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一禅陪你读唐诗免费观看 > 第十章 大唐群星02(第1页)

第十章 大唐群星02(第1页)

第十章 大唐群星02

李商隐 大唐第一情诗高手

李商隐最为著名的就是他的爱情诗,后人在抒**感中的细腻时刻,总是免不了会想到他的诗。比如: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李商隐自称有皇家血统,不过外界并不承认。多半与刘备的中山靖王之后一样,已经不可考证。

他的父亲李嗣在浙江当县令,李商隐三岁就跟随父亲前往浙江生活。十岁的时候,父亲病逝,作为家中的长子,李商隐很早就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苦。年少的李商隐靠给人抄书和舂米赚点家用,同时也利用抄书的机会勤奋读书,苦练书法,加上自己的堂叔教授经文,到十六岁的时候,以一手好字与出色的文采闻名于世。

李商隐年少时就是个多情少年,十六岁的时候去玉阳山学道,遇到了一位叫宋华阳的女子,一见倾心。修道没修好,倒是一颗春心萌动,情窦初开。宋华阳是一位公主的侍女,当时那位公主也在玉阳山学道,宋华阳需要侍奉公主,并不是那么自由。只要一有机会,两人总会见面聊天,情投意合。然而伴随着公主下山,这段感情最终无疾而终,身为侍女的宋华阳并没有办法自由地追求爱情。

后来,李商隐写下了《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等祭奠这份未曾开始就骤然离去的爱情。

著名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所描述的,也许是当初他们俩心有灵犀、有缘无分的心情。

下山后,李商隐感慨自己身份寒微,便立志改变一切,前往洛阳寻找机会。在洛阳,李商隐用古文写下了《才论》《圣论》两篇文章,顿时在洛阳文坛一炮打响,震惊了许多前辈。当时的“文坛一哥”白居易看到这两篇文章之后,被惊艳到了,一打听李商隐才十六七岁,更是连连感叹,夸他是文曲星下凡,甚至说:“将来我死了以后,要是投胎能做李商隐的儿子就知足了。”

传说后来白居易去世之后,李商隐生了一个儿子,想起白居易曾经的赞美之词,还真的把孩子取名叫“白老”,算是圆了白居易一个心愿吧。

白居易的一番夸赞,引来了李商隐的另一位贵人——令狐楚。令狐楚历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户部尚书、河东节度使等重要官职,政绩出色,是“牛李党争”中牛党的重要人物。

令狐楚非常欣赏这个小伙子,不但资助他读书,还亲自教导写作,并让自己的儿子好好关照李商隐,让家里人经常带李商隐去吃点好的,还叮嘱他好好准备科举考试,将来在官场上也更好提携。

李商隐虽然才华出众,然而考运不佳,赴京应举两次都落第,这让他心情变得烦躁不安,甚至抱怨令狐家族的人没有在朝中帮他。其实,除了李商隐自身在考场没发挥好的可能性之外,很大一种可能,是因为他在“甘露之变”后,写了不少文章抨击宦官乱政,引发掌权宦官对他的压制。李商隐的贵人兼恩师令狐楚也因为厌恶宦官擅权,多次上疏请求解职,主动离开长安做了山南西道节度使。

开成二年(837),李商隐二十四岁,这次在令狐家族上下奔走帮他举荐下,考中了进士,不过朝廷没有给予官职。这一年,享年七十二岁的令狐楚在任上过世。年底,李商隐追随令狐楚的灵柩回长安,深感悲痛地写下《奠相国令狐公文》,表达对这位恩师贵人的感激与尊敬:

圣有夫子,廉有伯夷。浮魂沉魄,公其与之。故山巍巍,玉溪在中。送公而归,一世蒿蓬。

由于掌权的宦官阶层看李商隐不顺眼,留在长安始终得不到机会,于是李商隐去了甘肃,进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府,受到信任与重用,甚至娶到了王茂元的女儿。

然而问题就出在这儿。

前文说过,令狐楚是“牛李党争”中牛党的重要代表人物,而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却是李党的骨干之一,在朝中也是令狐家族的死对头。

李商隐这一行为,对于令狐家族的人来说,无异于背叛。

《旧唐书》中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有一段评价李商隐的话,说“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这也成了后世不少人指责李商隐背信弃义、人品不佳的证据之一。

不管怎么说,令狐绹对李商隐的失望与痛恨,是可以肯定的。

我们不便猜测李商隐是出于怎样的考虑选择投奔王茂元,又做了人家女婿,凭良心说他和令狐家族相处多年,不可能不清楚自己这一行为代表的含义。如果仅仅从政治前途上的站队来说,这成了李商隐悲剧人生的重要伏笔。

因为母亲过世,李商隐在家守孝三年,等三年之后回来,发现朝廷已经是牛党的天下了。

王茂元的背后靠山,是唐武宗时期的宰相李德裕,然而唐武宗去世,唐宣宗即位第二天,就免去了李德裕的宰相之职,将他外放。此后一再贬迁,李党至此失势,朝野大惊。

与此同时,牛党掌握了朝政,当初遭受李商隐背叛的令狐绹升任了宰相。

雪上加霜的是,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在平定叛乱时病故了,使他失去了政治上的依靠。

这下李商隐的仕途算是到头了,令狐绹对李党之人一再打压贬黜,对李商隐,自然更不会放过。

此后经年,李商隐的日子过得越来越难,屡屡遭受朋党打击,一再寄人篱下,辗转在各地的幕府当中打杂,过着颠沛流离、没有希望的打工日子。才三十多岁的他,常年在外,日子越来越穷困潦倒,事业毫无前途,精神上饱受摧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