,因为你已完全投入自己编造的故事里了。你编的故事成了你的身份,而且你将会竭尽所能证明它是真的。此刻,倘若你极度痛苦,不妨在纸上写下你的证据,并仔细审查那些证据。“转念作业”好似下棋时“将自己一军”。唯有反躬自问才有力量戳破这类看似天经地义的古老概念。

连肉体的痛苦都是不真实的,那是一个属于过去的故事,它愈走愈远,而非愈走愈近,但人们并不知道。我孙子瑞斯3岁时,有一次不慎跌倒,擦伤膝盖,流了一些血,他开始大哭。当他看着我时,我说:“甜心,你是否记得你何时跌倒受伤的?”他立刻停止哭泣。是啊,那就是了。他必定在那一刹那意识到痛苦发生在过去,痛苦的那一刻不断地过去,只留下我们视之为真的记忆,且把它早已不复存在的画面投射在外面。(我并非说你的痛苦对你而言是不真实的。我了解痛苦,它真的很痛!“转念作业”就是为了结束痛苦。)

假设一辆汽车碾过你的腿,你痛苦地倒卧街上,心里浮现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如果你是“转念作业”的新手,你绝不会想:“我很痛—那是真的吗?我能肯定那是真的吗?”你只会大叫:“快点儿给我吗啡!”等到痛苦缓解之后,你才可能坐下来拿起笔纸做“转念作业”。先给你自己药物治疗,然后才做另类治疗,到最后,即使你失去另一条腿,也不会觉得有何大碍。要是你感到有问题,那么你的“转念作业”还没做完。

问:我觉得我不该有卑鄙、反常,甚至暴力的念头。“转念作业”能帮我消除那些想法吗?

答:当你认为不该有某些念头,却偏偏挥之不去,这时,你会有何反应呢?感到羞愧吗?沮丧吗?现在把它反转成—你应该想它们!如此一来,岂不让你更轻松、更诚实呢?心灵要的是自由,而不是束缚。当念头出现,没有遇上反对它的大敌,就好像小孩走向她父亲,期盼他能倾听,而不是对她大吼:“不许那样说!不准那样做!你是错的,你很坏!”甚至,女儿靠近时便惩罚她。那是怎样的父亲呢?这种内在暴力使你永远无法了解自己。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