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潮水随着春雨湍急奔流,无人的野外渡口唯有一只小船自在地漂浮。
故事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
韦应物出身于世家大族京兆韦氏,年少的时候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吃喝玩乐、横行无忌,一度是让人头疼的小霸王。他不用参加科举就以门荫入仕,本以为人生就此顺风顺水,直到经历“安史之乱”,才停止了年少轻狂的荒唐岁月,开始潜心读书学习。
写这首诗的时候,韦应物四十四岁,中年的他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官,时常在诗中自我反省,觉得自己做的事还不够,常常用自己的俸禄帮助受苦受难的百姓,以至于自己一贫如洗。
这天,韦应物来到滁州的野外,见到野草静静地生长在溪涧边,黄鹂婉转啼鸣于树林深处,心情格外舒畅。夜间下了春雨,日间平静的溪水大涨,奔流起来。
中年大叔韦应物突然玩性大发,不管夜黑风高春雨急,独自撑起小舟穿梭在无人的渡口,任凭雨水打在身上,只觉得快意自在!
一时间忘记了那些伤痛的过往和焦虑的当下,此时的他仿佛回到了裘马轻狂、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红湿处:指雨水湿润的花丛。
花重(zhòng):花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译文
让人欢喜的好雨好似知道时节,正当春天万物生长时降下。
随着春风悄悄在夜间来到,滋润万物而又细腻无声。
雨夜乌云重重,田间小路漆黑一片,唯独江上的船只闪烁着火光。
天亮之后看到雨水打湿的花朵,整个成都变成了鲜花盛开的世界。
故事
俗话说得好:“少不入川,老不出蜀。”
成都不愧为天府之国,温柔之乡,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它抚慰了半生沧桑的杜甫,让他在这里找回了安宁。
这日夜间,杜甫走在乡间幽暗的小路上,听到春雨连绵落在大地上,看到不远处船火跃动,内心莫名喜悦。
原来这就是万物生长的样子,一切都悄无声息的,直到某个清晨来临,天地换了新颜。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雨水打湿了花草,也打湿了杜甫的鞋子,杜甫的脚步却轻快起来。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释
更深:夜深人静时。
阑干:纵横交错。
南斗:星名,即斗宿,有星六颗。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
译文
夜半更深,月光斜照半边庭院,北斗星纵横天际,南斗星则渐渐倾斜。
今晚才感受到春天气息的暖,虫儿的叫声初次透过绿色窗纱传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