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一禅出自哪里 > 第十章 大唐群星(第5页)

第十章 大唐群星(第5页)

王维听说孟浩然的死讯,哭得很伤心。写了一首《哭孟浩然》,纪念这位任性又潇洒的老朋友: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孟浩然死后,王维经过郢州时,因思念孟浩然,在刺史亭画了孟浩然的画像,并称其为浩然亭,可谓情真意切。

孟浩然这一生,说是隐士又非隐士,真亦假时假亦真,虚虚实实分不清。时而任性,时而真诚,活得像个老小孩,而又江湖气浓郁,半生追求功名,最终找回了自己的本心。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自洛之越》

这首诗很能体现孟浩然的人生境界,那种微妙的悠然自得。

旷达有趣,自成一派,确是个妙人。难怪连李白、王维,都深深被其吸引。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孟山人,恭喜你找到了自己的不染心,明白平凡才是最终的答案。

王维 红尘修行的诗佛

王维和李白是同年出生的。

一个诗佛,一个诗仙,生活在同一时代,有共同好友孟浩然,还跟同一个女子玉真公主传过绯闻,然而似乎彼此一生都未曾见过,说来也是挺微妙的。

王维人淡如菊,温润如玉,喜好修禅静坐;李白豪迈不羁,潇洒放浪,喜好仗剑天涯。

这两人在大唐的开元盛世,就仿佛一静一动的两面,反映着那个开放包容的时代,百花齐放的精彩。

王维的出身很好,父亲是名门望族河东王氏,母亲是高门大族的博陵崔氏。那个年代极其看重背景,王维可谓含着金钥匙出生,是赢在起跑线上的幸运儿。

王维的母亲崔氏是个虔诚的佛教徒,而且擅长绘画,对王维的影响很大。据说王维母亲生他的时候,梦见佛教中的在家菩萨维摩诘居士,所以给孩子取名王维,字摩诘。维和摩诘在梵语中是清净无垢的意思,而王维长大以后确实有洁癖,唐代冯贽编的《云仙杂记》中说他:“性好净洁,地不容浮尘,日有十数扫饰者,使两童专掌缚帚,而有时不给。”意思是,王维不能忍受地上有浮尘,每天都要十几个人洒扫,两个童子专门扎扫帚,都供应不及。

王维长得也很帅,史书特意提到他是个美男子。

薛用弱《集异记》里面提到王维的长相用了八个字:妙年洁白,风姿都美。可想而知,他是一个白白净净、面容清秀、身材修长的贵公子形象。

王维从小接受顶级的贵族教育,琴棋书画无一不精通,《唐才子传》说王维:“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小小年纪诸多才艺,其中最出色的是文辞、书法,以及音律。

九岁的时候父亲去世,身为长子的王维便承担起了家族的期待,十五岁就前往长安发展,希望可以打入京城的王公贵族圈子。独自京漂的日子不好过,经常思念远方的家人,那首著名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写于十七岁那年,重阳节的长安。王维和他的弟弟王缙感情非常好,后来王维在安史之乱时期做了叛军的伪官,就是他弟弟死保他才得以不被追究。

王维不负众望,虽然性情是人淡如菊,不过凭借出身高贵、长相柔美、诗画双绝,又擅长弹琵琶,很快就在长安走红,当时的王公贵族开宴会,都以能请到王维而自豪。

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方二十岁的王维就中了进士,他的第一份官职是太乐丞,主要负责朝廷礼乐方面的事宜,虽然有些大材小用,倒也很适合他。不过工作过程中,王维犯了一次错误,得罪了唐玄宗(伶人舞黄狮事件),直接被外放到了济州做粮仓保管员。

这让王维感到伴君如伴虎,官场真的处处充满陷阱。

好在不久之后唐玄宗泰山封禅,大赦天下,让王维又回到了朝廷。随着好友张九龄成为宰相,王维也在官场步步高升,受拔擢为右拾遗,随后调任监察御史。

然而好景不长,奸臣李林甫逐渐受到皇帝重用,甚至成为宰相,其不断排挤构陷张九龄,朝廷内外一片乌烟瘴气。王维也被放逐,以监察御史身份从军,出塞,兼任凉州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府的判官。出塞期间,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边塞诗,比如《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对朝政渐渐感到有心无力,日益消沉,三十岁的时候,他的妻子不幸去世,这使他避世出离之心越发强烈。他开始每日潜心修佛,半隐半仕。他在长安城外的辋川山谷搭建别墅园林,一有空闲就去那里参禅打坐,亲近山林,写下不少具有禅意和画意的山水田园诗。

王维许多流传后世的山水田园诗,都是出自这个时期的辋川别业。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