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一禅出自哪里 > 第十章 大唐群星(第4页)

第十章 大唐群星(第4页)

无奈之下,孟浩然最终妥协了,以将近四十岁的年纪,第一次前往长安参加科举。前后考了两次,都落第了。

难受啊,感觉每条路都走到死胡同了。

于是乎,抱着最后一搏的心态,孟浩然将心中的志向写成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托人转交给了当时的宰相张九龄。

张九龄这边还没动静,孟浩然竟然先遇到了皇帝。

话说某天孟浩然在王维家中做客,恰好唐玄宗心血**,也去找王维闲聊,孟浩然一听皇帝来了,顿时吓得躲在了床底下。

王维有意举荐孟浩然,就跟唐玄宗说,诗人孟浩然也在,于是孟浩然只能硬着头皮出来见皇帝。

也不知道孟浩然是被吓到了,还是那天喝多了,当皇帝问他最近写了什么诗时,他却拿出了这么一首: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岁暮归南山》

其中的“不才明主弃”一句,让唐玄宗很是生气,说我怎么就放弃你了?你这阴阳怪气的是什么意思啊?

孟浩然更紧张了,冷汗直冒,半天说不出一句话,直接让皇帝把印象分扣完。据说张九龄本来收到孟浩然的诗很是欣赏,打算举荐来着,听闻这件事也不敢触皇帝龙须了。

孟浩然的仕途,也在这次偶然碰到皇帝的事件中,彻底断绝了。

所以真搞不懂,孟浩然到底是想当官,还是不想当官,也许他的内心深处确实不是真的想出仕。

其实断了念头也好,从此以后孟浩然彻底放弃当官的想法,反而乐得清闲自在。

之后,孟浩然离开了长安,从此放飞自我、纵横江湖,一路游经襄阳、洛阳,来到吴越之地,到处走走看看,感受各地风土人情,吃吃喝喝、自由自在。

其实后来他还有过好几次出仕的机会,不过他都拒绝了,可见经历过偶遇唐玄宗事件之后,他是真的认清了自己的本心,完全放弃了仕途。说到底,他可能就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才努力争取当官的,最终还是拗不过自己的牛脾气。曾经有个叫韩朝宗的官员主动邀请孟浩然,表示会把他举荐给一些贵人,孟浩然当时正在和人喝酒,就很牛气地表示不去,把韩朝宗气得够呛。

任性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在求官这件事上,孟浩然比李白洒脱多了。

开元二十六年(738),孟浩然四十九岁了,在家乡隐居,登山泛舟、走亲访友,生活的趣味,一一体现在诗作中。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过故人庄》

快到知天命的年纪,他终于彻底认清了自己,了解了自己。

要不然怎么说人这一生最难了解的,其实是自己呢。

兜兜转转大半辈子,才明白初心无非就是自由自在地活着。

可惜这样的生活没过多久,就在这一年的夏天,他患上了背疽,卧病在床。

经过两年的调养医治,孟浩然背上的疽好不容易即将痊愈,却发生了一件因为任性而丢掉性命的事。

开元二十八年(740),孟浩然的老朋友王昌龄在贬谪的路上经过襄阳,作为东道主的孟浩然当即表示要好好请他吃一顿,于是大鱼大肉都摆上。酒逢知己千杯少,喝得忘乎所以,完全不在意大夫说他这个病要忌口,不能吃鱼鲜。

结果乐极生悲,王昌龄离开没几天,孟浩然旧病复发,这次彻底要了老命,享年五十一岁……

不知道王昌龄知道这个消息后,会是怎样的心情。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